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岩心录井:岩心录井包括按设计要求卡准取心层位和井段、岩心出筒、整理、观察、描述及选送分析样品全过程的有关内容。2.岩屑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称为岩屑录井。3.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指作用于岩层孔隙空间内流体上的压力,所以又可称为孔隙流体压力,常用Pf表示。4.流动单元:流动单元是一个纵横向连续的,内部渗透率、孔隙度、层理特征相似的储集带。5.地层流动系数:表示流体在油层中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等于地层系数和原油粘度的比值。Kh/μ单位(μm2·m/mPa·s)[/size][size=14pt]6.储层结构模型:储层结构模型是指储层及其内部构成单元的大小、几何形态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分布。7.油水系统:具有统一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的油水聚集的基本单元,亦即一个单一的油气藏及其底部或边部水体的组合,称为一套油水系统。8.控制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准确性较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9.地层测试:为了认识和鉴别油气层,掌握油气层的客观规律,为油气田开发和开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找到油气层之后,还要获取油气层产量、压力、产液性质。地层渗透率。流体样品等资料,这一类工作称之为地层测试。二.填空1.常见的碎屑岩的孔隙喉道有以下四种类型:孔隙缩小型喉道、缩颈型喉道、片状或弯片状喉道、管束状喉道。2.折算压力是指井内静液面到某一折算基性面的垂直高度,折算压力是指折算压强所产生的压力,通常可以利用油水系统中流体流动方向?3.储层建模是,其核心问题是提高井间预测精度,4种途径是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等时储层建模、成因控制储层相建模、相控储层建模,2种方法是储层离散属性建模方法、储层参数模建方法。4.岩心描述时采取与一般野外描述相同,描述包括以下5方面: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含油、气、水情况。5.利用地物方法进行油气识别与评价的方法有:电阻率测井方法、电导率测井方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等方法,目前国内常用的三种方法是?6.油气完井方法可分为先期完成和后期完成两种,其中前者包括裸眼完成、衬管完成2种,后者包括射孔完成、尾管完成、贯眼完成3种。7.油气井测试过程按测试时间不同可分为?8.在进行油气藏解释时,并非So越大,就出纯油气,这与油气藏的含油性和可流动性2个特征有关。9.地质录井方法可分为钻时录井、岩心录井、荧光录井、岩屑录井、钻井液录井、气测录井、综合录井、地化录井、其它录井方法等9种方法。10.目前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是:地震勘探法、钻井资料分析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异常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的综合分析。11.影响地质储层的因素有:预测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三.简述1.在进行地层对比时,油层对比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等高程方法进行河流相对比的原理与方法是什么?答:(1)油层对比的一般方法是:油层对比主要是在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在含油层系内对油层组、砂层组、单油层的分级对比。由于比较范围较小,层段较薄,一般不宜采用生物地层学方法。主要是在层序地层学原理指导下,采用岩石地层学方法进行对比,充分应用标志层、旋回性、岩性组合等,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原则。对比步骤如下:A.建立典型剖面B.建立对比剖面C.选择对比基线D.