油料作物和棉花害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Chapter7油料作物害虫油料作物包括大豆、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等。新兴的油料作物有亚麻、橄榄。§1概述1、大豆害虫我国有240种,造成损失的仅7、8种。苗期:地老虎、蟋蟀、蛴螬、二条叶甲等。生长期:食根——蛴螬类食叶——豆天蛾、造桥虫类(银纹夜蛾、大豆小夜蛾、大豆尺蛾等)。为害茎秆——豆杆黑潜蝇(蛀食)、豆平腹蝽象(刺吸茎杆)。刺吸叶片——大豆蚜、红蜘蛛、蓟马、叶蝉卷叶类——大豆卷叶螟蛀荚——大豆食心虫、豆荚螟2、花生害虫我国130余种,主要者仅10余种。苗期:蛴螬类、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花生蚜等。生长期:花生蚜、棉铃虫、蓟马、红蜘蛛(二斑叶螨等)、斜纹夜蛾、苜蓿夜蛾、棉大造桥虫。荚果期:多种蛴螬。3、芝麻害虫。芝麻天蛾(鬼脸天蛾)、地老虎。4、向日葵害虫。桃蛀螟、棉铃虫、玉米螟等。5、油菜害虫。见十字花科蔬菜害虫。§2大豆食心虫(soybeanpodborer)LeguminivoraglycinivorellaMatsumura一分布与为害我国北方大豆产区均有分布,南方省份发生较重省份是安徽。北方以东三省尤重。山东省发生较轻。为害:食性单一,仅为害大豆,幼虫蛀入豆荚,啃食豆粒,咬成沟状,或吃掉豆粒大半。发生严重时,食粒率达10-20%,高达50%以上。二生活史及习性(一)生活史1世代和越冬:1年发生1代,以滞育的老熟幼虫在豆田土中作土茧于其中越冬,此外还有场院边土壤中。2发生时间:老熟幼虫上移至土表3cm内化蛹化蛹盛期(8月中上旬)成虫羽化期(8月中下旬)产卵盛期(8月下旬)孵化盛期(8月末至9月初)为害盛期(9月):为害20-25天,长达30天脱荚入土越冬(9月下旬-10月上旬)(二)习性1成虫(1)活动时间节律:下午3︰00后至日落前活动,以日落前2小时活动最盛。活动时雌蛾吸引雄蛾,发生量大时,田间可见“成团飞舞”的现象,可做为成虫盛发的标志,以指导防治。(2)雌雄比:盛发期为1︰1(3)趋光性强(4)交配、产卵:交配后即产卵,多在黄昏产卵,产卵期5-8天。产卵部位:绝大多数产在4-5cm长的豆荚上,少数产在叶柄等处。喜产在荚多毛的品种上,无毛荚少产卵。每荚多产1粒卵,多2-3粒。产卵量80-200粒。早熟或过晚品种少产卵。2幼虫(1)入荚:孵化后先在豆荚上爬行几个小时(8小时),后从豆荚边缘合缝处附近蛀入,蛀入前先吐丝结网于其中咬食荚皮,后蛀入豆荚。(2)为害:1头幼虫一般为害2个豆粒。(3)脱荚:为害达4龄时,即大豆快成熟时,在荚边缘咬一孔由荚脱落。以上午10︰00-下午2︰00脱荚最多,但有一部分不脱落,被带到场院后脱荚爬至场院边土中越冬。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1、温度湿度降雨产卵最适温度、RH为20-25℃,RH95%卵的发育20-30℃RH70-100%化蛹、羽化的土壤湿度为10-30%,10%则不利于化蛹、羽化。多雨不利于产卵、羽化;脱荚期雨多,土壤湿润有利于入土越冬。2、天敌因素天敌种类较多,如赤眼蜂、幼虫寄生蜂、步甲及病原微生物等,有时控制作用较强。3品种因素(1)荚皮毛多的品种易引诱其产卵,发生严重。(2)荚皮细胞排列紧密且横向排列的品种,幼虫入荚死亡率高达60-70%,反之荚皮细胞直立排列且排列疏松的品种死亡率低。4耕作栽培关系连作、重茬者重,轮作轻。早播种或适当晚播发生轻。四、防治措施(一)农业措施1、选用抗虫品种,如“铁夹四粒黄”2、实行轮作、避免重茬3、大豆收获后,深耕多耙,杀死越冬害虫(二)生物防治1、释放赤眼蜂:在卵盛期释放拟澳洲赤眼蜂,每亩放蜂2~3万头,2、幼虫脱荚期利用白僵菌防治脱荚幼虫:按0.5㎏菌粉兑细土4.5㎏,制成菌土。每亩用1.5㎏撒于垄上。(三)化学防治1、喷雾分别在成虫盛发期和幼虫孵化盛期喷药防治。20%速灭杀丁2000倍;2.5%敌杀死EC4000倍喷雾。2、DDVP熏杀成虫:每亩地80%DDVPEC100~150ml,用用两节长的高果或玉米秸秆,一节去皮,劈成四瓣注药,一节留皮插入田垄,每亩插30根,或用麦粮喷DDVP重杀也可。