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摘要:文化是历史的一扇门扉,艺术是文化息肩的窗棱。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悠久、绵延不断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明。我国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迈进,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必将在现代化的伟业中得到发扬,而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然被冲刷而淘汰。我们学习并研究他,想必是因为他有现代的价值。故可以说在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思想文化都具有现代价值。【关键词】观念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现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括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后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是人类文化园地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传统文化就像一位永不疲倦的精神纤夫,牵引着历史航船破浪前行。“文化”的含义比较宽泛。文化是有思想的人创造的。有系统的思想理论被称为观念文化,这是各种文化形态的理论基础。中国古代观念文化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除观念文化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历史文物。文物含器物,如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漆器、铜镜、古钱;含艺术品,如书法、绘画;还含有古建筑、陵墓、古代服饰等。除文物外,传统文化中还有社会制度、即所谓制度文化,以及关于文学、史学、医药养生、农学、天文历算、科技等古代书籍。还包括民族风俗、习惯和节日,显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由此看来,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悠久、绵延不断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明。我国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迈进,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必将在现代化的伟业中得到发扬,而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然被冲刷而淘汰。画画是画关系,这句话也可以讲是真理。自打学画画那一天起,每个画者都应该知道,并贯穿于习画、作画的全部过程。初学绘画时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说关于画画是唯物主义的三句话:1、画画是画关系不是画东西。2、画画要联系的、运动的、全面的,不要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3、整——局——整不但是作画的方法和过程,更是观察和思维的方法和过程。我们不妨先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还是其他的?世界万事万物是孤立的,还是联系的?是永恒的不变的,还是变化发展的?事物变化发展有无规律?最普遍的规律又是什么?……还要看看矛盾问题、量与质的问题、因果问题、必然与偶然、实践与认识、内容与形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表象与本质……这些问题其实或直接或间接贯彻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非要讲个一二三出来还真不好说,所以也不必要搞太清楚,所谓清水无鱼吗?!书谁也会看要知道怎样看?看什么?关键要去指导学习生活即可!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否则学习真成了“学无止尽”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普遍联系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于是我想阐述一下。首先,以上提法有一个必要的相对范畴,如果泛泛的讲画画,定要犯下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了,应该是把它界定在再现性绘画上才是。当然,不光是绘画,一切再现性造型艺术大抵多用的上吧。但这并不是讲其他表现性艺术就不靠这个边了,只是侧重不同,不完全如此罢了,自己目浅识短就不加妄谈了。同时,这里的哲学专指辩证唯物主义,而不言及其他。辨证是修饰唯物的,所以唯物是第一主体。中国人是最讲辨证的,最懂得利害关系的,老子,庄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辨证了,黑白、虚实、动静、大小、有无、祸福等等,塞翁失马、祸兮福兮、都是典型的例子。说到唯物,中国人就不那么鲜明了,总是游离于唯物与唯心之间。中国人的哲学是典型的二元论,其是儒、道、佛三位一体的哲学思想。既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又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又不忘记人心与心的和谐。极其功利又极其超然,非常实用但又特别虚无。说到搞设计,客户的意向就是标准。目的,就是工作的核心和目标,设计方案和效果是表象,客户的本质需求是核心、本质。抓住这一点就可以有的放矢了,当然也不排除那些本身就没有明确目的的随意碰的客户。形式服从内容,内容是固定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要通过形式彰显。事物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寻,把握了规律,你的思路就可以引导他人,而不是做机械的机器。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在骨子里渗透着,喝再多的洋墨水只要站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被潜移默化的酱染,特别是中年的男士,女士又式微,这怕与底蕴有关系吧。看看当代著名的华人设计师们:靳棣强、韩美林…老媒子的“黄金甲”却成了“黄金奶”,再说人家李安换汤不换药地一次次成功,地道的国货,还打了张爱玲的主意,老牌国货。画画不光是靠吃苦的。还要感觉和灵感的,从量和质上、因和果上讲,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那灵感又是什么东西呢?这便是唯心了,但谁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无论写实、再现还是抽象表现,都注入了作者个人的主观情感。都有作者个人情感的喧泄,即使对客观条件依赖极强的摄影也同样表达着作者个人的主观情感。所以自我的东西多多少少是有的,否则便不叫绘画了。设计亦是如此,设计师不是什么机器,把甲方的意图输入,按个什么键便能够出来了方案或效果,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这种机器,将来也一定不会有的!