井间对比,多井闭合——(A)利用标志层划分油系组(B)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层组(C)利用岩性和厚度对比单油层E.连接对比线F.油层对比成果表。(2)河道内的全层序沉积厚度反映古河流的满岸深度,其顶界反映满岸泛滥时的泛滥面,同一河流内的河道沉积物其顶面应是等时面,而等时面应与标志层大体平行,也就是说同一河道沉积,其顶面距标志层(或某已等时面)应有大体相等的“高程”。反之,不同时期沉积的河道砂体,其顶面高程应不同。该方法可用于在砂层组内细分小层或单层。其做法为:A.在砂层组上部(或下部)选择标志层,并尽量靠近砂层组顶(或底)界面。B.分井统计砂层组内的主要砂层(单层厚度大于2米)的顶界距标志层的距离。C.在剖面上按深度统计主要砂岩层顶面距标志层的距离,并确定主要的时间段,将距不同距离的砂岩划分为若干沉积时间单元。D.全区综合对比统一时间单元,然后进行对比连线。2.储层表征孔隙结构的参数有哪些?答:(1)压汞法求取的反映喉道大小的参数A.最大连通孔喉半径(rd)和排驱压力(pd)B.孔喉半径中值(r50)和毛管压力中值(p50)C.孔喉半径均值(rm)D.主要流动孔喉半径平均值(rz)E.难流动孔喉半径(rn)F.孔喉峰值(2)反映喉道分布的参数A.孔喉分选系数(Sp)B.相对分选系数(Dr)C.均质系数(a)D.孔喉歪度(Skp)E.孔喉峰态(Kp)(3)反映孔喉连通性及渗流性能的参数A.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百分数(Smin)B.退汞效率(We)C.视孔喉体积比(Vpt)3.理解储层非均质性与油气采收率之间的关系??4.如何采用“权重”法来评价储层?答:该方法带有专家估测的成分,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但普遍应用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1)根据不同勘探开发阶段,选取参与评价的参数(2)单项参数的标准化处理(3)确定各项参数的权系数(4)确定层组的综合权衡评价分数(5)确定评价标准,进行综合分类评价5.什么叫断点的组合?断点组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对断点进行研究,把属于同1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断点组合的一般原则:(1)各井钻遇的同1条断层的断点,其断层性质应该一致,段层面产状和铅直断距应大体一致或有规律的变化。(2)组合起来的断层,同一盘的地层厚度不能出现突然变化。(3)断点附近的地层界线,其升降幅度与铅直断距要基本符合,各井钻遇的断缺层位应大体一致或有规律的变化。(4)断层两盘的地层产状要符合构造变化的总趋势。6.如何利用三角网来编制油气田构造图?答:当钻井较多时,编绘构造图往往以地震构造图为参考,主要应用钻井资料进行井间插值。一般采用三角网法进行编制。在校正后的井位图上,把各井的制图目的层顶(或底)界面海拔高程标在相应的井位旁,并将井点连成三角网状系统。然后,在三角形两顶点之间进行内插,连接等高程各点做成构造图。此法又称内插法。勾绘等高线的原则是:(1)等高线从高部位井点间内插穿过。在构造两翼、断层两盘之间,等高线不能横穿。(2)等高线一般彼此不能相交,倒转背斜及逆冲断层除外,但下盘被隐蔽部分一般不画出来或以虚线表示,以免混淆。(3)当地面近于直立时,等高线重合,。当构造条件比较复杂,井点资料又较多时,应在编构造图之前,仔细分析构造剖面图,弄清构造特点,正确组合断点,并预先在井位图上标明断层线和断层产状,以免在内插法时出现错误。内插法适用于比较平缓、保存完整的构造,它是油田上广泛使用的编绘构造图的方法。7.如何区分断层与不整合引起的地层缺失?答:断层仅在钻遇它的部分井中出现地层缺失,而不整合面具有区域性,更多的井中都出现地层缺失,而且它们缺失地层的层序是不同的。正断层造成的地层缺失,当与断层面的走向不一致时,缺失地层有规律的变化,而不整合造成的地层缺失的多少与新老由剥蚀程度决定。8.简述在钻井过程中,影响钻井液性能的因素。答:(1)高压油、气、水层:当钻遇高压油气层时,油气侵入钻井液,造成密度降低、粘度升高。当钻遇高压淡水层时,密度、粘度、和切力均降低,滤失量增大。钻遇高压盐水层时,粘度增加后又降低,密度下降,切力和含盐量增加。油、水侵会使钻井液量增加。(2)盐侵:当钻遇可溶性盐类,如盐岩、芒硝或石膏时,会增加井液中的含盐量,使钻井液性能发生变化。由于盐岩和芒硝这些含钠盐类的溶解度大,使钻井液中钠离子浓度增大,使其粘度和滤失量增大。当盐侵严重时,还会影响粘土颗粒的水化和分散程度,而使粘土颗粒凝结,粘度降低,滤失量显著上升。钻遇石膏层或钻水泥塞而带入了氢氧化钙时,均发生钙侵,使粘度和切力急剧增加,有时甚至使钻井液性呈豆腐块状,滤失量随之上升,当氢氧化钙侵入时还将使得钻井液的PH值增大。