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纤维化、免疫复合物、心血管等疾病,新的研究思路、解决方案和技术策略:基于微生态进化寻找更好的“穿肠蛋白酶”一、我的研究思路(一)虫类药的主要药效虫类药是有情通络之品(个人认为“走窜”是因为多肽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区别于蛋白酶),在器官纤维化、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心血管(以上均为蛋白成分沉积阻塞性疾病)等难治性疾病上功好效捷。(二)虫类中药的药效活性物质基础的分析和判断根据虫类中药的临床疗效和昆虫生态化学功能,推测相应的药效物质基础,认为地龙、蜈蚣、全蝎、土鳖虫、宽体金线蛭(不是指日本医蛭,因为其水蛭素是多肽类凝血酶抑制剂)等虫类药的主要药效成分不是多肽,而是蛋白酶。虫类药多肽活性成分主要在蜈蚣的毒牙、全蝎的蝎尾(事实上,中药炮制常采用蜈蚣去头、全蝎去尾)。虫类药炮制低温焙干、生用为好,服用以及丸剂、粉剂为好,因为其蛋白组分容易被高温破坏。(三)虫类药中蛋白酶的药理共性推测虫类药蛋白酶发挥药效的机制是:首先是能部分抵抗胃白酶、胰蛋白酶的降解,第二是肠道吸收入血,第三是能直接溶解细胞外基质蛋白(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弹性蛋白、免疫球蛋白、淀粉样蛋白、脂蛋白、糖蛋白等)。(四)虫类药蛋白酶的来源推测地龙、宽体金线蛭、土鳖虫体内的药效蛋白酶来源于体细胞分泌,而蜈蚣、全蝎体内的药效蛋白酶则来源于肠道共生细菌分泌。(五)验证推测从蜈蚣、全蝎肠道体内分离单一菌株,发酵和制备胞外蛋白酶粗提物或纯酶,从胰蛋白酶抵抗、肠道吸收率、免疫原性、不同底物蛋白降解这四个方面考察蛋白酶的综合性能。一般来说,这类蛋白酶口服安全性很高,可参照纳豆激酶。暂不考虑体细胞来源的蛋白酶,因为酶活不一定高,还要很复杂地转基因制备工程菌。(六)思路拓展研发方向是从多样性生物中寻找一系列更好的产“穿肠蛋白酶”菌株(已确定多条菌株筛选路径,能找到多种菌株及不同结构的新酶),这些蛋白酶将有更独特、成药性更好的特性。另可测试“穿肠蛋白酶”通过血脑屏障效率,这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七)优势和前景从药物用途可以看出“穿肠蛋白酶”可能应用于多种难治性疾病,如:器官纤维化、淀粉样变性、免疫复合物、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障碍等疾病,药物研发意义重大。同时重点是要发现新结构或新序列并能形成授权专利的酶(包括菌株)。这些菌株一般易于发酵,产胞外酶能力较强,易于工业化,也易于基因重组扩增。二、我的解决方案(一)我的想法:从生物共生进化环境中找到一组菌株,这些菌株能分泌特殊的酶,这些酶不仅能抵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而且能被肠道吸收进入淋巴和血液循环,然后能直接溶解蛋白阻塞,进而治愈和逆转包括冠心病在内的循环系统栓塞性疾病和细胞间隙阻塞性疾病,这也许是抗衰老的新方法。(二)我的想法与现有其他方案的不同之处:利用外源酶的口服吸收直接降解人体内阻塞性蛋白及蛋白复合物。(三)我的发展计划、阶段性目标和时间线:第一个150日:筛选和鉴定10个以上目标菌株;第二个150日:发酵、分离、纯化酶及生化鉴定;第三个150日:测试酶的口服代谢特性(肠道吸收率);第四个150日:动物模型测试酶的安全性和蛋白质水解特性等;第五个150日:志愿者测试酶的蛋白质水解特性及申请临床。(四)我的想法的三个关键词:仿生药物;肠道可吸收酶;蛋白酶(五)我所具备的特质:我是长期观察自然界生物生存、思考共生进化、发掘中医药及探索仿生药物的勇敢思想者,擅长于以药物学思维导向寻找发现特殊药理功能的微生物菌株。(六)我的团队需要的专业和分工:这个研究团队需要专业于软体动物分类、节肢动物分类等动物学研究者、专业于微生物筛选分离、发酵等微生物学研究者、专业于酶生化特性等生物化学研究者、专业于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物代谢、药物效应等药学研究者及专业于菌株、菌株的药物应用、酶及基因、酶的药物应用等国内外专利申请的知识产权专家。