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干中学201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泾干中学2015——2016(上)高三历史科第一次月考试题命题人:李良义审题人:左美宁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2.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国统治者的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B.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C.东方六国君主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3.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官僚的选拔和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两大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在制度方面有重大突破的朝代是A.元朝B.隋朝C.唐朝D.宋朝4.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5.(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皇帝权利得以强化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D.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6.据《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这体现出()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B.政治的理性化色彩凸显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贵族政治正逐渐被打破7.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B.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D.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8.《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这些说明A.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B.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9.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历史试题共6页,第1页A.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C.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10.到1900年,90个中国港口处于外国势力的实际控制中,基督教传教士在全中国范围内寻找皈依者,外国炮舰巡游在中国水域。”据此,列强得到内河航行权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中西交流B.洋货畅销内陆C.威胁中国国防D.教案不断发生11.有人将右面漫画中逃跑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A.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B.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华战略要地C.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D.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12.民国初年,建立了为数众多的政党,出现了“朝进党而暮脱党,暮进党又朝脱党,朝秦暮楚,一人一日数变,恬不为怪,党德政德荡然无存”现象,这些现象主要说明:A.政党政治确立B.利益驱动下的政党乱象C.政党政治活跃D.灵活机制下的党派合作13.1923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对中共的反对意见未予理睬;孙中山则拒绝“联合”而认同“党内合作”,最终中共遵照组织原则,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突出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A.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B.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C.孙中山的革命性丧失D.国民党对中共的合并14.“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面前,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A.体现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重大转折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D.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15.毛泽东认为“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而在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时,毛泽东认为当时“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这是因为A.国民政府不能组织大规模的抵抗B.毛泽东对抗战形势的认识不断发展C.当时的抗战还没有充分动员人民群众D.中国的抗日战争还处在防御阶段16.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A.蒋介石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B.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C.炮战背后暗藏着国共达成的共识D.海峡两岸有强烈的战争意识17、1946年初,“美国计划将中共以一种类似西欧共产党所占的地位,纳入一个实际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材料反映出美国的意图是()A.改组国民政府,成立联合政府B.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C.调解国共冲突,避免内战D.要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18、江泽民在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中说:“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历史试题共6页,第2页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先生”一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潮流。“先生”革命理论的最重大转变是()A.提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B.提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C.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9、“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应是()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20、1949年毛泽东指出:“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是()A.“另起炉灶”B.“一边倒”C.不结盟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1、2002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乡淳风桥村村委会公开拍卖本村的两辆公车。之所以卖掉,是因为在村民代表大会上,70多名村民代表提出:村里经济还相对落后,绝不能这么铺张浪费。会议表决通过了卖掉公车的决定。这反映了A.直接民主更符合中国国情B.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C.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D.中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普遍提升2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建立B.和平改造所有制的指导方针正式确立C.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23、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24、清朝制定了详密的文书制度,皇帝下达的文书有制、诏、诰、敕、谕等;臣工上奏的文书有题本、奏本、奏折、表文、笺文等;各衙门间则用咨呈、咨文、札文、呈文、移会、照会等。这些规定()A.确保了清朝政令畅通、高效行政B.划分了严格的尊卑等级秩序C.说明清朝开创了古代文书制度D.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25、中国古代“士”的身份随时代而变化,它既可以是少数家世显赫的高门大族,也可以是家世不太显赫的为数众多的地方乡绅。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B.君主专制强化C.选官制度变化D.市民地位提高,26、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试题共6页,第3页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参加亚非万隆会议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推行不结盟政策27、1924年,孙中山指出:“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材料阐述的主要观点是()A.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不宜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B.因地制宜地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C.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D.西方的政治文明完全不适合中国的实际国情28、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其意在说明A.“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国家间的交往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已不符合国情C.外交工作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29、吴晓波在《跌荡100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C.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D.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30、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A.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无法继续B.明确了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C.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D.使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31.(8分)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通过户籍或其它制度实施对民众的管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此出土的汉筒残卷记录了这样的内容:三坞燧长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居延汉简甲乙编》(二四·一B)(注:①燧:最基层的哨所。②公乘:爵位。③直:值。)材料二清代八旗制度在努尔哈赤创立时既管理军国大政又有监督和任免大汗的权力。顺治、康熙、雍正几代帝王采取措施逐步对八旗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顺治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上三旗由皇帝自将,实力不断扩充,下五期驻防各地。康熙不启用与各期有关涉的宗室诸王、贝勒重操旗务,而是任命亲贵皇子主持同色三旗旗务。雍正专派监察八旗御史,各旗互查,鼓励官员及旗下人大胆地揭发讦告。——摘编自徐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