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弟子规》是既《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弟子规》告诉孩子们,按照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应该遵守哪些规矩,那么对于学习了众多知识与技能现代年轻人来说,懂得规矩的重要性在那里呢?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弟子规》为什么会引起许多现代人的重视?《弟子规》的作者是谁?成书于哪个年代?其中都有哪些严格的规定?又是什么原因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弟子规》呢?解读《弟子规》第一集规矩的作用“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弟子规》,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和《百家讲坛》讲过的《论语》也好,《庄子》也好,《老子》也好相比,《弟子规》都称不上是一个在庙堂当中供着的经典。它不是,没有听说过科举考试要考《弟子规》的。哪怕和《三字经》相比,它从历史悠久的角度也没得比。《三字经》出现在南宋,到今天稍微随便地算一算,八九百年的历史。而《弟子规》什么时候才出现的?清朝康熙年间,康熙之前没有这书,才多久啊?一算就算明白了。两百来年的历史。所以在动辄有上千来年历史的中国古籍当中啊!《弟子规》连小弟弟都排不上,怎么排的上呢?至于它的作者,他的名字我们知道叫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这个话一听大家都明白了,生卒年也不确定,我们只知道大体在什么时候出生的,大体在什么时候去世的,一般认为是公元1662年出生,公元1722年去世,换句话说活了60岁。但是也有人说他活了83岁,离我们那么近的人居然能差23年,大家想想,说明当时就对他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如果是个大人物我们翻开史书一看都知道,还不光是我知道你几月几号生的,我还知道你什么时辰呢?古人生辰八字很重要的,你看这位老人家李夫子离开我们这么近,但是对他的生卒年有23年的差距,他终其一生获得的最高学位-秀才,然后再没高中过,举人没考取过,进士更跟他没关系,更别说什么状元,榜眼、探花,跟他没关系。主要的活动,大家知道一个秀才能干吗?教书啊!秀才不是举人,举人老爷有的时候是可以当官啊!进士当然当官。秀才就只能当当孩子王,还教不了什么好书,当不了什么书院的三长。这个一般当不了。只能开个私塾。为什么他写得出《弟子规》?他毕生研究《大学》《中庸》,就这位李夫子虽然学位不高,学历不高,但是有的时候好多科举不成功的人,恰恰学有所成。那么这位李夫子就是个典型,科举道路上是个失败者,但是《大学》《中庸》的领域里面是一个很棒的学者。他后来创办了一个学校,叫—敦复斋,起一个斋号讲学,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功到什么地步?很多人来听课,当然,他的课堂不可能是咱们今天这样的课堂,木板地或者水泥地,不是,它是泥地呀!所以他的学堂周围门口都是脚印,坑坑洼洼的。来听课的人太多。被人尊称为---李夫子!所以,我们如果称李毓秀先生是《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早期的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这一点是不会错的。这个称号他是当得起的。他根据传统对于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因为他始终是主要和孩子在接触,写成了一本书,叫《训蒙文》。训者教训也,蒙者启蒙也,是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一个书。当然这位老夫子,还有好多研究四书的,因为他研究《大学》《中庸》这样的著作,他还写诗,比如他留下的一部书叫《水仙百咏》,他大概特别喜欢水仙花,写了上百首的诗歌来歌咏水仙花,这些书啊!现在在全国藏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有一个地方,他的家乡山西省图书馆。在他那么多的著作里面流传最广的那一部啊?——《训蒙文》。《训蒙文》现在没人知道,你到马路上问,知道《训蒙文》吗?不知道。既然李毓秀先生是《弟子规》的作者,又为什么说,在他留下的众多著作里,流传最广的是《训蒙文》呢?如果说《训蒙文》和《弟子规》是同一部书,那么《训蒙文》是怎样变成《弟子规》的呢?那么《训蒙文》怎么会后来叫了《弟子规》的呢?那是因为后来经过了另外一个人的修订,有另外一个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他把它改名叫《弟子规》。