(七)我需要什么样的组织机构和合伙投资人:需要的组织机构和合伙投资人是专业于微生物筛选、发酵优化和酶分离纯化的生物医药公司或研究所等,最优选的组织方案可以是新组建研发团队加上风险投资,以大部分外包研发方式实施项目。三、我的技术策略(一)首要目标:定一个小目标,先做定性测试。一是获得目标菌株和酶(或含酶混合物);二是酶(或含酶混合物)通过肠道屏障及血脑屏障情况;三是酶(或含酶混合物)对多种靶蛋白的降解能力。(二)试样制备:第一、野外采样;第二、筛选分离目标菌株;第三、接种培养;第四、活菌、酶试样的制备(活菌液、活菌粉、活菌粉肠溶胶囊、无菌粗酶液、无菌粗酶粉、无菌粗酶粉肠溶胶囊、冻干纯酶粉和纯酶粉肠溶胶囊)。(三)关键测试:1.测试蛋白酶的肠道完整吸收:从实验对象血液中分离纯化目标蛋白酶、改进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通常这类蛋白酶未失活时的免疫原性无或极低,不能诱发抗体,通常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是不准确的,可先使蛋白酶95℃不可逆失活)、对底物降解的直观测试、对解蛇毒的测试及其他测试方法;2.对不同组织(肉皮、血栓、韧带、羽毛等)的降解能力;3.对不同蛋白底物(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弹性蛋白、角蛋白、免疫球蛋白、淀粉样蛋白等)的降解能力;4.不同蛋白酶之间相互降解能力强弱测试:用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蚓激酶、菠萝蛋白酶和纳豆激酶等作对照。(四)目标菌及酶的用途:1.药物用途:(1)活菌粉制成微生态制剂用于痤疮、腋臭、口臭、化脓性骨髓炎、大肠杆菌性腹泻、艰难梭状芽孢杆菌肠炎等细菌性疾病;(2)酶(或含酶混合物)肠溶制剂口服用于胶原蛋白(如:肺肝等器官纤维化)、纤维蛋白(如:血循环栓塞)、免疫复合物(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淀粉样蛋白(如:肾脑等器官淀粉样变病等)等沉积阻塞性疾病;(3)替代抗生素、药物增效等。2.农业用途:动物肠道微生态制剂、环境净化微生态制剂、土壤和叶面微生态制剂、动物饲料酶制剂等;3.工业用途:食品加工、毛皮加工、去污剂、化妆品等。作者:施忠辉专业和爱好:昆虫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微生态学和药理学电子邮箱:325066546@qq.com微信号:ahjxszhh手机:13956601677以下为深度阅读参考:我的终结冠心病方案---Myplantopreventorreversecoronaryheartdisease引用了丁香园的:5楼说到核心问题了,这个问题云无心与方舟子PK过。方舟子曾说过“蛋白质经口服到了肠道,将会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被人体吸收,通常不能直接进入人体发挥其独特作用,所以蛋白质药物(例如胰岛素)要注射才有效,口服则无效”,注意有“通常”二字。我正是要找自然界中极为少数的能被人肠道吸收的酶(但不是胰岛素等人内源蛋白),从物种种类方面估算,找到菌株的概率为1%,从酶的多样性上估算,找到目标酶的概率为0.1%,通过临床概率则为0.01%。请看云无心的科普文章:蛋白质进肚全成氨基酸?让实验说话;;参考文献自己找吧。1、首过效应:最优为耐酸、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但也可采用包埋处理的肠溶剂型,减少首过损耗;2、吸收效率(生物利用度):大分子酶进入肠淋巴及至血循环的效率取决于酶特性,通常武功强于胃、胰蛋白酶、血浆蛋白酶的为优选,但还需试验、测试和筛选;3、血浆半衰期:抗血浆中的各种蛋白酶,半衰期较长;4、溶栓特性:就如清洗医用器械(如内窥镜管腔)的多酶清洗剂及自动循环清洗机。优选能直接溶栓但不激活内源纤溶系统,对形成周期长且半衰期长的胶原蛋白、纤维蛋白等能逐渐水解(靶点是血和淋巴循环中细胞外的各种蛋白,各种蛋白的生成和降解是动态的,半衰期20秒到1000天不等,如胶原蛋白的半衰期为1000天),在内源蛋白降解和生成的安全平衡区间内,用药疗程在3-6个月。