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寺麒麟(犭贪)壁初探—发表于《商》国内刊号CN51-1019F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泉州开元寺麒麟(犭贪)壁初探雕塑艺术陈锐关键词:贪麒麟开元寺照壁浮雕摘要:泉州开元寺有一座麒麟壁,这个镶嵌在墙上的麒麟介于饕餮、“贪”和麒麟之间,说它像谁都有联系,从造型特点看确实极像麒麟,仔细观察以及联系民间传说,它的表达意义又与饕餮如出一辙。如果把开元寺的麒麟壁与山东曲阜孔府的贪壁相比较,就可以很明显的认为开元寺照壁上的神兽原型出自于山东曲阜孔府。“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就是贪的真实写照。开元寺的贪壁有着独特造型特点和教育意义,它从侧面反映了清朝民间艺人娴熟技艺以及创新思想。正文“犭贪”这种神兽形象像在中国很多地方都能找到,主要在山东曲阜孔府、衢州孔氏南宗家庙、上海松江府城隍庙和泉州开元寺。本文主要从泉州开元寺里面的麒麟壁说起,之所以叫麒麟壁是因为其中有误解,即使到现在还有一些争议⑴。泉州开元寺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原名莲花寺,后改名为开元寺。麒麟壁位于西塔旁边①,采用娴熟的琉璃工艺制作而成,色彩斑斓。原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泉州府城隍庙前,于1974年移进开元寺保护。这头色彩斑澜的琉璃麒麟壁,由传统工艺制成,但上面不是麒麟,而是一种中国神话动物——犭贪。它虽然拥有满世界的金银财宝却不满足,它极其贪心最终因此而亡。从造型特点上看“贪”与麒麟并无一二,同样是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但是贪的“鹿角”不是很明显,没有胡须却口含铜钱,身子非常长可能是为容下他所吞之物而故意拉长,另外麒麟脚下一般为祥云,贪的周围却尽是人间宝物——其中有铁拐李的金葫芦、汉钟离的还魂扇、韩湘子的笛子等等。另一方面从两个神兽所传达的意义上来看也是不相同的,麒麟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而“犭贪”是贪婪的最后自食其果。贪壁的两旁分别是人跪拜大象和猴子捅马蜂窝的场景,寓意拜相和封侯,起到一个简单装饰寓意吉祥的效果。贪的性格与龙九子之一的饕餮很相似,两者生性贪婪难以分辨,但后者天性凶狠极其贪婪而前者本是天界神兽,因太过贪婪而自取灭亡,它是从善走向恶。贪同“犭贪”出自于孔府,实为孔府祖上为告诫后人而创造。现松江府城隍庙方塔园内,塔之北侧,面北而立着的砖雕照壁里也有一只贪,该壁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山东曲阜孔府则是建于宋代宝元年间(公元1038年)。“犭贪”字出自哪里已无法考证,也只能从图像和流传的片段里来分析。先人在创造“犭贪”这一形象时估计参照了麒麟的造型特点,所以形象极其相似,但是气质怪诞,其意义却和另一种神兽饕餮相似。这就造成了“犭贪”内涵像饕餮外形像麒麟的缘故。中国神话里面有很多神兽,而一般此类瑞兽主要放置在入门对面的照壁上,如故宫琉璃九龙照壁,照壁既可作为院落建筑的屏障,又能烘托建筑物,使其展现出更加肃穆,宏伟,壮丽的风貌。而开元寺“麒麟壁”起到了警示和美化的双重作用,照壁神兽的寓意深刻,特别是对于官员群体,另外一点瑞兽造型大气精美起到了装饰美化环境的效果。泉州开元寺照壁材质梳理和建筑礼制。“早在距今4300年左右,伊拉克阿斯玛尔就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琉璃残片在距今3600年前,两河流域出土了最早的琉璃制品②。西方古琉璃主要以钠钙琉璃为主,耐温性能较好,而且其质地也是以追求透明质感为主,后以玻璃为其主要的发展去向,这与中国本土的铅钡琉璃有很大的区别,中国古代的琉璃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加入了很大份量的铅作助溶剂,烧成温度较低,透明感不强,其成品更类似于玉石。