从此开始在一些私塾里面被广泛采用逐步流行。那么要说这个人是《弟子规》的大功臣,没有这个人就叫《训蒙文》,《训蒙文》这个名字好像不大流行,《弟子规》这个名字很流行啊!那么这是大功臣啊!有意思!大家现在到书店里面,去买《弟子规》,《弟子规》最近版本有几十种,我买到的就有十几种,我突然发现《弟子规》原著李毓秀,修订谁呢?居然这名字有两个,一个叫—贾有仁一个叫---贾存仁。差一个字,差不多一般版本说这个《弟子规》是贾有仁校全的,还有一般版本说是贾存仁校全的,那个对那个错?按照我的意见,应该是贾存仁,这里面的考据是什么,就不用说了,太复杂。应该是贾存仁先生校订的。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订者又没有鼎鼎大名的这么一部《弟子规》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呢?这当然是由这本书本身决定,这部书全书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整部《弟子规》就是从《论语》的这句话开始的,接着孔夫子讲的。核心思想四个字孝、悌、仁、爱、以三字一句,三字一句的押韵,韵语的方式形成,这一点我们都看明白了,肯定是学习三字经,这个没有什么好争的,《弟子规》是学习《三字经》采取了这个形式。用了仅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的篇幅,这是对孩子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等方面的规范,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文字非常明白,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基本的道德,基本的伦理,基本的规范,所以极有影响。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的影响。这样的一部书,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可以用来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懂规矩,守规矩这样一部非常好的传统教材。我们怎么能不对我们的祖先抱有一种感恩之情,我们怎么能够不去好好的诵读呢?《弟子规》是两百多年前在私塾教育中对孩子们行为规范的一种要求,而现代教育与私塾完全不同,社会变了,教育制度变了,孩子们也变了,但是钱文忠教授为什么说《弟子规》是今天迫切需要用来教育孩子的好教材呢?“从哪里开始讲《弟子规》?我想从一个即近又远的一个故事来开始我们对《弟子规》的学习。这个故事为什么说它近?因为它就发生在离我们很近的北京,为什么又说它远?因为从表面上看来啊!这个故事和《弟子规》不沾边,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咱北京平谷区有一个派出所,叫金海湖派出所,这个派出所一般知道的人都不多,那里有一位警察学院毕业的一位优秀的派出所所长叫耿国艳,这位耿所长在平谷区这边当了二十多年警察,他特别关注辖区内青少年的案件,他特别关注。所以他就觉得仅仅靠日常的这些公安管理是不够的,所以他就在业余时间主动地承担起给辖区的十几所中小学讲什么呢?讲法制课!讲了一段时间以后,耿所长突然发现;效果有吗?你不能说没有,效果大吗?你还真不能说大!有一天晚上值班的时候这个耿所长也不知道从哪里顺手就扽了一本古书来!打开一看突然发现,自己在上法制课的时候,要对孩子进行法制道德规矩教育的时候,自己绞尽脑汁想总结出来的话这部书里都有。这部书我们大家都知道恰巧就是《弟子规》,从此以后耿所长就开始尝试着讲《弟子规》,这一讲啊!讲出事儿来了!不得了,为什么不得了?每次听课少则六百八百人,多则一千两千人,在学校的操场上听一位派出所所长来讲《弟子规》,耿所长发现很多家长也陪着孩子静静地坐在下面听他讲《弟子规》,讲了一段时间以后,终于有一天,当他随口吟诵一两句《弟子规》的时候,发现全场有几百个孩子跟着他朗诵,耿所长从此意识到,也许应对这些因为不懂规矩而造成的由小到大的犯错,犯罪违法行为,解决这个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从小让孩子有一种守规矩、守规范、懂道理这么一种习惯。他就越来越有意识地在这辖区之内的法制课,这种道德规范课用《弟子规》做教材,不久他发现;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众所周知一个社会如果道德水平高,行为规范好,这个社会的矛盾和犯罪就会减少,生活就会更加和谐,当金海湖派出所的耿所长开始用《弟子规》对辖区内的居民和孩子们进行道德教育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这些意想不到的效果都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例子在他的辖区金海湖派出所底下有一个村庄叫中心村,中心村里面有两位街坊,闹矛盾,而且这个矛盾啊历史悠久,闹了很多年,就两个街坊为了一些小事,平均每年要大打出手七到八次,打得鸡飞狗跳,就差不多每个月打一次吧!