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行业标准体系研究报告发布时间:2012-5-2314:12:32点击数:2121发布者:江苏南京源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一、泵行业标准体系框架图(以下简称“框图”)1、确定框图的原则体系表框图见图1。框图以“十一五全国泵行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泵的结构特性为原则确定。2、框图的组成框图共分三层,一层为“大类”,指所有工业泵;二层和三层为“小类”,根据泵的工作原理以及近年来ISO标准分类划分,四层为“品种”。“大类”主要由两类标准构成。一类是泵行业的基础标准,即工业泵行业通用标准,该类标准适用于由回转动力泵、容积泵构成的所有工业泵产品;另一种是与泵相关的其它行业标委会归口的如“机械制图、形位公差、包装、轴承、联轴器、锻造、热处理、材料、零件的检验”等方面的标准以及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框图中,“相关标准”用双点划线表示,由于相关标准范围很广,因此在标准明细表中未列出具体标准。“小类”涵盖回转动力泵通用标准、容积泵通用标准、回转式容积泵通用标准和往复式容积泵通用标准。“品种”主要是相关的产品标准。框架适用于目前诸如离心泵、混流泵(斜流泵)、轴流泵、旋涡泵、液环泵、螺杆泵、齿轮泵、滑片泵、叶形转子泵、机动往复泵、计量泵、试压泵、蒸汽往复泵等各种结构型式的工业泵产品。二、泵行业标准体系的发展过程与现状(一)、发展过程以回转动力泵为例,泵行业标准体系的发展大约经历3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即以前苏联ГΟСТ和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为主的初级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即主要参考ISO、ISO/DIS、前苏联ГΟСТ、前西德KSB公司ZN、日本JIS等标准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中,由于高温高压锅炉给水泵、重化学工业用的石油化工流程泵及大型立式混流泵、轴流泵技术的引进和自主研究制订的效率标准、参考美国水力学会HI标准制订的汽蚀余量、等效采用ISO制订的试验方法等标准,泵行业标准体系已基本完善。90年代中期、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标准的贸易性越来越凸现出来,因此,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等同和等效采用国际标准逐渐成为主流,标准体系趋于合理。(二)、现状1、回转动力泵和回转式容积泵(由“全国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1)、标准制修订情况在国标委和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自2003年开始对标准进行清理整顿,截止到2005年底,回转动力泵和回转式容积泵方面的标准共57项,其中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39项。标准年号为2000(含2000年)年后的有7项,占标准总数的12.28%。2005和2006年,泵标委会加大了标准制、修订速度,组织修订了24项标准,到2006年底为止,标准数调整为56项(“管道式离心水泵型式与基本参数”和“管道式离心泵技术条件”合并),其中基础标准7项,通用类标准8项,产品标准41项,年号为2000(含2000年)年后和已完成报批稿等报批的标准共31项,占标准总数的55.36%。泵行业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构成见表1及表2。表1泵行业国家标准的构成标准类别基础方法安全产品材料零部件合计国标690170018表2泵行业现行行业标准的构成标准类别基础方法安全产品材料零部件合计行标171383039到2010年,所有现行标准的标龄要控制在五年之内,对于全国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容积泵分技术委员会来说,任务相当艰巨。按照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的标准体系建设目标,具体的制、修订计划详见标准明细表。2)、国际标准采用情况目前与泵行业相关联的国际标准共有19项,具体采用情况见表3。表3序号国际标准编号国际标准名称转化为我国标准编号转化程度1ISO9906:1999回转动力泵水力性能验收试验1级和2级GB/T3216-2005MOD2ISO2858-1975轴向吸入离心泵(16bar级)--标记、额定性能点和尺寸GB/T5662-1985IDT3ISO3069:2000轴向吸入离心泵—机械密封和软填料用空腔尺寸GB/T5661-2004IDT4ISO3661-1997轴向吸入离心泵底座尺寸和安装尺寸GB/T5660-1985IDT5ISO5167:2003差压装置GB/T3214-200×MOD6ISO5198:1987离心泵、混流泵和轴流泵水力性能试验规范精密级GB/T18140-2000IDT7ISO5199-1986离心泵技术条件-Ⅱ类GB/T5656-1994MOD8ISO9905:1994离心泵技术条件-Ⅰ类GB/T16907-1997MOD9ISO9906:1999回转动力泵—水力性能验收试验—1级和2级GB/T3216-2005MOD10ISO9908-1993离心泵技术条件-Ⅲ类GB/T5657-1995MOD11ISO13709:2003石油、重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GB/T3215-xxxxIDT12ISO14847:1999回转容积泵技术要求GB/T19840-2005MOD13ISO15783:1999无轴封回转动力泵—Ⅱ类—技术条件GB/Txxxx-xxxxIDT14ISO13710:2004石油、重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往复式容积泵15ISO16330:2003往复式容积泵和泵机组技术条件16ISO17613—1:2006饮用水手动泵选用及验收指南第一部分亚洲南部地区17ISO17766:2005粘稠液体处理用离心泵性能补偿18ISO20361:2007液体泵及泵机组噪声试验等级2级和3级19ISO21049:2004泵离心泵和往复泵轴封系统2、往复式容积泵1)、基础标准:目前有JB/T6912-1993《泵产品零件无损检测磁粉探伤》和JB/T6913-1993《泵产品清洁度》两项。这两项标准已经在2004年机械行业标准复审工作中认定“继续有效”,于2006年完成修订工作。2)、通用标准:现有5项标准。其中GB/T7784-2006《机动往复泵试验方法》已正式实施;GB/T7785-1987《往复泵分类和名词术语》2004年评价结论为“继续有效”,计划于2007年完成修订工作;GB/T9069-1988《往复泵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和GB/T13364-1992《往复泵机械振动测试方法》,项目编号分别为20063784-T-604和20061904-T-604;JB/T9090-1999《容积泵零部件液压渗漏试验》将在近期完成复审工作。计划修改采用ISO16330:2003《往复式容积泵和泵机组-技术要求》和ISO13710:2004《石油、重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往复式容积泵》,以完善往复泵的通用标准体系。3)、产品标准:现有标准共10项。