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创作体会每当我们看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常常希望能读一读它的解说词,解说词是专题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说中的精彩之句,常使人印象难忘。然而当你拿到解说词时,你会发现解说词是无法脱离画面而独立存在的,这就是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独特性,它在写作上更是区别与其它文体,有自己特殊的规律。电视专题片的构成基本是由视觉和听觉两大基本要素组成,而解说词是听觉要素之中最重要的内容。电视解说词,是相对于电视画面而言的解释说明的文字,但解说词绝不是画面的附庸,它与画面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进行具体的叙述描写以及通过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从而使人们通过对其所表达的意思意境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起到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几年的创作实践,充分感受到,好的专题片往往是优秀的解说词与蕴含着丰富内涵的画面的完美结合。当然,这是成功的专题片成功的一个方面的因素,但却是成功的专题片所必备的条件之一。所以在专题片的创作过程中,解说词是至关重要的。在电视专题片中,解说词与电视画面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关系。虽然专题片的解说词基本功能是对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但它与电视画面是不可着不可分离的。任何一部专题片的解说词离开了画面都是支离破碎的,任何一部缺少解说的专题片也往往是理解不够深刻的画面组合,形成不了主线明确思想内涵深刻主题统一的艺术整体。尽管有些风光专题片没有画面解说词,但它一定要有一个有主题内涵的音乐,换一个角度说,音乐也是解说词的一种形式,起到了解说词深化主题解释画面的功用。它们的关系也是互为依存的关系。解说词与画面的互为印证还表现在具体的声画结合上。如果画面是婚礼场景,那么解说词的内容就不可能是大肆叙述葬礼如何如何。解说词叙述说乌云翻滚时,画面也不能是万里蓝天。所以受众在观看画面时,解说词对受众的影响作用也至关重要。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地位很重要,那么解说词的写作也是不可轻视的。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它应该是解说词与电视画面完美结合的统一体,甚至解说词是全片的灵魂。它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更不是引经据典的集合。它首先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韵味无穷,集词语的新鲜性,评说的深刻性和文字的可读性与一体。例如我们熟知的系列专题片《话说长江》如果解说词仅仅是画面的简单的解释,而没有对事物,事件,人物的深刻的理解和渲染,那么这部专题片也会陷入平庸。多年的创作实践过程我认为,要写出高质量的解说词应注意以下方面一个好的编导写出出色的电视片解说词,他一定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文学艺术修养。这也是作为一个编导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有很多编导各方面工作做的都不少,前期采访也很深入,后期资料积累也不少,写作过程也非常投入,但写出来的解说词往往味同嚼蜡。主要原因就是文字功底欠缺,头脑里没东西,用时肯定倒不出货来。所以编导平时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这样用时就能够融会贯通,有好的思路了。而文字能力强,语言的组合就会顺畅,文字的表述如同泉涌般溢出。所以要加强文字功夫的修养。一部好的专题片解说词的创作离不开前期对采访对象的翔实了解和深入体验。现在有些编导往往不注重专题片前期的采访,经常是拎起摄像机就走,扛上摄像机就拍,不去深入采访。更有甚者,在人家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上圈圈点点了事,或者报刊上现成发表过的文字拿来作为解说词。这样的解说词丝毫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没有任何深度和广度,电视专题片制作出来自然不可能赢得观众的认可。所以在拍摄之前一定要做先期的深入挖掘,亲身去体验,去感受,与采访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在一些特殊的片子中,还要注意对双方不同观点分别进行了解,切不可偏听偏信或是主观臆断去判断事情。同时还要注意对事物表层之下的挖掘,寻找出事物表明背后的原因或理由,从而正确把握事物,写出符合实际有很有深度的解说词。例如,我们在采访一个有关两家企业纷争的事件时,由于只见到当事人一方,在第一稿中观点基本是倾向于见到的这方当事人。经过不断的努力之后终于见到另一方当事人后,观点就发生了变化。