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学院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畜牧兽医学院教案授课教师张西臣所在单位预防兽医系授课对象2004级动物医学专业授课时间200年月日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概述】旋毛虫病(trichinelliasis,trichinosis)是由毛尾目、毛形科、毛形属的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简称旋毛虫)的成虫寄生于肠道,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兽医公共卫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病原】1.分类旋毛虫(T.spiralis,T1)北方旋毛虫(乡土旋毛虫,T.nativa,T2)布氏旋毛虫(T.britovi,T3)伪旋毛虫(T.pseu2dospiralis,T4)南方旋毛虫(纳氏旋毛虫,T.nelsoni,T7)3个分类地位未定的基因(TrichinellaT5、T6和T8)2.成虫线状,微小,白色,♀3-4mm,♂1.4-1.6mm,分食道部和体部,食道的前端无食道腺围绕,其后全部由相连的食道腺所包裹。虫体后部包含着肠管和生殖器官。成虫生殖系统为单管型。♂尾端具一对耳状悬垂的交配叶,尾端泄殖孔;♀生殖孔位于食道部中央。胎生。自阴门产出的幼虫称新生幼虫,大小124×6µm。3.新生幼虫,0.8~1mm4.肌幼虫,在宿主肌肉组织内形成幼虫包囊(幼虫-营养细胞复合体)【生活史】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宿主的小肠,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肌肉,当人或动物吃了含有旋毛虫幼虫包囊的肉后,包囊被消化,幼虫逸出钻入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粘膜内,经1.5~3d即发育为成虫。雌雄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钻入肠腺或粘膜下淋巴间隙中产幼虫。大部分幼虫经肠系膜淋巴结到达胸导管,入前腔静脉流入心脏,然后随血流散布到全身,横纹肌是旋毛虫幼虫最适宜的寄生部位。【流行病学】1、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以欧洲、北美洲发病率较高。此外,非洲、大洋洲及亚洲的日本、印度等国也有流行。我国自1964年在西藏首次发现人体旋毛虫病以后,相继在云南、贵州、甘肃、四川、河南等17个省有人体感染的报告,或造成局部流行和暴发流行的报道。仅云南省至1986年就有34个县、市流行过旋毛虫病,发病279起,共有7892个病例。旋毛虫病是云南省最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已知有150余种哺乳动物可自然感染旋毛虫病。在我国,旋毛虫感染率较高的动物有猪、犬、猫、狐和某些鼠类。这些动物之间相互残食或摄食尸体而形成的“食物链”,成为人类感染的自然疫源。2、猪感染旋毛虫主要是由于吞食了老鼠及食用生的废肉屑和含有生肉屑的泔水。猪为主要动物传染源,除上海市及海南、台湾外,其他27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猪感染旋毛虫的报道。其中在河南及湖北的某些地区感染较严重,猪的感染率在10%左右或更高,河南个别地区高达50.2%。3、旋毛虫幼虫囊包的抵抗力较强,耐低温,猪肉中囊包里的幼虫在-15℃需贮存20天才死亡,在腐肉中也能存活2~3个月。晾干、腌制及涮食等方法常不能杀死幼虫。3分钟6分钟10分钟10分钟4、生食或半生食受染的猪肉是人群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占发病人数的90%以上。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居民有食“杀片”、“生皮”、“剁生”的习俗,极易引起本病的暴发流行。5、切生肉的刀或砧板因污染了旋毛虫囊包,也可能成为传播因素。【致病作用及临床症状】旋毛虫的致病过程分为三期:1.侵入期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黏膜发育为成虫的阶段,因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故又称为肠型期。临床表现:猪和其他动物症状较轻。人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同时伴有厌食、乏力、畏寒、低热等全身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病程:1周2.幼虫移行期新生幼虫随淋巴、血循环移行至全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的阶段,因主要病变部位发生在肌肉,又称肌型期。致病机理:幼虫移行时机械性损害及分泌物的毒性作用,引起所经之处组织的炎症反应。临床表现:猪表现为细胞横纹肌消失、萎缩,肌纤维膜增厚等,可造成死亡。人表现为发烧、水肿,突出且最多发症状为全身肌肉酸痛、压痛,有的可出现吞咽困难,还可表现肺炎、胸膜炎和心肌炎等,可因心衰、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此期病程:2周-2月3.包囊形成期包囊的形成是由于幼虫的刺激,导致宿主肌组织由损伤到修复的结果。随着虫体的长大、卷曲,幼虫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形成梭形的肌腔包围虫体,由于结缔组织的增生而形成囊壁。急性炎症消退,全身症状逐渐消失,肌痛仍可维持数月。6个月后包囊壁增厚,囊内发生钙化,但幼虫并不死亡,感染力降低,包囊幼虫可存活数年至25年。五、诊断1、猪、狗、猫等动物对怀疑其生前感染旋毛虫时,可剪一小块舌肌进行压片检查。动物死亡后确实诊断的方法时在肌肉中发现旋毛形幼虫,常用肌肉压片法和消化法。肌肉压片法主要取膈肌剪24小块后压片镜检,消化法是采用人工胃液将肌肉消化后,取沉渣或经过离心后检查有无幼虫。2、人患本病的诊断应结合询问病人有无食入过生肉或未熟肉的病史,以及有群体发病的特点,并能从患者肌肉内活检出幼虫囊包为确诊依据。血清学方法可协助诊断。病原诊断采用活检法,自患者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样,经压片或切片镜检有无幼虫及囊包。如果患者尚有吃剩的肉,亦可用同法检查。也可采用人工胃液消化分离法,将肌肉消化后,取沉渣或经过离心后检查有无幼虫。3、免疫诊断:目前临床选择的主要手段,并已制成试剂盒广泛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人体感染后17天,即可检出患者血清抗体,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急性期病人的诊断效果较佳。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体旋毛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国外也将此法列为商品猪宰杀前常规检测方法之一。间接血凝试验、皮内试验及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法等,均可用于本病的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防治】8分钟5分钟预防:1、改变食肉的方式,不吃生的或未熟透的猪肉及野生动物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2、执行肉类检疫制度,未经检疫的猪肉不准上市,发现病肉要坚决焚毁。3、扑杀鼠类、野犬等保虫宿主,在流行地区,猪不可放牧,不用生的废肉屑和泔水喂猪。治疗:治疗线虫类药物均可治疗本病。丙硫咪唑是首选药物,不仅能驱除肠内早期幼虫,还能杀死成虫、移行幼虫和肌肉中的幼虫。临床疗效确实,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甲苯咪唑和噻苯咪唑也有较好的疗效。3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旋毛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2、结合生活史掌握旋毛虫的致病作用及引起的症状教学重点与难点1、虫体形态2、生活史,教学手段幻灯、课件、板书参考资料张西臣主编,家畜旋毛虫病及其防治,金盾出版社,2004.05课后小结旋毛虫生活史特点第3页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