很简单——人是特殊的事物,他有主观能动性,其没有绝对的规律可遵寻,他只有普遍和一般的规律所依靠。艺术就是艺术,是上层建筑。其一方面包含着技术层面,另一方面含着的是非物质层面的精神与意念。这就是灵感和感觉。放眼望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奉为一切的指导思想,尤其在艺术领域难免牵强附会。所以,大可不必生搬硬套。但是在基础阶段它的实用价值还是非常高的。说到关系就不得不谈谈“经营”,首先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我们常说苦心经营,既然是苦心,就来不得半点马虎、随意、差不多,“推敲的典故”想必每个人都是知道的。其次至于“才巧”,才是能力的问题,这需要千锤百炼的磨练。巧的问题包含巧妙之意,有技巧、技艺的方面,也是需要千锤百炼的磨练,从而最后达到迁想妙得的境界。从前习画时总是会问及师傅一个问题:构图怎么就能做到灵动?师傅总是会不厌其烦的告诉我这灵动二字不是光构图所能解决的。是要慢慢悟得的。就像一篇文章,构图只是一个大的框架、提纲或者说是脉络,但这还不能算是一篇文章,其中的花花草草,枝枝叶叶的添加和丰富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构图中的灵动,最多只能体现一个“动”字,也就是画面大的动势,这里依然是要依靠关系来体现的。至于“灵”几乎不可能体现,那是画面最终的结果,至于“动”也有只是个大概,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才是。构图是一个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一幅画的最终视觉效果,有的还可能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所以这个问题的学习和研究是从一开始学画起就接触到的,并不断地进行下去的,是历久弥新的一个问题。它不是看得见的几条线、几个点、几块色那么简单和幼稚,但也不是深不可测的艰难,这就需要我们在构思和作画的整个过程中不断的以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最后终将趋于完善和完美。南朝谢赫在“六法”(中国画宝典)中提出“经营位置”即大同于西画的构图,但在遣词用句上可见古人在作画构图的苦心。先来看一下经营,经营:计划、调度、管理。(《新华字典》双色板、商务印书馆p239)治理、筹划、料理、统一、统治、往来周旋(《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p811)以上只是对字词的解释。王世襄老人在《中国画论研究》中有一段对“经营位置”的表述,这里摘录于下“谢赫对于经营位置妥帖,画中每一物体与其他之体物,具有连带关系,其间有呼应及联络,布置得当,始能显出宾主,全图成一统之表现,而所以致之者,则视画家之才巧矣。解释经营位置,不妨谓画家应用其才巧,而使画中之体物,一一位置妥当,‘无适勿该’”。经营的结果是“一一位置妥当”,经营的段是“才巧”,这里不免玄之又玄,但我们的古人前贤的确如此,凡事讲的一个“悟”字,用心感悟,禅宗就是典型的例子。但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讲是很难得静下心来、沉下身来的,大多都有急功近利,燥之又燥之意。我们缺少的恰恰是对对象认真的观察、仔细的分析,以及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见黄河不死心的态度。故而总是拿捏和把握不好画中的关系。毛主席讲只有深刻理解的才能很好的表现。我想,大凡用功者都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基本要求,对于那些美其名曰的画画者,整日里浑浑噩噩的人,往往作品只是个大概,不能细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至于那些对形色敏感的“天赋者”亦是如此吧。关系的问题是一个对比的问题、思辨的问题,也就是讲对比与思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最后再说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问题。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它必然带着一定的历史特点。我们学习并研究他,想必是因为他有现代的价值。故可以说在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思想文化都有现代价值。就比如,2500年前产生的儒家思想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演变发展,《论语》、《孟子》和《荀子》等书深受人们喜爱,“温故而知新”,人们可以从这些古典名著中得到人生启示。道家的《老子》、《庄子》等书也有类似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不朽之作,世代相传,百读不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人类存在,这些著作的智慧之火就永远不会熄灭,他们一直照耀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学习传统文化时我们总是会不由的探索他的现代价值。即不能只是谈及本文开头提到的观念文化,对古器物以及书法、绘画、服饰、饮食、古建筑等也一样不可忽略。它们所蕴藏的历史和美学内容具有一定意义的永恒性。例如:有些器物的价值并不因历史的演进而有所改变,各种艺术品给人以美感,这是不会消失的。比如唐朝人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令人仍然感受到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美。像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正因为如此这样,传统文化中有形成的成果比观念形成的成果更具有现代价值,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某一方面的真实。故而印证了那句:文化是历史的一扇门扉,艺术是文化息肩的窗棱。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时是需要有历史的观点的,这并不是说今天的科学创造出来的只是以往思想文化的简单翻版。没有科学的继承,便谈不上科学的发展;同样,如果没有创新,所谓的继承不也就成为了空中楼阁了么?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时,更多的是需要注意科学在今天和未来的发展。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创造的依据。当我们在探索的羊肠小道上行进时,以往的文化成果给我们点燃了智慧之火。但在道路上的披荆斩棘,则要靠我们自己的毅力和勇气了。而要顺利地走过羊肠小道,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则要靠我们自己的创造。继承以往的文化遗产,目的是为了今天和未来的发展。参考文献[1]庞朴.文化的名族性与时代性[M].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8月.[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第2版.[3]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4]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5]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6]赵农.中国艺术设计史[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