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学第三章电影艺术的形成和电视艺术的界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36第三章电视艺术是电影艺术的衍生物电视干预生活风靡世界几十年,为什么学者们到今天才热衷讨论电视艺术问题呢?笔者提出这个同样的命题,并非盲目的狗尾续貂。现实是,不少的从业人员,依然觉得“电视即为艺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是艺术”。这种现实令学者们惊呼:“引出这样的推论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黄会林主编《电视文本写作学》)界定电视艺术的概念,自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依赖关系。电视不仅承载着艺术功能,同时还兼备通讯、传输、监视、储存各类图像资料的非艺术功能。所以,界定电视艺术不像界定电影艺术那么简单。电视转播一场球赛算不算电视艺术,可能争论不大。转播一场综艺节目,直播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如说不属于电视艺术,只是通过电视传输了不同形式的舞台艺术,可能会引起争论。但凡界定一门艺术,首先明确这门艺术具备的特征,或说个性。这项工作我们做了较为详尽的讨论:电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但是,所谓电视艺术仅限于那些凭借电视这一媒介作载体,能够在这个载体上体现出艺术品格和艺术特质的作品。根据形式逻辑的法则,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它的外延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它的外延越大。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不能给电视艺术赋予过多的内涵,因此,只能从一个很大的外延切入话题,由综合艺术谈到电影艺术,由电影艺术的衍生,再回到电视艺术上来。这样,容易从某条线索的界面铺展开来,准确地发现决定属性的本质问题。电视艺术的每一个细胞,也就不辨自明了。按照这样一个思路,现在该说说电影艺术的发生发展了。电影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现在看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在电影诞生的初始阶段,上流社会甚至许多艺术大师,鄙夷地称之为不入流的“玩意儿”。相当一段时间,电影只能在游艺场或是马棚里放映。那时,电影难登大雅之堂,“只被当作一种以娱乐为目的的商品。”[邵牧君:《西方电影史》]现如今,电影早已以辉煌的艺术成就,灿烂于艺术殿堂。电影在照相术的基础上,吸收戏剧、美术、音乐、文学等相关艺术的营养,创立了一套完整的,适合电影手段表现的叙事方式,即蒙太奇叙事方式。形成了独立的,电影艺术的语言语法。由此,电影再也不是现实的复制,它有了自己的艺术语言,通过创造艺术形象,表现生活、干预社会、陶冶精神、娱乐民众。有了蒙太奇,电影成了艺术品。有人认为,电影和广播属于殊途同归:电影先有影像后有声音,广播则先有声音后来加上画面。并认为“由于磁带的剪辑已经变得非常老练和灵活,电视‘剧’和‘戏剧化’同戏剧越来越远,而同电影技巧越靠越近了。”[(英)圣约翰.马纳尔《电影导演》]电影叙事的基本语汇,到1920年就已经齐备了,电视可以完全运用这些现成的语汇组织艺术语言。又由于电影的蒙太奇手段,同样适于电视操作,因此,完全可以参照电影艺术的界定标准界定电视艺术。也就是说,只有根据蒙太奇原理创作出的电视作品,才称得上电视艺术。据此我们可以认定,电视艺术——完全的学术地位尚需权威确定——是电影艺术的衍生物。衍生的原意是指,较简单的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置换而生成较复杂的化合物。用以引申说明电影艺术和电视之间的关系,作者以为是较为贴切的,除此找不到更合适的比喻。既然如此,就有必要较为深入的了解电影艺术形成的过程,也就是蒙太奇发生的过程。以便了解这种语言、掌握这种语言,并移植于电视,成为电视艺术的叙事语言。37我们曾经作了大量的分析,说明电影和电视不是一个概念,不是同一种“化合物”,也就不能完全用拍摄电影的手段拍摄电视。当给电视艺术寻求界定依据的时候,又回过头来讨论电影,应该怎样理解呢?道理很简单,如同家庭烹饪追求饭店效果一样,明明知道达不到那个效果,也要尽力而为之。