§3银纹夜蛾three-spottedphyromerraArgyrogrammaagnara(Sraudinger)俗称“大豆造桥虫”、“豆步曲”一、分布与为害以黄淮、长江流域各省发生较多以幼虫咬食大豆叶片或缺刻和孔洞,严重时能吃光叶片,仅留叶脉,引起落花、落荚,影响产量,常常与其他大都造桥虫(尚有6~7种,包括大豆尺蠖)混合发生。寄主:大豆、绿豆、菜豆及十字花科蔬菜等二、发生规律1、世代与越冬:山东一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严重,以第五代老熟幼虫在菜地枯叶上化蛹越冬。2、发生为害时间:历期:卵3~6天,幼虫12~15天,蛹7~11天,成虫7天,产卵前期1~2天4、生物学特性(1)成虫趋光性强,晚9~10时活动最盛;喜在生长茂密的豆田产卵,卵散产于豆株上、中部叶背面,单雌产卵量874.3粒。(2)幼虫初孵幼虫先食卵壳,再隐藏在叶背取食叶肉,受害叶呈网状,且能吐丝下垂,转移为害。大龄幼虫为害形成缺刻、孔洞。老熟幼虫在叶背结茧化蛹。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1、温湿度:最适温湿度为25~27℃,湿度80%左右。温度在18℃(T平均)以下,成虫活动和产卵受抑制,15℃以下不利于成虫发育,故在15℃时发生量少。2、作物长势:早播田,长势好的豆田发生重3、天敌:多种寄生蜂(茧蜂、小蜂),莱氏野村菌(莱氏蛾菌)以造成流行,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死亡率大。四、防治措施防治指标:2、3龄幼虫50头/百株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大量发生时,人工振落收集后,集中杀灭。2、药剂防治:2.5%敌百虫粉剂,每亩用药2~3㎏。90%敌百虫晶体1000倍,50%辛硫磷EC1000~2000倍。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4花生蚜(blackbeanaphid)Aphiscraccivorakoch又称苜蓿蚜、槐蚜、豆蚜一、分布与为害:全国均有分布,尤以河南、山东、河北发生重。寄主:花生、苜蓿、菜豆、扁豆、洋槐等豆科植物。为害:以成、若蚜刺吸花生嫩叶、芽、茎、花柄、果汁、使叶片发黄,卷缩。植株生长矮小,影响花芽形成及果实发育。防治不及时可减产30%。二、发生规律(一)生活史及为害1、世代和越冬1年发生20余代。在山东省以无翅胎生成、若蚜在背风向阳的山坡、沟边等处的荠菜、紫花地丁或宿根豆科植物上越冬。2、发生时间3/上、中无翅胎生成若蚜开始活动。为害杂草。开始繁殖。4/中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加快,产生有翅迁移蚜,飞往豌豆及“三槐”上。5/中下迁入花生田,为害嫩梢、嫩茎(零星发生期)5/下~6/上为害花生、苗叶、茎(点片发生阶段)6/中下~7/中在花生田繁殖加快,“三槐”上的花生蚜迁入花生田,至为害盛期为害叶、花、果针。此时期为开花、结荚期,为防治的关键时期。7/中下随着温度升高及雨季来临,产生有翅蚜迁移到菜豆及“三槐”上8/中随着温度降低。有翅蚜迁回花生为害,但不严重。9月为害花生(不严重)、扁豆、菜豆等。10/中下迁回越冬寄主越冬。(二)生物学特性1、繁殖力强,繁殖速率高,85-120头/雌蚜,5-6天完成1代。2、受惊扰落地。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1、气候条件:春末夏初温暖,雨量适中或偏旱T16-25℃,RH50-80%时有利于发生。4-5月T<16℃发生期延迟。7-8月T>28℃高温,发生甚少,降雨有冲刷作用2、天敌:有多种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及蚜霉,蚜量大时的后期具较强的控制能力。3、栽培措施:地膜田比裸露田发生轻,生长好,靠近“三槐”的田块发生重。四防治措施1、防治指标:蚜株率达到30%时,麦收前后抓紧防治,高峰期要及时防治。2、药剂防治:10%吡虫啉WP每亩5-10g,兑水50-60Kg或其他新烟碱类杀虫剂。50%辟蚜雾WP2000-3000倍5%高效氯氰菊酯2000-3000倍,勿频繁使用。Chapter8棉花害虫§1概述一、种类全世界棉花害虫有1300多种,中国300多种。在我国对棉花造成损失者仅10多种,能明显造成产量损失的关键害虫仅数种,如棉蚜、棉铃虫、棉红铃虫、棉盲蝽等。