最终,解说词是在公正客观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分析了两方的观点而得出自己的见解。片子出来后,双方都没有不满,因为他们感觉到了片子的客观公正性。所以我们进行专题片解说词写作时切不可闭门造车,一定要亲临现场采访,尽可能多的掌握素材和信息,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的解说词。在解说词的写作布局时,一定要围绕主线展开。为了扣紧主题,要把内容表现的有条不紊。一般要根据所要表现的对象,选择一条能最适当地反映客观现实的主要线索即主线。这条主线应能够统领全片,使各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作品内在或外在的核心。专题片《话说长江》就是以长江作为其外在的主线了,通过顺江而下的拍摄,反映了长江的风貌。这条江,通过解说词的一再提示,不断涌入人们的脑海,给人深刻印象。再如我台拍摄的《影像呼伦贝尔》就是影像资料为片子的外在主线,以呼伦贝尔六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为内在主线,展示了呼伦贝尔的前进历程,使人们对呼伦贝尔的发展有了全面的了解。解说词作为电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有概括性。解说词并不是电视专题片的全部,所以应在语言安排上也要服从画面的内容的需要。具体来讲,解说词在写作上语言要精炼、节约,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在一部片子中不宜安排太满,凡是画面表达意义比较完整时,就不要安排解说,只要一句解说词能表达的内容就不宜用两句解说词来表达。如果整部片子从头到尾都是解说,不给人消化、思索的余地,就会使人感觉很累,特别是那些又满又脱离画面的解说就更令人讨厌了。所以,解说词写作一定要做到可写可不写的时候最好不写,写的时候也要做到惜字如金,对于那些不要讲解就能达到效果的画面,那就坚决不写。例如,画面上是一位红衣少女在植树,解说词就没有必要再提到少女穿着红衣,少女在植树,这时的解说词应为少女xx今年十八岁,是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的学生。这里,解说词提供的信息是姓名、年龄、身份,都是画面语言没有提的,同时也是观众想了解的信息。如此一来,解说词首先在信息上与画面形成了互为补充的配合。解说词要处理好与听觉的关系。解说词是供人朗读的,这要求文字上能上口,不使人感到勉强和别扭,因此对一些书面语和低频率文字应做到少用或不用,如憩息,歆羡等词语,在书面上使用频率都很低,比较费解,读出来就更少有人听得懂了。解说词要把书面语言口语化,把倒装句改成正常句子,文言文变成白话等。解说词还要精炼。电视语言必须是直白的、直接的,让人能在第一时间听得懂、抓得住。句子要尽量短,一个长句子包含的三个或四个信息可以用四个包含一个信息的短句子表达,例如,今年快六十岁的巴特尔老汉和他的两个大学毕业的儿子合伙办了一家牧场,可以改成:巴特尔老汉快六十岁了,两个儿子也都大学毕业了,如今,他们合伙办了一家牧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不单纯是一种文体的应用,它是电视专题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实践中还是探讨中都要着眼于它与视觉与听觉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电视解说词写作的特殊性。只有全面把握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规律,才能更好的创作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冠军配音网——中国网络配音精英团队,专业提供专题配音、广告配音、粤语配音、小语种配音、多媒体配音、课件配音、外语配音、企业专题录音、学校专题录音、模仿配音、方言配音等,专业品质、真诚服务。网址:,参加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第二期电视专题片后期制作培训班的体会5月22日至6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省远程办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的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第二期电视专题片后期制作培训班。学习期间,我亲耳聆听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郭彦民、中国传媒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秘书长助理张君昌、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徐珂、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朱建民等几位名家的讲课,受益匪浅,体会颇多。5月23日,省委组织部远程办领导宋洪宪、冯卫东亲自挤时间主持召开了“全省第二期电视专题片后期编辑制作培训班行前动员会”,专门为这次培训人员作提出了“珍惜机会,刻苦学习,注重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这次学习培训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省远程办继去年举办第一期后,第二次专门为全省远程教育系统的业务骨干举办的培训班。