(3)砂侵:砂侵主要由于粘土中原来含有的砂子级钻井过程中岩屑的砂子未沉淀所致。含砂量高,则增大钻井液的密度。粘度和切力。(4)粘土层:钻遇粘土层或页岩层时,因地层造浆使钻井液密度、粘度增高。四.论述1.论述断层封闭性研究方法。答:研究断层的封闭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实践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断层的封闭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断层两侧的岩性条件:断层两侧的岩性条件是断层具封闭性的基础。断层两侧若为渗透性与非渗透性岩层相接触,通常认为是封闭性的。但要注意,沿断层延伸方向断面两侧渗透层与非渗透层的接触关系是变化的,因此在断层的不同位置,其封闭差异是很大的。(2)断层的力学性质:从力学性质来分析,通常认为张性断裂易造成开启性断层,压扭性断裂易造成封闭性断层。但随埋深的增加张性断裂的封闭性会发生变化。在断层面上,上覆地层必将有一个垂直于断层面的分力。这个分力与静水柱压力之差就是对断层面裂缝的压应力,以P表示。如果裂缝壁的强度抗拒不了这个压应力,断面裂缝将合拢,并逐渐行成封闭。从地质力学的观点来分析,即使断面承受的压应力小于岩石强度,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时间因素也会使岩石发生蠕变现象。因此,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下断距较小的断层,一般多是封闭性的。(3)断层两盘的声波测井信息:根据有关的研究表明,不同力学性质的断层,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将伴生相应的构造岩,各种构造岩与原岩间的成分、结构等有明显的差异,这会导致它们的地球物理信息必然也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可以利用声波测井信息来鉴别断层的位置、断层力学性质和断层落差。A.封闭性断层测井信息的特征:封闭性断层多为挤压应力形成,断裂带构造岩致密、坚硬、缝洞不发育、碎屑物沿走向排列、多位单项介质。B.开启性断层的测井信息特征:开启性断层,多为张应力形成,断裂带构造岩疏松,缝洞极为发育,常为多项介质。(4)断层两盘的流体性质及分布:断层的封闭性应受到动态资料的检验。断层两盘流体性质的差异,油水界面高度的悬殊,是断层封闭的重要标志。(5)钻井过程中的显示:在正常钻井过程中,钻遇断层若发现钻井液漏失、井涌及油气显示等现象,以及岩心有断层角砾岩,岩屑中存在次生方解石,石英含量增高,钻时减少等现象,这将显示钻遇的断层多为开启性的,否则为封闭性断层。(6)断层活动时期与油气聚集期的关系:通常认为,在油气聚集期已经停止活动的断层具封闭性,在主要油气聚集期之后产生并继续活动的断层,多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具纵向开启性。许多次生浅层油气藏就是沿断层向上二次运移的结果。同生断层常常具有良好的封闭性,这是因为沉积和断裂同时发生,断裂活动使尚未压实固结的半塑性状态的泥质层沿断面或破裂带发生塑性流动,在断面处形成不渗透的天然屏障。(7)井间干扰;断层的封闭与否,还可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利用断层两侧的生产井进行开井、关井,观察其产量与压力变化,是否出现井间压力干扰现象,用以判断断层的封闭性。2.论述沉积微相综合分析方法。答:沉积相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综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各种信息正确识别研究区各种资料,研究沉积相的时空展布,建立沉积微相模型。(1)确定微相类型,建立微相模式:沉积微相类型的确定是沉积微相研究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具体研究时,要充分注意以下两点。A.了解区域沉积背景,落实大相、亚相:沉积微相属于大相和亚相之下的次级沉积单元,因此,识别微相必须在识别大相、亚相的前提下逐级进行。因为沉积相分析总是在1个油田范围内进行的,若脱离大相控制,直接进行微相分析容易发生“串相”。必须首先清楚该区的岩相古地理背景,即了解储层所处的地层层序;储层处在沉积盆地哪一个沉积体系,是何种沉积环境下的产物;在垂向剖面上所处的位置;沉积物源方向及古坡降,沉积水动力条件,水介质条件;古气候条件及古生物发育情况。B.确定微相类型,建立微相模式:通过岩心观察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