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关公信仰的文化内涵及其特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泉州关公信仰的文化内涵及其特点泉州通淮关岳庙,历史悠久,香火鼎盛,远播海内外,乃闽南最负盛名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之一。泉州关公信仰在泉州产生、发展、形成并传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它反映了泉州一带人们思想发展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过程,是泉州这一区域所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一种民间(民俗)信仰。关公信仰是由人们对中国人民所共同敬仰的历史英雄人物关羽的崇拜而发展成为一种重要地方民间神灵信仰。对关公信仰的内涵及其泉州地方性文化特征进行探讨很有必要,这种探讨将有益于人们对泉州关公信仰加深认识。本文着重阐述关公信仰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其重要而独特的地方特点。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泉州关公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密切关系。这种信仰是人们借助于英雄义士神灵加以神化崇拜的一种神灵崇拜。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历史人物,能象关羽这样被泉州人民群众所了解、传颂、崇敬,直至顶礼膜拜,越千年而不衰。关羽生前,并没有为福建建立什么功绩,更不用说为泉州了。那么,泉州民众崇拜关羽是怎样产生的呢?考其原因,历代以来,泉州地方演“三国戏”,说“三国书”,看《三国演义》都对关羽作了宣传,对关羽的忠义等大加颂扬,这就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埋下尊崇关羽的浓厚思想感情的种子。另外,自宋以后直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不断对关羽封王封帝,大力搞神化,借此以加强神权统治威力,为其封建统治服务,这也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泉州地处东南沿海,开始初期,艰苦创业,开天辟地;到了发展繁荣时期,航海经商,同舟共济;内忧外患时期,要万众一心,守土御侮,因而逐渐形成一种勇敢尚义的风气。关羽的忠勇尚义精神,自然成为人们所崇拜的理想人物。人们奔趋敬奉。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基础,关公信仰才成为时尚;不然统治者再如何提倡、如何敕封也无济于事。泉州供奉关羽,道观、佛寺随处可见。到了宋代,佛家尊他为“伽蓝神”,道家封他为“忠惠公”、“义勇武安王”。封建皇帝则先封之为王,继而封之为帝,建宫造殿,诏令和民意并举。这样一来,封建统治者以其需要大力提倡,人民群众以其追求相习成风,关公信仰也就大显神威,四野同声,名传八方。据记载,泉州的关帝庙曾多达一百多座。在市区内著名的,有七城门内务一座,南北教场各一座,而最著名的是通淮街内关帝庙。通淮关帝庙建于通淮门和清净寺中点,其之所以最为著名、香火最盛,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通淮街是宋元时代外国商人聚居地之一;又是泉州港入泉州市区的陆路主要通道之一,祈平安、祷福利、求庇护者纷至沓来;二是名人提倡:如明万历间长史李一德重修并记,天启年间重修,又有解元李光缙为之记;监司守令、缙绅士族争相顶礼膜拜,明以后与孔子并称为“武圣”;庙宇并称为武庙,享受同样祀典;三是士农工贾祈祷灵异的传说。一人传虚,百人传实,其灵异传闻,使正人扬眉吐气,邪倭亡魂失魄。影响所及,泉州乃至远近州郡,纷纷塑其神像,分其炉灰,系其香袋者不可胜数。旅居海外者,往往祷告许愿,求其香袋而去。每年来酬神还愿者络绎不绝,演戏、奏乐、筵飨、捐献形式多样,通淮关帝庙自然香火旺盛,千年不衰。偶遇凶年,瘟疫流行,统治者腐败无能,而关帝则大显神威,车驾出狩,“驱邪保民”,数日之间鞭炮响遍全城,香烟直上云霄;数万生灵虔诚祷告,备香案迎驾。关帝是何等威灵显赫。纵观泉州关帝信仰发展过程,我们还看到,通淮关帝庙未建之前,其地曾祀平浪侯刘晏。刘晏是唐代著名的经济学家(转运使),故经商航运者往往祀之。唐末,泉州已成东方大港,通淮在城外,有河渠通海,故航海经商者为之立祠于此。堪称泉州最早的海交之神。南宋关帝庙建立后,由于关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很快地便代替厂平浪侯。由于关帝庙的规模的扩大,原平浪侯祠改为三义庙,平浪侯迁于下殿,后逐渐地消失了。由于关帝庙代替了平浪侯祠,从一建立便和航海经商者的祈求祷愿相关联,尔后,人们来祈求致富发财也多丁,关帝也就有了“财神”之称,敬奉也愈来愈烈了。泉州关公信仰发展的历史,充分体现出这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观念在民间信仰中的一种表现,这种信仰既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正是由于关羽的“忠义”、“信义”等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在他身上充分体现着传统道德的人格力量,因而人们对他寄托了无比深厚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因此才成为人们顶礼膜拜之精神偶像。