山东属黄河流域棉区,主要种类1、地下害虫: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种蝇等。2、苗期害虫:棉蚜——为害子叶、真叶,造成卷叶、卷曲(出苗~现蕾)棉红蜘蛛—为害叶片,严重时叶片呈“焦枯”状。棉盲蝽—为害生长点、嫩叶、造成“多头棉”,俗称“破头疯”及不能结实,称为“公棉花”棉蓟马—为害嫩叶、生长点、发育不良,严重时,不能结实。3、花蕾期害虫:棉铃虫、棉叶螨、盲蝽类、棉蚜、玉米螟(现蕾~盛花)此时期为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时期,为防治关键时期4、花铃期害虫:棉铃虫(3、4代)、伏蚜(棉蚜)、棉小造桥虫、棉大造桥虫、棉叶蝉、棉大卷叶螟、小灰象甲、玉米螟。§2棉蚜(Cottonaphid)AphisgossypiiGlover棉蚜,也称瓜蚜,俗称“蜜虫”,属同翅目、蚜科。一、分布和为害属世界性害虫,我国以北方棉区发生尤重,黄河流域是最严重地区。寄主:棉花、瓜类等,此外还有多种草木和木本植物。棉蚜属生活史全周期型,生活史中有转移寄主现象。第一寄主(越冬寄主):花椒、石榴、木槿、鼠李等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有夏至草、紫花地丁、车前、苦荬菜等宿根植物,称“产卵寄主”。第二寄主(夏季寄主):棉花、瓜类、红麻等菊科、茄科、豆科植物,又称“侨居寄主”。危害:以成、若蚜群集棉叶背面及嫩尖上刺吸为害,受害叶向背面卷曲,影响光合作用,受害株矮小,新叶展开受阻,影响果枝分化形成。取食过程中,排泄大量蜜露招致煤污病发生,影响光合与呼吸作用。棉蚜不仅在苗期普通发生严重,而且在夏季还暴发“伏蚜”,影响棉花的生长发育,排泄的蜜露还污染棉花。二、发生规律1、世代和越冬:1年发20~30代,以受精卵在第一寄主枝条芽周围或在宿根杂草的根茎处越冬。2、生活史(1)“苗蚜”点片发生阶段:4/下~5/上、中,有翅蚜发生高峰,与棉苗出土期吻合,形成“堵门蜜”。(2)全田普遍发生阶段:5/下~6/中,现蕾期达到为害高峰。(3)“伏蚜”发生期:7~8月,持续20~40天。(4)“秋蚜”发生期:9~10月吐絮期,棉株贪青晚熟易发达,棉蚜的四次迁飞。三、生物学特性1、生殖:世代交替,4~5天完成1代(若蚜~成蚜),一头雌成蚜可产生60多虫仔。2、迁飞扩散习性:4次迁飞。有翅蚜增多,标志迁飞扩散。3、对颜色的趋避性:对黄色和橙色趋性强,绿色次之,银白色可避蚜。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1、温湿度苗蚜适宜的T、RH:25℃,50~70%伏蚜产生的条件是:T在27~28℃,7~8月份时晴时雨,有利于发生。七月炎热并没啥,倾盆大雨也不怕,就怕小雨淋淋下。降雨有冲剧作用,使蚜量锐减。2、食料因素与植株含氮量有关,植株浓绿者有利于取食,并加快繁殖。3、天敌因素棉蚜天敌很多,抑制作用明显,田间防治时要注意保护。寄生性天敌有蚜茧蜂、蚜小蜂。外寄生天敌有蚜异绒螨,寄生菌蚜霉。捕食性天敌有瓢虫(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等)、草蛉(大草蛉、中华草蛉、叶色草蛉、丽草蛉)、食虫蝽(微小花蝽、华姬猎蝽、大眼长蝽)、食蚜蝇(大灰食蚜蝇、黑带食蚜蝇)、蜘蛛类等。4、栽培制度纯作棉发生严重,有翅蚜迁入早,须及时防治,麦套棉棉蚜发生轻,一般无须防治,为什么?六、防治措施据防治指标及时防治,使用选择性杀虫剂,保护利用天敌。(一)农业防治1、实行麦棉、麦油菜间套作(插花种植)。2、配方实肥,易施用过多氮肥。3、结合间、定苗,将有蚜株带出田外,销毁,但避免杀伤天敌。(二)生物防治1、使用生物杀蚜剂:杀蚜霉素(Ec.t—109)200倍。2、保护利用天敌:科学使用化学杀虫剂、使用生理选择性化学杀虫剂。(三)化学防治1、种子包衣或使用包衣种子(棉花专用种衣剂)。2、药剂闷种、盖种:用75%3911EC(种子量的0.8%)闷种6~12h后播种,或用3%呋喃丹G、5%涕灭威G(神农丹)盖种,每亩1.5kg,盖种后覆土,可防治棉蚜、棉叶螨、蓟马、盲蝽及地下害虫。3911持效20~30天,呋喃丹30~40天,涕灭威50~60天。3、用吡虫啉进行拌种10%吡虫啉EC或WP100克拌光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