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古诗文名句。(8分)1、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2、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3、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4、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5、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6、《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7、孙权以现身说法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的句子是:。8、,勿以善小而不为。二、基础知识(分)一、选择题:(1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元勋.xūn选聘.pìn挚.友zhì迭.起díeB.殷.红yǐn燕.然yàn澎湃..péngpài伫.立zhùC.小楷.kǎi咳嗽.sòu校.对jiào草率.shuàiD.韭.菜jiǔ揩.桌子kāi疙瘩..gēda抹.杀mǒ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A.鞠躬尽瘁家喻户晓至死不懈气冲斗牛B妇孺皆知锲而不舍沥尽心血慷慨淋漓C.目不窥园锋芒必露深恶痛绝不以为然D.兀兀穷年群蚁排衙迥乎不同马革裹尸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2分)A.《邓稼先》——杨振宁——《人名日报》B.《说和做》——臧克家——《城南旧事》C.《回忆鲁迅先生》——萧红—《生死场》D.《孙权劝学》——司马迁——《史记》4.下列各句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句是()(2分)A.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B.我从图书馆借了两本书籍。C.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D.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5.下列各句理解有误的一句是()(2分)A.杨振宁和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B.《回忆鲁迅先生》选取生活中的琐事,再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让读者知道他和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爱好,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可敬。2C.《说和做》一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作为学者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主要是劝勉人们要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二、综合性学习。(4分)⑴中学时期,随着青春意识的觉醒,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请为自己的烦恼列一个清单(不少于1条);(1分)⑵你是怎么对待烦恼的(列举方法不少于1条);(1分)⑶古代诗人也有烦恼,请列写出2位诗人含烦恼或痛苦的诗句。(2分)三、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连A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1)选文出自________(作者)创作的小说《________》。(2分)(2)文中A表示的人物是________,这一段烈日酷热的描写侧面体现出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2分)四、2017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96年风雨历程,一路走来,成绩斐然,令人瞩目。某班开展以“建党96周年”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7分)(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的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2分)下图是对社会大众进行的关于“不同年龄段对建党96周年的关注情况”的随机调查数据。(2)班级准备办一期黑板报,旨在向各个时期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下面是板报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修改。(5分)周升财是一名老党员,在家乡遭遇持续性暴雨、洪涝灾害时,他不顾个人财产损失,奋不顾身地转移群众,【A】保证了群众的生命安全,体现了党员践行“两学一做”;丁小妤是一位勇于追求梦想、勤奋创业的山里姑娘,多年来,她带领群众发家致富,【B】她举办的茶叶种植基地和茶叶加工厂,【C】年利润大约70万元左右,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女强人。①【A】处画线句中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后面加上“________”。②【B】处画线句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3③【C】处画线句中语意重复,应删去“________”或“________”。(3)请你参考上述板报内容,写一个句子与前一句构成对偶句。(2分)模范带头争先锋,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3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10分)最精彩的表演陈炳熙①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②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③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④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⑤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⑥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⑦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就免了吧。”4⑧“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⑨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⑩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B11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5.阅读全文,完成下表。(2分)主要事件梅兰芳的品格画兰竹(1)__________________拒出演有民族气节参加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2)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梅兰芳为什么要移居香港,专心画画。(2分)8.本文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9.结合文章谈谈,读完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2分)【二】(12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高荣伟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5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上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的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10.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黄旭华的人生经历。(2分)立志上天入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得巨大科研成果11.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2分)1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