历经调节、历经处罚,拿他们没办法,各有各的理,我有我的理,你侵犯了我,那边有他的理,你侵犯了我,耿所长当然也去调节过,没有效果,有一次耿所长又去调解,调解到最后,他发现也很难办,也说不通,耿所长因为对《弟子规》很熟悉吗?就随口说了这么四句: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什么意思?但凡是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要相互关爱,为什么呢?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大地上,何必为了一点小事彼此反目成仇呢?他没想到,就这十二个字,四句《弟子规》彻底解决了他辖区之内经常引发治安性事件的一对老大难街坊不能解决的问题。从今往后这对街坊成了模范街坊,相互关爱,再也没有打过架,再也没有闹到派出所来。这是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有一次耿所长到学校照例讲《弟子规》,讲完《弟子规》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孩子们,你们知不知道一个人去世以后他的骨头我一眼就能看出哪个骨头是男的,哪个骨头是女的。孩子们当然很惊讶啊!这怎么能看出来?他说我告诉大家,白颜色的是男的,灰颜色;比较暗淡的是做了妈妈的女性的。为什么?因为妈妈把自己的营养从哺乳期开始,怀孕开始给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妈妈的骨头是比较灰淡的。讲完以后他回到派出所过了一两天,突然收到了一封信,这个学校里边有一个娇宠无比的女孩,写了封信给耿叔叔。所长叔叔,这封信怎么说的呢?说,所长叔叔,我听到了您讲的《弟子规》对我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什么影响呢?她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对妈妈说话的时候都是;你,妈妈你给我倒杯水,妈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妈妈你去给我买张游戏卡,我听完您讲课回去,我突然发现,我用“您”来称呼妈妈了。我再也没有用命令的语气去跟妈妈说话,我突然觉得应该用一种商量的语气一种请求的语气去和自己母亲说话,因为您讲的《弟子规》讲到了怎么对父母感动了我。这个女孩子在后来是这个学校非常优秀的学生。我举这么一个例子,讲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想告诉大家什么?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我们要不要读《弟子规》?什么我都不想说。要不要?我想答案已经非常清楚了!也许大家会感到好奇,小小《弟子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作用?现在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一个被娇宠惯了的小姑娘为什么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开始懂得感念父母之恩了呢?我们发现,我们日常对孩子关心什么?我们家长都是很关心孩子学习怎么样?孩子的成绩单我们都得非常认真地看,孩子做错的每一道题家长都会跟孩子去复核一遍,我们重视他的学习,更重视他的成绩,我们现在把成绩看的很重,我们也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但是我们不重视的是什么?我们唯一可以让步的是什么?诸位?说到底我们不重视的和我们可以让步的恰恰是孩子的“规矩”。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孩子最终将成年进入社会,这个孩子有没有从小讲规矩,懂规矩,这一点我们往往是忽略的。我曾经跟我自己的父亲开过一句不太恭敬的玩笑,我有儿子,我儿子在出生前,我父亲天天这嘴就开始合不拢,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做爷爷了!因为这一个级别的提升是很重要的,所以我爸爸就开始嘴就合不拢,天天在家里逛来逛去。我爸爸是很严肃的,我自己从小到大很难看到我爸爸的笑脸,我很晚才知道,哇,我爸爸原来是会笑的!那么这两天他笑的很灿烂,那么我实在也看不过了,也比较生气,吃自己还没有出生儿子的醋,我就跟我爸爸说:我说老爷子,您别高兴的太早,老爷子说,为什么不高兴啊?我说等有了孙子,您可别以为您是爷爷,等有了孙子,很有可能您是孙子,孙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