关羽堪称中国传统美德的楷模人物,人们对他的信仰奉祀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信仰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在奉祀关帝的活动中,奉祀者的灵魂也能从中得到某种程度的净化,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从而会得到弘扬。因此,关帝信仰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通过民间信仰活动的潜移默化的重要表现。它能在人民中起着教化和启迪之功能,造福于民,有益于国,有益于民。这是它有利于社会的一面。泉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悠久,长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深厚积淀的影响,自古以来巾原儒家文化思想等传统文化对泉州影响极深。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历代而下,泉州人文荟萃,圣人济济。因此,关公信仰具有丰富的儒家文化思想及理学文化思想的内容和特征,深深地打上了这种文化烙印。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范畴的泉州关帝信仰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关帝信仰是植根于民间的一种长期的历史文化现象,它还要长期存在下去。我们必须研究它,认识它,引导它和管理它,让它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我们对关公信仰的研究,要坚持以辩证的科学态度来对待,分析其利弊,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正确评价和探讨,以充分认识其性质和本质的内涵,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它对待它。泉州关公信仰之所以能远播海外,香火旺盛长期不衰,在“三胞”巾影响广泛,仅在台湾就建有几百座关帝庙,在东南亚各国更是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凡是有华人之处就有关帝信仰。这种富有乡土气息的“神祗”被“三胞”视为家乡保护神,其祖庙经常得到三胞的捐赠,进行修复重建或开展学术研究或济贫救灾活动的资金来源,这都充分说明丁它具有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这一点上说,关公信仰是爱民族、爱国主义的。关公信仰与其他民间信仰一样,其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封建迷信”对待。它具有两重性,应一分为二对待。对社会有利也有弊。应该正确认识和引导它,使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中逐步加以改革,逐渐移风易俗,引导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社会而不是阻碍社会的发展。二、浓厚独特的地方特色关公信仰是一种具有浓厚的泉州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它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产生并发展而成的。时至今日,它不仅是一种宗教文化现象,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和地方风俗长期渗透影响、融合而成的一种地方文化现象。这种具有独特地方性民俗、民间宗教信仰文化现象正是经历千年历史发展而成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关公信仰在各种信仰的相互渗透、影响下,其神谱不断变化,神的职能也不断增加或演变,才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泉州地方特色的一种民间信仰。即泉州关公信仰具有地方性、民俗性、人民性、变异性、随意性等特色,已形成为一种丰富多彩的地方宗教民间信仰文化。下面一一加以阐述。地方性。地方性是泉州关公信仰的一种地方特色,它是在泉州土生土长的一种民间信仰,它深深地植根在泉州人民现实生活的土壤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文化熏陶和外来文化影响,形成了泉州具有独特的地方性文化。关帝信仰是在泉州地区流行广泛,成为保一方平安的保护神,深受人们崇敬和信赖的神灵。它是泉州地方民间造神运动所造出来的神灵,是人们对关羽高尚品德不断神化而形成的民间地方保护神。它充满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它受中外正统宗教影响,受佛、道教影响比较明显,有许多仿照佛、道教有关的仪规和思想。这种地方化神明是对北方宗教文化和神话传说的吸取和传播。关羽正是唐以后泉州民众塑造适合本地需要的一种人格化神明,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既是长期受道、佛教盛行的催化,也是与封建统治者的利用、渲染、导向作用有关。