中国最早出土琉璃实物位于北魏故城遗址和云冈石窟窟前建筑遗址,在唐代迅速发展,闻名世界的唐三彩就是采用琉璃工艺制作,到了明代琉璃在建筑中大量运用,特别是帝王宫殿、寺庙建筑,琉璃工艺发展高潮到来,清代琉璃制品繁多,慢慢由皇室流向达官贵族再到大众之中。开元寺照壁比故宫琉璃九龙照壁建造时间早4年,同样为琉璃工艺制作而成,对比两者可以发现故宫照壁色彩更加绚丽,颜色为金黄、紫、绿、白等颜色并采用黄色琉璃砌边,在琉璃制作工艺上采用270块烧制的琉璃塑块拼接而成,结构稳定。而开元寺照壁颜色以红、蓝等颜色为主,色彩没有故宫照壁鲜艳,琉璃制作上以小片琉璃镶嵌手法来塑造。由于古代帝王的建筑礼制等级分明,琉璃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最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翟、坛庙等主要建筑上即使在皇宫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次要的建筑用绿色和绿色/剪边。中国古代五行学说认为,金为白,木为青,水为黑,火为红,土为黄黄色在五行学中代表中央方位,所以黄色象征着最高级别,是一种尊贵的色彩,经过历代演变而成为封建帝王的专属颜色。从清代遗存来看,除特例以外,琉璃的颜色等级顺序应为:黄色琉璃瓦→有黄琉璃的各种剪边作→绿色琉璃瓦→黑琉璃或布瓦心的绿剪边作→其它颜色琉璃瓦③。泉州开元寺照壁琉璃颜色在“犭贪”的躯干部分也采用了黄色,虽然经过岁月腐蚀色彩稍显暗淡,但是黄色代表的是同皇宫一样的等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寺庙在古代封建社会特殊地位有关,寺庙对当时的统治者而言就是灵魂的归宿,它是精神意义上的宫殿,所以在等级上有时与皇宫一样。这种情况在孔庙也有出现,“乾隆二年(1737年),颁定国学北京孔庙盖黄瓦(黄色琉璃瓦),崇圣祠盖绿钯琉璃瓦,增加先儒吴澄从祀。孔庙大成殿由于皇帝颁布定盖黄色琉璃瓦,从此正式明确孔庙建筑参照皇宫礼制建设。北京孔庙、曲阜孔庙主殿大成殿面阔九间,俨然一派宫殿气氛。地方孔庙也由青瓦、筒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大成殿也由面阔三间升为正间、七间。”④所以开元寺照壁贪兽带有黄色的琉璃片也是合情合理的,它的建造是在当时统治者的支持下完成的。如果横向来比较贪兽,开元寺照壁的“贪”与孔府以及松江府城隍庙照壁的“贪”如出一辙都类似麒麟。但在不同之处有很多,孔府照壁上的“贪”与以前很多官宦家里所设一样,是为了告诫自身和后代,它是自发的。泉州开元寺照壁“贪”却为民间捐赠所为,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活动,是民间的政治诉求。对于塑造本身来说也有不同,其中大致分为两个方面:造型手段和材料,造型上开元寺瑞兽更加简洁有力,似乎吸收了汉代以来神兽的特点,躯体粗壮有力,充满线条感,结构分明富有建筑感,构图上回首望月,大量留白的处理,使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在另一方面材料上采用琉璃陶片,全部采用手工精制,色彩鲜艳而不俗气,能够长时间的保留下来,相比一般用石雕和砖雕塑造的瑞兽更加精美和独特。在色彩的搭配上开元寺瑞兽充分吸收民间工艺特色,与地方的传统习俗相结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效果。从雕塑手法来看,开元寺贪兽和城隍庙贪兽都是采用浮雕手法,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采用浅浮雕与高浮雕结合,构图粗狂有力,突出强调贪兽的头部,使得它的大嘴更加明显,贪婪本性毕现。而后者全部采用浅浮雕的处理手法,画面重心缺失,构图过于严谨,反而失去几分生气。另外开元寺照壁运用当时罕见的琉璃贴片浮雕的处理手法,材料与浮雕本身相映成辉,琉璃的质感形状神似神兽的结构,金黄色的琉璃鳞片宛如一片片铜钱,达到了材质与雕塑的完美配合。这种工艺现如今在福建惠安的很多寺庙里都可以看见,只不过后者很多都是建于现代(如上图)。