其中JB/T9087-1999《油田用往复式油泵、注水泵》等5项将在机械行业标准复审工作中确定修订方案;GB/T9234-1997《机动往复泵》已列入2006年修订计划,编号为20063795-T-604,将于2008年完成,但该如何处理该标准和上述即将列入通用类的ISO16330的关系,仍需要广泛征求意见;GB/T7782-1996《计量泵》也已列入2006年修订计划,编号为20063644-T-604,将于2008年完成,计划修改采用API675。4)、国家强制标准:根据前期的工作和交流的情况,计划针对高压往复泵产品进行试点,起草制订国家强制标准。因为该类产品直接涉及人身、设备的安全问题,也有其必要性和实用性。该标准将列入通用标准之中。通过和相关国际标准的初步比较,转化中的技术难题是如何处理和现行标准的协调问题。一是ISO标准的技术水平与现有国内技术的差异;二是由于现有标准实施多年,相互之间已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一旦采用国际标准成为通用标准,势必与现行的体系带来一定的不一致,甚至出现矛盾。可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用户、行业等各个方面共同的努力,需要有关部门统筹协调。三、泵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在全面完成《“十一五”全国泵行业标准化发展规划》中任务的同时,做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工业用泵的立项工作。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以完善泵行业标准体系。1、进一步做好完善泵行业标准化体系的工作过去的数十年里,在国标委、原机械工业部及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泵行业几代标准化工作者的努力下,泵行业标准化体系已基本建全。但是同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然存在差距。比如安全及环境保护方面,在我国现行泵专业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中,至今仍然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然而,近期的ISO或API标准中,诸如ISO14847:1999《回转容积泵技术要求》和API610:2004《石油、重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第十版)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中都有诸如“EN809《液体泵和泵机组一般安全要求》”、“ASMEB15.1《机械动力传动机构用安全标准》”及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的“NFPA70《国家电气规范手册》”等。因此,“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在泵专业技术标准中引入国家有关安全、环境保护等相关标准,并加大力度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泵产品安全运行的标准。2、继续进行泵产品节能降耗的研究工作,建立完整的泵产品效率标准体系在泵类产品中,离心泵产量约占80%。目前国际上除我国有专门的效率标准以外,任何一个国家或团体均无专门的效率标准。然而,诸如欧盟和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泵类产品的效率却始终高于我国的同类产品的效率指标。从上世纪80~90年代欧美国家工程师协会出版的论文可以看出,国际上一直未停止泵类产品节能降耗的研究工作。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十余年内,泵类产品节能降耗的研究工作进展不大。例如GB/T13007-91《离心泵效率》和JB/T3563-92《长轴离心深井泵效率》两项标准批准、实施以来的十余年内,其它如液下泵、液环泵、旋涡泵、离心式杂质泵、混流泵、轴流泵以及所有回转式容积、往复式容积泵等效率指标仍然以传统方式列于各种泵的型式与基本参数标准中,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结束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型式与基本参数标准的适用性越来越差。因此,“十一五”期间,首先我们继续全面贯彻国标委和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关于泵专业领域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的文件精神,在全国泵行业加大力度作好泵产品节能降耗的宣传工作,建全建好各种泵类产品效率标准的制、修订和节能产品的认证及推广工作。3、及时消化引进技术、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标准中国泵工业近十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止到2004年,全国泵制造厂家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00余家猛增到3000余家,产品(工业泵)约100余个系列,3000余个品种。据统计,全国泵行业近十几年先后共引进了近20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泵类产品制造技术,如德国KSB公司的电站泵、船用离心泵、热水循环泵技术,美国B•J公司的石油化工流程泵技术,英国M+P公司海上采油平台注水泵技术,日本荏原制做所立式斜流泵技术,美国德莱塞公司污水泵技术,澳大利亚沃曼公司的渣浆泵、挖泥泵、泡沫泵技术,德国里茨公司的潜水泵技术,瑞士苏尔寿公司的石油化工流程泵技术,德国阿尔维勒和鲍曼公司的螺杆泵技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真空泵技术等。这些泵产品技术的引进,对国内原有产品形成巨大冲击,使国内泵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缩短了国内外泵产品水平方面的差距。相比之下,上世纪80~90年代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已落后于现有的产品水平。因此,我们将根据国标委和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关于企业为主体制、修订产品技术标准的精神,引导泵行业有能力的企业承担创新型产品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五、完善泵行业标准体系的具体措施根据泵行业自身发展需要,现阶段完善泵行业标准体系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1、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目前,涉及泵行业的国际标准共有19项,尚有6项未转化,分别为ISO13710:2004《石油、重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往复式容积泵》、ISO16330:2003《往复式容积泵和泵机组技术条件》、ISO17613—1:2006《饮用水手动泵选用及验收指南第一部分亚洲南部地区》、ISO17766:2005《粘稠液体处理用离心泵性能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