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政府干预的手段:1.政府的宏观调控2.立法和行政手段3.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4.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1)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2)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是规范工资制度;3.是加强税收调节;4.是通过转移性支出,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第二章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按产生收益的时间):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财政支出的按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公共定价的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1.二部定价法3.负荷定价法。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1.内源性效益2.部门绩效3.单位绩效。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1.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入分析法):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根据对边际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通过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2.最低成本法(最低费用选择法):不用货币计量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的有形成本,以成本最低作为择优标准。信息不完备情况下的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分析成本易计算,效益不易衡量的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该方法多用于教育、卫生、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支出项目。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分类:按财政功能分: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其他支出。按经济性质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共同点,即财政付出了资金,缺无任何所得,这里不存在交换的问题,这类支出即为转移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作用)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3.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它们收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总结: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影响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因素:(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1.经济性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张律和当前经济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a、政局是否稳定b、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c、政府干预政策。3.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分因素析:为了寻求合理的财政支出规模,不仅要分析影响财政支出的宏观因素,而且要分析和控制影响财政支出的微观因素。福利经济学对财政支出增长的分析主要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的,它采用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方法,将市场有效供给原理运用到政府公共物品的供应中,通过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变量,来分析和研究财政支出规模。(三)政治决策程序:正是因为政治决策与财政支出规模之间的密切关系,才出现了公共选择理论,而公共选择理论则是将经济分析的工具盒方法应用到政治决策过程,深入研究政府决策程序和选举制度,寻求财政决策的最佳途径。可以建立财政支出的回归分析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对确定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政治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学说:(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2)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即在危急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会增加。但在危急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因此,每一次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政支出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这种财政支出上升的规律,被称为替代----规模效应理论。(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第四章国防费组成: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装备费。各占三分之一。行政管理支出: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外交。第五章基础设施: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基础设施是专指提供有形产品的部门,如交通运输部门与公共设施部门:广义的基础设施在上述的基础上还包括教育、科研、卫生等提供无形产品的部门。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由政府独资建设的项目主要出于三种考虑: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二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三是反垄断的需要。此外,还有一些基础设施,诸如市区道路、上下水道,过街天桥等,也适于作为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投资提供。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典型的例子是地方性公路和桥梁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如“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就是这种方式。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对于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盈利率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可以采用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混合提供的方式。如高速公路、集装箱码头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适于采取这种提供方式。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道路、港口甚至中小机场等适于采取这种提供方式。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这种投资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对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建设进行投资。政府投资的特点(相对非政府投资的优势)1.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它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它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量的。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地位,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2.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规模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设项目,而且由于要追求盈利,一般主要从事周期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企业囿于一行一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政府投资的标准: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就业创造标准。三农投入的理由:首先,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所以,为了稳定农业,并进一步稳定整个国民经济,政府必须广泛介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将农业部门的发展置于政府的高度关注之下。其次,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三农投入的措施:1.全面取消农业税2.财政补贴3.支持农业综合开发4.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三农投入的政策:1.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2.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3.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4.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5.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6.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7.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第六章社会保障支出:政府通过财政向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生活面临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包括社会保险、救助、福利、优抚。社会保险支出的性质及意义:社会保险支出是福利性质的而非盈利的,具有保障人民在生病、工伤、生育、失业以及年老后的基本生活。同时也减轻了企业的负担,稳定了社会局面,老百姓安居乐业。政府为什么要介入保险市场:1弥补市场机制失灵2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3私人保险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财政补贴效应:1.有效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2.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4.消除排挤效应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财政补贴机理:1.改变需求结构2.改变供给结构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税收支出的含义: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和纳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