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难研究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前法院执行难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内容提要执行难问题长期困扰着司法实务界,不仅影响了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执行难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解决好执行难的问题,首先必须得寻找到其原因所在,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执行难的成因虽然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社会原因、法律原因和体制原因。其中,社会原因又可以分为社会诚信缺失、法治意识不强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等三个方面。法律原因又可以分为统一的执行法缺失、已有法律规范的弊端及国家政策限制等三个方面。体制原因可以也可以分为执行队伍素质不高、绩效考核机制不全、权力监督机制失能等三个方面。基于执行难的成因,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一是要制定出统一的强制执行法,该法的制定的将有利于形成系统的强制执行法律制度,规范强制执行,提高执行效率。二是要建立起联动机制,该机制的建立能够搭建起多部门的联动,实现资源的共享。三是要建立健全执行监督机制,该机制的建立健全将有助于提高强制执行的公正性,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四是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有效地降低被执行人的道德风险,增强整个社会的威慑力量。五是要提高法官队伍的综合素养,人是一切制度的根本因素,提高法官队伍的综合素养至关重要。关键词:民事诉讼执行难对策目录一、法院执行难概述..................................................1(一)执行难的概念............................................1(二)执行难的特征............................................11、执行主体的特定性......................................12、执行程序的法定性......................................13、执行措施的强制性......................................24、执行依据的有效性......................................2二、法院执行难的原因................................................2(一)执行难的社会原因........................................21、社会诚信缺失..........................................22、社会法治意识不强......................................23、地方保护主义盛行......................................3(二)执行难的法律原因........................................31、缺乏统一的执行法......................................32、部分法律条文滞后......................................43、国家政策的限制........................................5(三)执行难的体制原因........................................51、执行队伍素质缺陷......................................52、绩效考核机制不全......................................53、权力监督作用有限......................................5三、法院执行难的解决对策............................................6(一)制定统一的强制执行法....................................61、制定强制执行法的必要性................................62、制定强制执行法的可行性................................7(二)建立执行联动机制........................................71、建立联动机制的必要性..................................72、建立联动机制的方法....................................8(三)建立健全执行监督机制....................................91、建立健全执行监督机制的必要性..........................92、建立健全执行监督机制的方法...........................10(四)建立社会信用体系.......................................101、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112、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方法...............................11(五)提高法官队伍素质.......................................121、提高法官队伍素质的必要性.............................122、提高法官队伍素质的方法...............................12参考文献...........................................................141在我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执行难的问题长期存在着,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司法秩序。如在2013年,雷州市副市长面对人民法院作出的政府应当支付拖欠工程款的判决书,更是妄言“不能盲目相信法院”。同年,东莞林姓父子拖欠2.6亿元的欠款拒不偿还,东莞人民法院上门执行之时,却发现其住着豪宅,开着豪车,聘用两个保姆照顾一个婴儿。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1]法律被信仰的前提条件是法律能够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能够让违法者受到法律上惩处或否定性评价。在国内的很多法律纠纷中,案件得到了人民法院的审判,但是案件总是难以被最终执行下去,出现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找、负有协助履行义务的人拒绝协助的尴尬现象。可以说,这样的局面最直接的结果是导致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导致法律权威的沦丧——法律不过是纸老虎。