假如说饭店厨房是家庭厨房的参照物,那么,电视艺术的参照物就是电影艺术。事实也是如此,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窝蜂拍摄电视剧的时候,谁也没有想什么“电视艺术”,只是照着电影的“葫芦”画电视的“瓢”。画到后来发现拍电视不象“照葫芦画瓢”那么单纯,猛然想起来应该有个自身的规范,“置换”悄然发生了。任何一门艺术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规范形成的过程。经过几十年电视工作者的努力,学者的归纳总结,“电视艺术”逐步形成自身的艺术规范。这个规范的逐步形成,是以电影艺术为依据的。规范形成的过程,就是电视这个“较简单的化合物中”非艺术成分的“原子或原子团”,被电影艺术的“原子或原子团”不断“置换”而生成“较复杂的化合物”的过程。假设这个较“复杂的化合物”已经形成,电视艺术获得完全学术地位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一、电影艺术的发展概况电影是照相术的延伸,1822年法国的约瑟夫·尼埃浦斯拍摄出第一张原始照片,曝光时间长达14个小时。兹后与路易·达盖尔合作,于1839年发明了完整的照相和洗印方法,照相术迅速发展。1851年湿性珂罗玎的发明,使一张底版可以印出多张照片。1888年,美国乔治·伊斯曼发明胶卷,并于1894年与爱迪生合作制成“活动电影视镜”。此时的电影虽然具备了拍摄、洗印、放映三个基本元素,但只能放映在一个大箱子里,仅供一个人观看。上世纪20年代,在天津街头曾经出现供人们看到电影的大箱子。从资料照片上看,长方形的箱子,比拉样片的箱子略大些,可供五六个人通过开在箱子则面的上下两排视窗侧身观看里面的景象。一条板凳放在箱子的侧面,坐在板凳上的人通过下面一排视窗观看;上面一排视窗观众只有弓身站立着才能观看,或许算作“站票”了。放映机置于露天的一张简易案板上,镜头通过喇叭状的圆筒连通箱体,并通过这个圆筒将影像投放到箱子另一端的内壁上。照片上的胶片圆盘清晰可见,大概是装十六毫米胶片的那种圆盘,裸露可见的胶片呈“之”字形通过镜头。从照片上看不出有电源,这种电影或许采用自然光放映。作者将照片拿给多位业内人士确认,均认为这是最早期的电影放映机的一种。作者以为,这是一架极为普通电影放映机。善于为我所用的天津人,受了拉样片的启发,自造了这种“箱体电影院”。因箱体和放映机连在一起显得怪异,又有别于人们印象中的电影放映形式,竟然连见多识广的报刊编辑不识此物,照片说明竟将此物当成洋片,错了。(见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津沽旧影·老照片》142页)因为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制造出能将影像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机后,真正的电影已经问世并很快传入中国。所以出现在天津街头的这种“箱体电影院”并非爱迪生的“活动电影视镜”,而是经过改造的卢米埃尔电影。爱迪生的“活动电影视镜”从资料上看,是从箱体的上方,弯着腰手握类似单筒望远镜的视镜俯视箱内影像。在我国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大多数都市儿童,大都在街头看过类似的透视电影。花几分钱租一台带摇把的机械小盒,自己摇几圈摇把就可看段小电影,内容多是追逐、打斗之类的“动作片”,色彩鲜明十分好看。这种小电影,很可能就是爱迪生“活动电影视镜”的变异品种。这种小电影38根本不需要电源,背面是快毛玻璃,因为直接看到被放大的胶片图像,对着阳光观看效果最佳。在街头成人很少光顾,放映者跨个篮子装几台黑色的小电影机,仅仅属于赚取儿童小钱的娱乐玩具。早期电影有卢米埃尔拍摄的火车进站、工厂放工、街头即景、婴儿午餐、园丁浇水等。爱迪生则拍摄了动物表演、歌舞演出、拳击比赛等。早期电影只是视觉运动的组合,没有听觉运动的组合,而且只有黑白两色。银幕上的景象与现实中的景象相去甚远,这时的电影仅仅是一种技术发明的展示,为游艺场增加了一种新奇节目。1928年出现音画电影,1935年美国拍出真正的彩色电影。电影从黑白无声发展到有声彩色,使她具备了作为艺术形式的多种表现元素。电影艺术的发生,开始是纯视觉的。记录和表现的仅仅是:现实生活中人与物空间状貌的流动演变过程。电视非常近似电影的这个功能,只是在诞生的初期,是以“直播”的形式同步展现商品的物状,可以视为早期的电视商品广告。作者在许多场合建议广告商,电视广告当作首选,是因为电视与广告的联系历史最为悠长,二者的关系水乳交融,是当然的首选媒体。