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感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感恩时间的沉积和世事的经历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感恩,中国传统的理论灌输基本不起作用,但是如果真正放开让孩子去实践,有可能有很多不可预见的事情,现在大人们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愿意花费那个心力。老师更不可能为了别人的孩子去担惊受怕了。为了让孩子学会感恩,让他们进入一些社会企业打工,因为他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情,慢慢会发现社会和课本不一样。会理解父母的勤苦,会理解社会生存的艰难,也就会换位思考了。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在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教师形象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言行一致的道德形象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理解道德观念的实证,使学生可以具体形象地理解道德观念的含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模仿的范例,使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学习模仿教师的道德行为,以形成自己的道德行为习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常以教师的行为、品德作为自己的标准,因此,在平日的学校生活中,教师不仅要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首先应该是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懂得感恩、懂得报恩的人。教师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对学生感恩情感的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可以说,教师形象的榜样作用,比任何空洞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亦有感恩之心,感恩之情。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就要从小抓起,让感恩教育深入人心。什么是感恩教育呢?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报恩。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感恩,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一、要学会感恩父母因为父母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谢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二、要学会感恩同学因为他们不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路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与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三、要学会感恩老师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四、要学会感恩祖国爱国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爱国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础,爱国是全体国民的神圣职责,爱国是振兴中华的旗帜。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播下善良、知恩的种子,让学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目前在享受的幸福生活是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比如,让他们明白:父母在外辛辛苦苦地打工是为了挣钱供他们读书;老师在讲台上挥洒汗水、在灯下批改作业是为了他们的成长,让他们发现别人给予自己的爱,从而由内心萌发出感激之情。其次,要教育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养育教导之恩。要知道,当孩子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不是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呢?其实不然。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着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学校,发现学生对师长都很有礼貌,懂得尊重老师,见到老师会向老师问好;一些低年级的小朋友虽然个子小,却也会主动帮老师擦黑板、帮老师拿东西;很多学生回家会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即使是些再平常不过的举动,也都是孩子感情的自然流露和抒发,是真实的、可贵的。其次、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目前,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英语教材中的人物对话经常会出现“Thankyou.”“Thankyouforyourhelp.”等感谢语;数学课上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年、月、日”时要求学生写出家长的生日;音乐课程中也有很多音乐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感恩情感,比如《爱家乡,爱祖国》、《大海》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恩之情;《每当走过老师窗前》则唱出对老师的崇敬,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材的感恩教育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感恩教育渗透,让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品德的熏陶。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课文《掌声》中的同学们没有因为英子是残疾人而歧视她,反而鼓励她,给她掌声,英子也非常感动,而且把这种感激转化为生活的信心与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乘机教育学生:要学会关爱他人,更要珍惜他人的关爱,好好学习也是回报他人的一种方式。最近共读教育名著活动开展的沸沸扬扬,我也读了一本帕克•帕默尔的著作《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在书中帕克•帕默尔带领着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帮助我们建立了对教学的共同认识。教育也是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用更真实的方式来看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如果没有这样的鼓励和引导来探索内心世界,那么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将如何完成它的任务和使命?读了这本书后,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些问题,那就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些什么?回顾自己的几年教学生涯,我教给了学生些什么?记得在师范的时候,在我们班级的墙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也就是说,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学生勇于探求真理,学会做人。那何为“学会做人”呢?考试分数名列前矛的学生就一定是会做人的学生吗?显然不是,而我个人更偏向与“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人才能算会做人”这一说法,而将来在社会上如何生存呢?我想和我们教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里我特别指出的是教育而不是教学),而小学又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因此我们小学教师的责任就更显得突出。学生遇到问题总爱先找别人的原因,不爱承认自己的错误。如两个学生打架,当我了解情况时,往往能听到类似与以下的话,而且这类打架事件几乎都是那样:甲:是他先打我的。乙:我没有,我在做作业,是他先打我的。甲:我没有打他。乙:你胡说。……那学生为什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呢?是自己没有错吗?显然也不是。而是他们知道,只要一犯错误,老师就会批评他,甚至有些老师还会在家长面前打小报告,而农村的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对孩子还是以打骂为主。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还小,还不那么容易控制自己,常常在一时冲动之下就忘乎所以地犯了错,为了不被老师批评,不被父母打骂,他就很容易选择撒谎,推卸责任。为此,作为老师,我认为,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光靠批评、惩罚是培养不出好学生来的,有时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变得爱撒谎,爱推卸责任。因此想改掉学生爱撒谎,不敢认错的缺点,就要允许学生做错事,允许学生讲真话,并且要在学生认错之后给予表扬。这种宽容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明白,犯了错改正了就是好学生。而且,他会牢记老师的宽容之心,会学会控制自己,不再做错事。最后,我想教会学生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正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其中一个方面。而我们平时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只有这样,我们学生的身心才能健康成长。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