因而使这种信仰具有明显而重要的地方性特色。正是这个特色,使它在泉州能历经千年,至今香火仍旺盛发达,并由泉州人传播至海外各地及台湾地区。人民性。由于关帝信仰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生活之中,它对于没有文化或文化不高的广大人民大众,对于贫穷不堪的老百姓是一种重要精神支柱。它反映了百姓对关帝人格的崇敬,对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爱国爱民的历史英雄人物,从敬仰发展到崇拜、信仰,成为精神寄托,进而神化,成为人民生活的保护神。所以,关公信仰具有极其鲜明的人民性或称大众性、群众性。这种广泛性的大众化信仰。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起着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作用。特别是劝善抑恶的规劝。规劝人们多行善、少或不作恶,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了调节作用。它虽然是迷信的,但它又能引导人们向善为善,弃恶积德、护国庇民、爱国助民,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益于民有益于社会。它是泉州人民制造出来的,又是泉州人民自己的精神寄托,支配影响泉州人民自己的生活及道德行为规范。变异性。随着历史发展变化,民间信仰也会表现时代的差异、文化传承上的差异等。泉州关公信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社会的需要,体现着变异性。我们纵观关帝信仰发展变化的历史便可看出。古城泉州,关帝庙曾多达百数,但以郡城通淮庙为胜,而通淮庙创自何时虽已无可考,然明万历《泉州府志》称之关王庙。据清乾隆《泉州府志》载,明嘉靖年间长史李一德重修。万历年间神宗皇帝敕封关帝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此后,通淮庙始称关帝庙,并将庙右之祀平浪侯堂改为三义庙,塑蜀汉昭烈帝刘备、汉寿亭侯关羽、西乡侯张飞及诸葛武侯像配五虎将赵云祀之。至清顺治九年敕封关帝为“武圣”,雍正五年封关帝曾祖光昭公、祖裕昌公、父成忠公,设神牌祀于右殿之后。官府每岁颁行祭费,于春秋二仲月吉日及五月十三日致祭。至民国三年颁布关帝、岳王合祀祭礼,通淮关帝庙遂改名通淮关岳庙,两序奉历代忠武将士二十四人,举行春秋祭礼。多神同祀往往出现在一些民间信仰的寺庙中,这也是民间信仰变异性所决定的。关帝信仰也不例外,它也是根据现实的需要而经常不断地变化着、创造着、补充着、扬弃着。这也体现着关帝信仰具有兼溶性、包容性、相承性,以适应生存发展的需要;体现着自古以来,民间的造神运动一直没有停顿过,世代相承,一代传一代,每一代又根据新时代的需要创造及加进新的内容,形成了一庙之中可以同时供奉多种神灵,而且和平共处,多神共祭。相辅相成,共存共荣。随意性。马克思说过:“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泉州关帝信仰是泉州人民创造出来的,它在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信仰内容、习俗、活动形式也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探讨和认识其所具有的性质和本质的内容,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它。今日,我们在探讨关公信仰的地方特色时,应当注意到,通淮关帝庙是关帝信仰的发祥地,自创建以来历史悠久,已由泉州地方性宫庙,发展成为泉台及海外各地泉籍同胞民间关帝信仰崇拜的圣地而驰名海外。这正是由于上K特点所决定的,并将对社会发挥出特殊的社会作用。现在泉州关帝庙已成为人们观光旅游、开展正常民间信仰活动的胜地,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华侨、台胞及香客数十万人。泉州关公信仰在台湾传播很广,在台湾有数百座关帝庙,这说明闽台海峡两岸是同根同源同神缘。许多华侨讲过,关帝信仰在国外是爱国主义的,曾为爱国爱乡、爱中华民族、反外来侵略、抵抗外来压迫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体现出其随意性强的特点。如通淮关帝庙中所祀之神不断变化增多,在一庙之中出现供奉多种神灵的现象,祭祀仪式、信仰崇拜活动仪式也不断发展变化及增添内容、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如关帝巡狩(游境)、春秋、仲月吉日及做生日、致祭及祭祀典礼、抽签占卜、挂香袋等等活动都是不断地产生,增加并形成的。它是随着时空变换而发展的,并增减着或变异着,创造着及变化发展着。民俗性。泉州是一个民俗民风十分淳朴、丰富的地方,泉州的历史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民俗现象具有特别浓郁的民族特色。关公信仰是泉州民间百姓历经千年,以泉州民间的风俗习惯为基础和出发点而创造发展起来的。它是深深扎根于民间风俗的土壤中而成长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人们把它充分民俗化、世俗化,并创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活动内容。除了一般的敬神仪式外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