大家认为这样的“充电”是十分必要的,纷纷表示感谢省远程办和本单位领导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让我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学习、涉猎、吸取了全国最高层次的“营养大餐”,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储备,不断提高业务知识含金量,不断增强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这次学习培训是我们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提高综合素质最好的办法。眼下,我们有许多组工干部在干部考察、基层党建、远程教育等方面的业务工作上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组工干部业务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新形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特别是远教专题片制作要求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期盼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对于做好组织工作、基层党建、远程教育工作来说,都是相当不利的,而改变这种现状就是要加大学习培训力度。这次所学的内容对我们摄影构图、电视新闻制作、焦点新闻制作、摄像艺术与剪辑、电视摄像与构图技巧、远教专题片的策划与制作、电视画面编辑等方面很有帮助,提高了我们审核远教专题片的能力,特别是在撰写远程教育专题片的解说词时,尽力争取领导支持,改变以往做法,少用领导同期声,少用专业名词,少用数字表达,少用专业术语,多用画面语言,多用广播电视语言来解说;在拍摄电视专题片之前,搞好策划,多与采访对象沟通了解,抓住人物、事件的影响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情境细节来拍摄电视画面,讲究故事性、真实性,不要随意摆拍;在拍摄过程中,要找有电视画面编辑意识的同志去拍摄,不要随意找一个记者去拍摄,这样容易造成后期制作出现硬拼图的现象,同时运用好推、拉、摇、移等拍摄技术,按照“符合观众视觉习惯,符合观众的生活规律,激发观众的情感”的要求,多镜组合,多创造影视时空,做好现场采访、宣告式报道、情节式报道;在后期制作时,充分用好用足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朱建民教给我们的“镜头剪辑章法与技巧”、“镜头组接的基本规律”、“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的方法与技巧,注重位置匹配、方向匹配、运动匹配,找到动作、视线、声音、内容、情绪、节奏、因果等常用的剪辑点,多用蒙太奇手法表现感人情节,确保画面组接流畅。这次学习培训,让我人生有了五个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亲自体验飞机舒适、快捷方便以及遨游天空、俯视祖国大好河山的感受;第一次到北京,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自己人生梦寐以求的地方,因为组织部门近年来承办的事很多,没有时间也没有资金组织外出学习培训或节假日游玩,能出来学习培训是幸事,其他组工干部羡慕得狠。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省远程办考虑周到,服务周全,特意安排几天的参观学习,让我们参观学习了一些地方,参观期间我不时打电话或发短信或传图片给想了解北京情况的同事。北京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国际大都市、地面相当干净、绿化面积大、城市规划搞得好、北京人文明热情大方、不时有老外观光旅游;第一次受到全国最优秀的专业老师的培训,这次安排的授课老师均是“重量级”教授,见解独特,对基层存在的问题能一针见血,培训内容符合我们基层远教工作者的实际,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操作的东西,整个培训效果相当好,不时与授课老师面对面交流沟通,索要资料或教程或联系方式;第一次感受首都人的生活快节奏,为了节约钱,我们均是乘坐地铁,2元钱一趟能坐几十里路,偶尔坐2元北京公交车,不管坐地铁还是坐公交车,均能看见在首都工作、学生、生活的人群的忙碌身影和争分夺秒的场景;第一次有调整心情、安静心灵的时间,过去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参加工作进组织部8年有余的期间,一直处在紧张压抑的状态下学习,这次学习培训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对学习培训如此眷恋,感受如此强烈,让我感到更加充实,它给我的是一次难得的提高机会,是一次很好地总结工作中成功和失误的机会,是一次难得的释放工作压力、陶治心情、安静心灵、调节情绪的好机会,是一次跳出来、看一看,全新认识远教事业的最佳机会。电视专题片的包装手段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