早期的电影工作者,在运动的造型形式、画面空间运动和镜头组接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实验和探索,为以后电影艺术的视觉构成、时空形式、蒙太奇语言等基本规律奠定了基础。电视艺术的语言,从一开始就是在参照电影艺术的语言基础上逐步发展的,电影语言是电视语言的“母语”。世界电影百余年的发展,使其语言丰富多彩生动迷人,电视艺术能够借用这么成熟的语言发展自己,实在是幸运之致。1、电影艺术的形成期(1895-1927)有人认为,“电影史的第一个十年,是机械师对摄影机和放映机进行试验的历史。”[(美国)斯坦利·梭罗门《电影的观念》]早在1893年,爱迪生就建立了制片厂,向纽约的一家电影院提供影片。电影院里摆放着十台透视箱,每台配备50英尺胶片(大约放映一分钟)。爱迪生的这种透视箱电影,终因放映形式的局限而被淘汰。无论如何,电影是爱迪生和卢米埃尔兄弟同步发明的,并且同时使电影介入了社会生活。早期的电影还没有形成一种艺术形式,1902年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使电影具有了故事性。尽管影片的故事完全是表面的材料,但那建筑物着火的场面、消防队员扑火救人的动作,使得影片具有了运动性。美国电影的首要里程碑,属于鲍特于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难》,影片创造了惊人的票房价值。该片分镜头拍摄十三段,讲述一次抢劫火车和夺回赃款的故事。鲍特在《火车大劫难》中,创造了同时的或平行的动作,第一次用电影画面说出“与此同时”这个意思。这是电影叙事的特征之一,电影叙事在《火车大劫难》之后,才算真正开始了。爱迪生在1893拍摄的透视箱电影《苏格兰玛丽女王的死刑》,采用了停机再拍的方法。在拍摄处决场面时停住了摄影机,以便用假人换下扮演女王玛丽的演员。这种偷梁换柱以假乱真的把戏到目前也在使用,因此说爱迪生不仅对电影的诞生功不可灭,还创造了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表现手段。在世界电影史上,法国的乔治·梅里爱和美国的格里菲斯,是早期电影两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梅里爱被普遍认为,对早期电影的贡献最大,是真正伟大的创造性艺术家。根据保守的估计,他在1896至1913年间至少拍摄了500至2000部短片。梅里39爱普及的摄影技术,包括叠印、停机再拍、快动作、慢动作、动画、淡和溶等。这些把戏虽然对电影的叙事表现能力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对刺激电影的发展却是巨大的。梅里爱的真正贡献,是运用想象力影响故事线。最出名的影片是《月球旅行》,此片达到了他艺术的高峰。这部影片有三十个景,三倍于当时普通影片的长度。梅里爱用凡尔纳的故事作基础,把一个科学幻想变成讽刺故事。讲述一群航天俱乐部的科学家,可笑的启程前往月球。月球长着一张人的面孔,他们驾驶弹射器在月球眼睛上着陆,然后同月球上的生物战斗,最后返回地球得到英雄勋章。《月球旅行》表明,摄影机可以有创造性的心灵指挥。经过精心布置的人工场面,每个场面都可以表示时间上的推进,这种时空上的演变,恰恰体现出电影创造虚拟时空的潜力。梅里爱的另一部影片是1903年拍摄的《魔灯》,整部影片只有一个场景一个镜头,长度将近五分钟。影片的动作表现两个丑角制造了一盏魔灯,即一台电影放映机。开始似乎以墙壁做银幕放电影,后来放映机只能当作一个大盒子,成群的女合唱队员从里面出来与舞蹈家唱歌跳舞;两个小丑打斗,遇到列队行进的士兵抓捕他们。一个印度橡皮人莫名其妙地由侏儒变成巨人,吓得士兵四处逃散。这部影片强烈表现了影片的运动愿望,运动是电影的生命。顺便说一句,运动也是电视的生命。格里菲斯对电影的叙事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无庸质疑的重要性。斯坦利·梭罗门称他“几乎是单枪匹马发明了电影观念,这就是说,他创造了一种使观念成为既能看得见又有戏剧性的方法。”格里菲斯发明了现代的剪辑观念。如果说梅里爱在吸收文学、戏剧、舞蹈、美术(动画)、魔术的营养介入电影创作中,由不自觉到自觉地运用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形成的关键。那么,格里菲斯在他的影片中自觉运用的移动镜头、诞生的不同景别,改变了电影的构成单位。尤其是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的叙事手段的创立,确立了电影时空的艺术地位,树立了电影的艺术形象。2、电影艺术的成熟期(1927-1945)电影艺术在这个时期,获得了声音和色彩、具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