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框架结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次作文布局谋篇,理顺结构一、立好议论文的框架——基本结构议论文的基本模式是:标题立好总体框架是提高分数的重要手段。应试作文时间匆促,不可能反复琢磨,必须以基本结构模式为拐棍,迅速立好框架,才能步步到位,写出与试题要求切合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结尾归纳总结。立好议论文框架的标准有四条:一是“三论”齐全二是层次分明三是衔接自然四是首尾呼应双面对照式结构双面对照式结构,是指文章的两个层面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关系,通过不同意义层的对比、强调来表现主题(论点),两个部分或正反对比,或转折补充,或辩证分析,论证严谨全面。[例文]说畏刘知行子曰:“勇者不惧。”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不矛盾吗?不,孔子的意思是,人要有所畏,也要有所不畏。有所畏才能有所不畏,有大畏才有大勇。让我也斗胆学孔子说一句:小人惧而不畏,君子畏而不惧。小人不畏,或是因为无智无谋、性格冲动而不畏;或是因为心中只有个人私利而不畏道义。他们暴虎冯河——徒手打老虎,赤脚过大江。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孔子对他说过:“暴虎冯河,吾不与也。”可他不改,结果在一次争斗中被剁成了肉泥。小人“不知天命,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他们往往崇尚暴力,他们为了一个游戏币,一个看电影的座位甚至是过马路的优先权而大打出手,拔刀相向,从不讲后果,大有视死如归的气概。有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对一个与他发生口角的人说:“我花三百万把你给压死了,怎么样?”于是就开着他的奔驰把那人压死了。自古的暴君也都是这样的“无畏的小人”。他们无畏道义,所以他们漠视生命,践踏生命。不过历史证明,他们也不会有好的下场:希特勒被迫自杀,墨索里尼被暴尸街头,残暴的项羽也被人分尸。而小人之惧,则是由于生物的本能。他们会对比自己强大的事物恐惧——比如面对比他更邪恶的势力时,他就会害怕,他的骨头就会变软;面对强权,他们一反常态,笑容可掬,阿谀奉承。他们没有准则,或者说他们的准则是“欺软怕硬”。而真正的君子,是有所畏惧的。因为敬畏自然,他们从不逆天而行,因为敬畏生命,他们能尊重弱者,因为敬畏内心的准则——义,他们“一日三省吾身”,生怕自己有违反“义”的准则。义者,“宜也”,符合“义”的不一定对自己的利益有利,可是君子能够为了“义”字而“舍生”;他们胸中有准则,面对着比自己强大的势力,也会挺身而出,与之搏斗,所以孟子说:“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我自横刀向天笑”、视死如归的谭嗣同,“诛十族又何妨”的方孝孺,还有那“断头置城上,面色不稍改”的五匹夫,都是不向强权屈服的“大丈夫”!面对伟大的生命,圣洁的自然,甚至是乞讨者求助的目光,我们应怀有敬畏之心。面对强权的淫威,一切阻碍我们践行“义”的力量,我们则要冲破内心的恐惧,用生命去迎接挑战。畏而不惧,君子哉!点评:本文由孔子的话引发人们的思考。人,到底该畏,还是不畏?接着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人要有所畏,也要有所不畏。论述时以小人之不畏与君子之不畏作对比,小人之不畏,表现在暴虎冯河,表现在漠视人的生命和尊严,原因是因为心中只有个人私利,故不畏道义;君子之不畏,则表现在不畏强暴,原因在于,他们敬畏道义。从现象到原因,分析鞭辟入里。对比分析,使是非分明,情理昭昭。全文语言流畅精练,颇见功力。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往往就一个中心问题并列展开,从不同的角度来析理。这样的文章往往层次明晰。那么,该怎样提炼分论点呢?首先要明确自己要着重分析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然后再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通常我们可以围绕以下四个问题来展开:1.并列分解“是什么”(解释)针对话题本身(或话题关键词),运用横向思维,根据它不同的内涵或外延进行多角度分析。常用的表述方式是:“某某,是一种……”如:《自嘲》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2.并列分解“为什么”(原因)这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常用的分论点表述方式是:“因为……所以……”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中心论点,进行分解:①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②看问题的方法、看问题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③评判事物的标准尺度往往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示例:以“选择诚信”为中心,进行分解。①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②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③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④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有时效。3.并列分解“怎么样(要怎样)”(条件)这样展开,主要是追寻解决或达到的方法和途径,分论点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要……就应该……”示例: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示例:以“学会欣赏别人”为中心,进行分解:①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有坦荡的胸怀。②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示例:以“热爱生活”为中心,进行分解:①热爱生活,就会乐于为生活付出;②热爱生活,才会有奋斗的力量;③热爱生活,才会创造美好的生活。4.