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方案官池初中樊小平“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重视这方面的正确导向,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的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和学科特点,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教育的要求,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1、适时利用教材中的德育思想进行德育渗透在教材中,有很多渗透着德育思想的好材料,如:爱国篇章、名人事迹、人生感悟、成长历程……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挖掘出这些材料中的德育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追寻名人的思想、足迹,能受到道德的启迪,这已勿庸多言。从生物界中,我们也能受到道德的鞭策。《那树》是九年级语文中的一篇文章,主要写:曾经是大自然的强者的树是人类的朋友,但在急速奔驰的人类文明车轮下,它倒下了。学习这篇课文,我先让学生充分感受那树的给人类的浓荫、心神的安慰,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一位学生潸然泪下,动情地说:“面对那树密繁茂盛,人类竟然没有退然一步,给它留下一席的生存空间。我真想当面质问,‘你们怎么下得了手!’”从发言中,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当他们有这种体会时,他们还会做马家爵那样的人吗?假设某一天,他也遇到了与马家爵同样的情境,当他举起罪恶的屠刀,砍向同伴们时,面对同伴们渴望生存的双眼,他们能不受到“你们怎么下得了手!”的良心谴责?《我用残损的手掌》能激发学生追求自己的理想,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战争的血泪控诉。《登上地球之颠》中,中国登山健儿们书写世界登山史的新记录的故事,正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团结合作和自我牺牲精神教育的好时机。2、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进行德育渗透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道德修养的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在初三上学期,我组织学生开了一次爱国篇章的演讲,即让学生掌握朗读、演讲的技巧,又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闻名遐迩的名胜,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又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的言情小说的情况,组织学生阅读一些文学名著。读《骆驼祥子》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在那个时代靠个人的奋斗是不能摆脱贫苦生活的社会现实,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简·爱》这部作品,学生了解到了主人公追求自我独立和对最严的捍卫,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3、利用日记进行德育渗透日记是学生的私人领地,在这块天地里,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无所顾忌,他们的思想在日记中能充分表露。教师通过日记可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因此,运用日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班级有位男生因为遭到自己心仪的女孩的拒绝,自暴自弃,学习成绩逐步下降。他把自己的满腹牢骚倾诉到了日记中。我在他的日记后面写道,“你长大了这很值得高兴!但是,成长的路上随时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大丈夫,把它作为一种鞭策,促使自己反思不足,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懦夫,会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庸夫,会对对方抱怨在心,永远与他势不两立。何去何从,你自己斟酌吧!”学生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放下了心理负担,最终顺利的考上了三十八中学。4、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课外辅导如抓两头带中间,批改作业,指导写读书笔记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它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抓两头带中间,因为对象是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学生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指导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加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方案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培养在于教育,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邓小平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一针见血,击中要害,因此,我国要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培养“四有”接班人和劳动者,全面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在语文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