酶的化学反应速度远快过血液流速,一般不考虑局部用药;5、活性高、特异性高、安全性高、临床治愈率高、作用机理明确将是其主要特点。(关于口服胰岛素的乱弹:胰岛素有51个氨基酸,一般肠吸收酶有500个左右氨基酸,融合不行,整合能行吗?即使能整合,酶及肠吸收特性又如何?自身会降解成那些组分?这个技术难度极大和未知数太多!)理想的肠道吸收治疗酶不需要“悍马载体”,不用“聚乙二醇伪装”,身披“金丝软甲”,“剑术”更胜纳豆激酶、蚓激酶,“钻墙功”位列一流。我的专业课程包括植物、昆虫、微生物、生态、植物病理、毒理、农药等,却兴趣于书里没有的自然界生物奇异现象,多年行走山野(),虽然菌酶看不见,但知道哪里有“高手菌酶”。武功一般的纳豆激酶和蚓激酶炒得很热,但有谁基础研究和溯源思考过菌和酶的微生态和进化(上乘武功是怎样炼成的)?《EndingAging》(AubreydeGrey/MichaelRae):奥布里•德•格雷提出老化的七大因子是:1、细胞的萎缩和恶化;2、细胞的恶性繁殖;3、染色体的变化;4、线粒体的变化;5、细胞体内垃圾的堆积;6、细胞体外垃圾的堆积;7、细胞体外蛋白质的交织。奥布里•德•格雷的长寿研究走的是工程师的路线,他认为,人之所以会衰老,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不断累积的“垃圾”导致。比如皮肤胶原蛋白在细胞外互相交联纠结,形成皱纹;衰老的细胞堆积在关节软骨组织,造成退行性关节炎;胆固醇在动脉中沉积下来形成脂肪沉积,造成心脏疾病;衰老就是一场垃圾灾难。如果我们能找出所有引起人类组织器官衰老的“垃圾”,而后为它们设计清理方案,就能阻止疾病发生。他把这种方法称为“工程化抗衰老策略”。他提出的一些对抗衰老的办法倒没有那么异想天开:他曾提出用干细胞疗法促使生命体产生新的组织、器官和神经细胞,这一设想其实已经进入科学试验。不过对于延缓衰老的措施,他的许多著名观点也是富于创造性的,更是极端的:他曾提出一种对抗衰老的“垃圾全面清除法”,在人类基因中植入某种来自土壤的细菌,这种细菌能够把垃圾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他相信人类基因一旦拥有转化垃圾的功能,全身的细胞就可以像清理垃圾一样,把代谢系统中可能加速细胞衰老的垃圾全部清出体外,彻底解决衰老问题。翻下老帖:简评印大中教授的博文“老年痴呆了该怎么办?”原文:花了2个小时倒序看了印大中教授的全部博文,对“老年痴呆了该怎么办?”这篇博文特别不满意,这不是让看了这篇博文的中老年科学家泄气伤感吗!我的注册后第一篇就忍不住简评几点:一、印教授的“这是生物体正常生化反应在脑老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与归宿,因此要彻底修复和恢复这些“污损”的脑组织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对此,摄入某些类似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药物会有适当的改善,但也属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这段话不严谨,对医学发展持悲观态度或者对药物学进展(包括中药历史成就)知之甚少。二、赞同陈香美院士提出的“细胞外基质过度积聚是器官衰老共同机制”的观点,对陈院士的研究知道得比较早。三、基本赞同吴以岭院士的“络病学”理论,但更关注他的药“通心络胶囊”中的箭和靶,以及不同学者对络病和纤维化关系的归纳、对比和讨论。四、理解清代叶天士“新邪宜速散,宿疾宜缓攻”的治法,以及其用药特色和剂型。五、也赞同印教授的“生化副反应损变失修性累积是生理性衰老过程的生化本质”的论断,但对内外病因及互作语焉不详。六、注意到印大中教授的两句话:“带有随机性质的交联产物无法被常规蛋白质酶降解而逐渐蓄积”、“生物体对这样的“垃圾产物”往往无酶可解,在很多组织中又弃之不得……”。我的观点是虽然常规内源酶很难降解累积陈旧交联蛋白,但特殊外源酶可以降解“垃圾蛋白”,按作用底物是不是有叫“角蛋白酶”的降解高手。另外,仔细品味一下中国海军总医院金博教授的“细菌胶原酶门静脉灌注逆转兔实验性肝硬化”的研究。七、还有,科学松鼠会云无心的“蛋白质进肚全成氨基酸?让实验说话”,让我受益匪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