并列分解“会怎样”(结果)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常用表达方式是:“做到……就会……”拟写分论点的要求是:•①“扣得住”:几个分论点角度要统一,应该按同一标准(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②“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互不包容。•③“看得清”: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个分论点应在段首作中心句。•④“排得顺”:分论点的排列的先后顺序(考虑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文]牵挂牵挂很抽象,也很具体。灯下,双鬓斑白的母亲,读着远在异国的儿子的来信,心中的爱怜和疼痛同时涌起。知道儿子自己去买床单,她希望帮他去买并整理干净;知道儿子自己去买米买菜,她希望帮他买来再为他做一桌可口的饭菜;知道他生病,她希望陪他上医院并守在他的床前;知道他委屈和痛苦,她渴望拥他入怀给他安慰。这是牵挂。家门前,女孩踮着脚尖等待着。邮递员带着那熟悉的邮包由远而近,终于来到了面前。女孩焦急地询问是否有越洋的信件,邮递员摇摇头继续赶路。女孩落寞地倚在门边,良久不愿离去,脸上写满了担忧。女孩惦记着大洋彼岸的挚友,想知道她正在干着什么,想知道她过得可好,想分享她的欢乐,想倾听她的烦恼。这是牵挂。牵挂很茫然,也很美好。寒冷的冬夜,他独自走在长长的街上。忙碌的工作留给他一身疲劳。北风中,他感到无力,孤寂。突然看见从路边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点点灯光,仿佛看到了儿女开怀的笑,仿佛感受到了妻子温柔的疼惜。家庭那甜蜜的温馨荡漾在他的脑海里,点燃了他小小的心烛,照亮了前方的路,温暖了他颤抖的身躯,他感到自己似乎又有了力气,于是,加紧脚步朝家的方向走去。因为牵挂。除夕,悠扬的钟声回旋于天际,昭示着新一年的来临。久伏于案前的他,抬起疲惫的头把目光投向窗外。四周人家阖家团圆的欢声笑语阵阵传来,他觉得心头生病。他努力地看向远方,恨不得看穿繁星流云,看穿千山万水。直看向朝思夜想的父母亲。老人辛劳的背影慈祥的笑容浮现在眼前,一句又一句关切的叮咛、真挚的鼓励回响在耳边。刚才的疲惫在浓浓的思念中烟消云散,了无痕迹。他笑了笑,又充满干劲地投入到书海中。因为牵挂。牵挂是一种抽象的惆怅,一种具体的忧伤,一种茫然的盼望,一种美好的温馨。人的一生其实都在不断地出演牵挂的故事。不管牵挂的内蕴是快乐或是悲哀,是传奇或是平淡,人生有多长,牵挂便有多长,岁月有多远,牵挂就有多远。牵挂,就是这样。点评:此文是用生活中的画面或场景来展现对话题的理解,用两个总领句并列展开,各种画面有层次地呈现,文章段落关系清晰,尤其是选择画面力求不重复,有拓展,立体的、多层面地反映了生活。画面后的精彩的点评使作者的思想表现得更为明朗。剥茧式结构剥茧式结构,是指一篇文章像剥茧一样,由表层到内里,由现象到本质,根根抽丝,层层剥笋。此类结构用得最多的是议论文,尤其是驳论文。驳论文写作“四步法”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正是这样的思路:第一步:列现象。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例如: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第二步:示弊端。每一种(类)丑陋的现象都会或多或少造成社会的损失。有些损失是明显的,人们不齿、唾弃;但一些损失在较长的时间段后才会出现,许多人看不到这种现象的危害,那就要揭示,这要求写作者具有深邃的目光,透过现象看本质,鲁迅在文中是这样写的: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第三步:探根源。运用哲学的观点去看问题,从理论的高度看问题,显示思维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第四步:找出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为读者指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占有,挑选……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写驳论文,要注意“破”与“立”的关系。“破”是“立”的基础,“破”时析危害,正是为了说明“立”的必要性;“破”时析原因,正是后来“立”时指出路的依据。所以思考要深入。而“立”是“破”的结果,只破不立,会失之茫然。不少同学善于“批驳”,却不善于“立论”,一方面是因为思考不深入,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考虑不成熟,思想观念本来就模糊或茫然。[例文]给爱一点空间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孩问她的母亲:“怎样才能使爱天长地久?怎样留住爱人的心?”母亲无语,她默默地弯腰,从沙地上捧起一捧沙子。她双手平摊,沙粒在她的掌中稳稳而立,一滴也未漏出。突然,母亲双手紧握,用力挤压掌中的沙子,许多沙粒从她的指缝间滑落。当她再次向女儿摊开手掌时,掌中的沙粒已所剩无几了。她望着惊讶又疑惑的女儿,说:“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个自由的空间,过多的爱和压力会使爱窒息。”听完这个故事,我沉思良久。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方式却各有千秋。不能否认有些爱的方式只能给你爱的人带来禁锢和伤害。报纸上曾经多次报道过“巨型婴儿”的故事。一对夫妇中年得子,异常兴奋。对孩子千娇万宠,一直让他睡在摇篮里,不管孩子实际年龄是多少,还把他像婴儿一样呵护着。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夫妇俩的生命,当警察走进他们的家时,被一个躺在巨型摇篮里的“巨型婴儿”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已是青年的“婴儿”。他既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自己吃饭,自理能力为零,不知如何走完剩下的大半人生。夫妇俩爱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如此溺爱他,却毁了他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孩子如同美丽的鲜花,把他们放在温室中培养,

1 / 1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