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罗马万神殿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以其宽广阔大的容积、设计智巧高超的巨大圆拱而闻名于世。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文艺大师米开朗基罗曾经赞叹它是“天使的设计”。万神庙宏伟壮丽的风姿、雄伟端立的气势与和谐优美的古典气质,都堪称世界建筑的珍品,是西方建筑史上和谐与完美的典范之作。穹顶开天窗,这个天窗一方面用于建筑物内部采光,而且意味着透过这个天窗,地上的人与所祭祀的天上诸神才可进行沟通交流,使得只有一扇门和一个天窗的万神庙中,人们不产生闭塞阴暗的感觉。空间布局圆形的整体形制集中、向心、内向,在整个场所的中心具有强烈的向心性,外部层层上升的穹顶形态形成一种明显的螺旋运动感,天窗位于建筑中央,稳定而趋于中性。进入堂内,是一个圆厅,墙壁上布满了长方和半圆形的壁龛,内有罗马时代为遇刺的恺撒大帝复仇者的塑像,还有恺撒本人的雕像、战神雕像等其他的英雄神像。壁龛旁伴以彩色大理石柱。墙壁上方和地板,亦铺以彩色大理石,予人视觉上极深刻的印象。在左侧第一间小堂内埋葬着佩林·德瓦卡画家的骨灰,他是拉斐尔的得意助手。隔壁是大画家与建筑师巴尔达萨莱·佩鲁吉的坟墓。穹顶直径可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天宇,寓意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无需支撑的穹顶,给建筑物提供了空前广阔的空间,使得建筑特有的庄严神圣,穹顶中央开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从圆洞进来柔和的漫射光,照亮内部,有一种静谧的气息。穹顶外覆镀金铜瓦。内由凹格瓜分。穹顶内部凹格整齐分布,既减轻了穹顶的重量,而且增加了神殿内部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整体的修饰效果也很明显,使得整个高大的建筑浑然一体。这个大圆顶,过去一直认为是用砖和混凝土砌成的,并认为圆顶是搁在第二层上面的,通常来说,这样规模宏大的穹顶必须有一些支撑物。但在20世纪30年代的修复工作中发现,实际上,这个大圆顶里并无砖砌的骨架,圆顶也不是搁在第二层上,而是搁在第三层上,就像是一顶浅而扁的无檐帽,挺立在凹格的支撑上。因为穹顶外表装修的极为细致,二、三层之间的构架十分严密,所以才给人以整个。圆拱形的内壁虽无窗户,却有彩色大理石以及镶铜等装饰,华丽炫目,富丽堂皇。万神庙的内墙全部用赭红色大理石贴面,地面铺设着灰白色的大理石。地面和穹顶呼应,也用格子图案,统一而和谐。内部墙面贴15厘米厚的大理石板,穹顶抹灰,每个凹格中央点缀一朵镀金的铜花。尺度正常色调沉稳,地面铺彩色大理石板,中央略凸,向边缘逐渐低下,形成一个弧面,像肌体一样富有生命感。内部空间无具体的大规模切割,除去支撑的柱子之外没有任何垂直要素,这使得整个空间开阔甚至可以说空荡,行人在其中自由活动接受召唤以及洗礼,这样一种宏大的氛围对于震慑灵魂荡涤尘埃所以具有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样一种无交通线路的内部交通与外部回转曲折的条条通向罗马的道路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予枝桠错乱的心灵以真实简单的状态。穹顶之下入口高大,万神庙入口处是两扇青铜大门,为遗存的原物,它高7米,又宽又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门。靠门的两个壁龛内,昔日放置着奥古斯都和阿格里巴的雕像。入口处正对圣像,因此开门进入时第一感觉就是阳光照耀下的圣台,以及从穹顶洞口射下来的暖暖阳光。层次特点1万神殿采用圆形集中式的形式,设计出一个巨大的圆形的穹顶,继而和建筑物主体半圆形屋顶相等直径的底部墙体支撑着这个巨大的穹顶,正面归于传统采用长方形柱廊,使得神庙本身正面也呈长方形,神庙的整体形制设计完毕,恢弘雄伟。2为了墙体减轻重量,整座建筑物的墙体在浇灌时,并不是直上直下的,而是下宽上窄,即底部较宽,越往上越窄,这种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防止混凝土下滑,也使建筑物墙体的稳定性增强,更加牢固,设计者把底部设计成5.1米,而上部只有1.5米。为了减轻了穹顶的重量,在神庙内部穹顶上镶有黄金的铜制装饰物凹格,凹格越往上越小,整齐分布,同时也增加了内部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为了豪华的庄严的氛围获得,神庙内部用了许多华丽的大理石进行镶嵌。另外外部,为了减少穹顶侧推力的影响,并把墙体加高使得提醒比较匀称,于是设计者把外墙面划分为三层,下层贴白色大理石,上两层抹灰,第三曾有薄壁柱做装饰,下两次是墙体,第三曾包住穹顶的下部,所以穹顶也没有完整的表现出来。总结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物,是继希腊神庙艺术的又一发展高峰,充分发挥了高超发达的拱券技术,加大了神庙的内部空间,营造出壮阔宏大的风格。显示了古罗马人卓越的建筑工程技术,体现了古典建筑和谐、稳定和庄严高贵的特色。万神庙实现了以一岩当天盖的大胆假设,在现代结构出现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空间建筑。其高妙的技术令人惊叹!它简洁洗练,和谐大方、恢弘浩大的建筑样式,错落有致、和谐美观、别具韵意的建材排列,使万神庙产生一种崇高的美感。建筑史论文——-——浅析古罗马万神殿姓名曾倩怡班级建筑艺术学号201450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