但像泉州开元寺照壁那种琉璃镶嵌的浮雕即使在现在也较为罕见,清代浮雕在中国古代雕塑中由于所关注的人少,二期存于世的浮雕样式繁多,大多延续古代匠人的手艺,研究的人更少,这样就导致了对清代浮雕研究的确实,泉州开元寺的照壁浮雕算是清代浮雕里面的独特案例,很有研究价值,通过它可以窥见清代浮雕艺术在暗流涌动中的创新与发展。从历史纵向上来看,泉州开元寺“贪”照壁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那个时代雕塑手法已经非常成熟,塑造有的类似罗可可时代那样追求精致,复杂,华丽的艺术效果,而此瑞兽造型却有一点点汉唐的遗风,虽然华丽但不娇气,反而有一种粗旷的感觉,很有画面感。汉唐雕塑常常用极其简练的手法,生动而形象,汉代石刻因势利导,根据石头本身的形状,只做最简单的处理就勾勒出传神风貌,这是与西方石刻最大的不同之处。但到唐以后随着文化的交流,材料的不断挖掘,雕塑整体上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创作手法也越发趋于写实。对比山东曲阜孔府、上海松江府城隍庙和泉州开元寺里面关于贪的造型特点可以发现,整个是比较写实的概况,开元寺照壁里面的贪兽形象生动,对躯干部分夸张的拉长,形成一张弓的形装,这样的处理显得贪兽肚子很大,和它那贪得无厌的性格更加贴切,整个造型充满张力。这一点充分反映了艺术创造的世俗化反而激发个体的解放。中国传统雕塑一脉相承,汉代雕塑则更求神韵,追求意象,将现实性与浪漫性、艺术性与思想性、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⑤。而中国明清雕塑艺术的发展,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社会内部的频繁交流和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的背景下,大量使用新的工艺。从以前为统治阶层、宗教活动服务的艺术创造开始走向普通人的视野,雕塑绘画等艺术品大量复制使得艺术商品化,创作者为了迎合大众审美而妥协,这也是民俗化的特点。但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对艺术创造的参与程度更高,雕塑艺术开始走进一般人的生活。泉州开元寺“贪”瑞兽的呈现少了几分汉代雕塑的庄严、肃穆却多了几分亲和力、精致,对于“贪”这样的瑞兽来说,它的出现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它所传达的信息既是承载着几千年辉煌的雕塑文化,又是一个具有古老教育意义却亘古不变的神话传说。它从庙宇的高台到照壁,慢慢变成大家喜闻乐见的形象,这正式当今社会的主流,艺术开始生活化,为大众而不是统治阶层服务。从汉唐到明清,新材料、工艺的发展使得雕塑更加华丽、多彩,但雕塑的那种粗犷的张力却在消失。艺术史是社会史发展的一个缩影,个别艺术现象的消亡只是短暂的退出,不管传统雕塑怎样发展,出现什么类型的艺术现象,存在即是艺术,只有联系所发生的时代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传统艺术的魅力。在保持自身纯洁性的同时又要融入当下与时代接轨当知不易,只要不断的去回顾传统艺术,当有人去关注时传统艺术就不会消失,即使变成色彩缤纷的瑞兽,但里面汉唐的影子还是可以窥见。传统雕塑艺术的发展从王侯将相的宅院到世俗化的表现,雕塑风格从单一走向多元,虽然那种粗犷的、浑厚的传统雕塑艺术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但它的影子始终存在,求同存异,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全民参与创造艺术的时代已经到来。注释:⑴海峡都市报——麒麟壁上非麒麟开元寺猫贪是为慑贪官参考文献:①百度百科②DavidF.Grose:“EarlyBlownGlass”!journalofGlassStudiesVol.19P24.1974③《中国古代琉璃瓦初探》_樊桂敏④《清代孔庙建筑的礼制》中国国学网⑤《浅析汉代雕塑艺术的写意特征》作者:吴永平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