应当说,如何快速执行案件,打破执行困局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法院执行难概述(一)执行难的概念关于什么是执行难,学术界和实务界并未给出一个统一的认识,且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术界多认为:“执行难是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因受到社会、政治、经济、舆论等诸多方面的非法干预和影响,而使其组织实施执行措施不能或实施的执行措施失去功效,致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执行秩序遭到破坏的司法现象。”[2]实务界多认为:“执行难应当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应当执行、可以执行的案件难以执行。”[3]从上述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来看,其存在的差异主要在于执行难概念的外延之上。前面一个外延要宽广的多,只要是无法执行的,都归结为执行难,可归结为广义的执行难;后面一个外延要狭窄一些,仅限于那些能够执行却不能执行的案件,可归结为狭义的执行难。笔者较为认同狭义的执行难,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第一,诉讼是存在风险的,包括赢了官司却无法执行的案件,作为诉讼当事人应当对此有充分的认知,并应当承担这个风险。第二,对于确实不能执行的案件,如被执行人破产,无可执行的财产,如果也作为执行难的案件来对待,无疑会徒增人民法院的压力,加剧人们对法律的不信任。所以,在客观上的确不能被执行的案件,不宜作为执行难案件的范围。第三,执行难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是社会转型时期必然遇到的问题,没有必要夸大认识,但我们需要认真面对,采取得力措施,切实降低执行难的风险。黑格尔也曾经说过“存在就是合理的”至理名言。(二)执行难的特征1、执行主体的特定性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内,所有的案件均由人民法院来执行,人民法院也不得将案件交由非法院机构来执行。对于由国内仲裁机构、专利管理机关、海关及地方政府做出的生效法律文书,也由当地的人民法院来执行。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执行程序的法定性2法律程序是通向正义的光明大道。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之中,应当严格遵守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执行程序,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参加执行程序的各主体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只有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4]3、执行措施的强制性“强制力乃是法律制度的一个必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5]为了保证生效的法律文书能够得到履行,法律赋予了人民法院一些强制执行的权力,在必要之时可以对被执行人及协助义务履行人采取强制措施。这些强制措施主要包括查封、冻结、扣划、拍卖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对此做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4、执行依据的有效性人民法院执行案件必须要求有效的法律文件,否则,将不能执行。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实施强制执行的案件必定会存在着生效的法律文书,这主要包括人民法院做出的裁判文书、仲裁机构做出的裁定书、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做出的决定书等文书。二、法院执行难的原因解决执行难的前提是要找到原因所在,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人民法院执行难的原因应当说是各种各样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分别是社会原因、法律原因和体制原因。(一)执行难的社会原因1、社会诚信缺失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不断攀升,美国也称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但与此同时,国民的诚信却在不断的流失,为官失信于民,为民失信于人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以至于路人倒了到底应不应该扶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近几年,受国内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影响,企业生产、大学生参加工作、农民务工等一些社会生活上均出现了一些困难局势,社会信用不断下滑。一些企业为了能够拿到银行的贷款,不惜伪造合同,更有一些个人直接通过合同诈骗的方式来骗取他人的钱财,还有一些人直接捐款而逃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可以说,正是由于整个社会信用的缺失,导致了人们对“欠债还钱”信念的动摇,养成了“欠钱是大爷,借钱是孙子”的恶习。最近在网上热炒的债务人有钱不还,却住着豪宅,雇着保姆,开着好车的案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2、社会法治意识不强客观地说,我国自古就有着无法治的传统。虽然在子产、商鞅和韩非子等法家代表人物的推动之下,历朝历代都颁布了自己的法典。在唐朝之时,甚至形成了盛极一时的中华法系,但令人遗憾的是,任何朝代制定的法律所维护的均是帝王利益,帝王凌驾于法律之上,封疆大吏即使触犯了刑律依然可以按律享受种种优待,如汉朝的官当,又如魏晋南北朝的八议。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我国当今社3会法治意识不强似乎能够寻找到传统的因素,或许这正印证了这句话——传统产生于过去,作用于当今,影响于将来。也如有的学者所总结的那样:“我国有着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长期以来形成了浓厚的人治文化和相对淡薄的法治文化,‘法律至上’的信仰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以守法为荣’的观念和习惯还没有普遍培养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院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6]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轨道。“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更是推动了法治文明的进程,国民的法治意识相对于过去得到了极大提升,且仍然在上升之中。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法治意识的上升并不意味着其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国内不断出现的有法不依、贪赃枉法、仗势欺人的案例仍然在警示着每一个国人——我国社会法治意识依然不够。单纯从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