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民政府后期经济政策造成的恶果财政税务学院2012级财政学五班陈俊宇201202145405【背景】:上世纪中国国民党统治后期,其财政经济严重恶化,财政金融、工商业、农业面临全面破产。推行滥发纸币政策,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国民经济彻底崩溃.造成了教科书上所说的“野马奔腾式的通货膨胀”。蒋介石不顾全国民众反对,挑起内战。不断增加军费开支,使得财政赤字更如天文数字增长。为了弥补巨额的财政赤字,除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搜刮之外,印刷钞票成为国民党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办法。因此引发的经济危机导致了货币崩溃,货币崩溃加速了政治崩溃,最终败退台湾。本文着重从经济政策方面,结合政治、外交方面,浅谈其最后偏安一隅的原因。【关键词】:国民党统治后期;经济政策;败退原因;财政赤字;通货膨胀;金圆券一、抗战胜利时的国民政府政治背景: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中国历时14年(1931-1945)的抗战正式宣告结束。战前与战后中国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变化。时任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妄图恢复抗战前的一党独裁,一方面迫于国际和平压力;一方面暗中筹备军队“对共宣战”。1945年8月,以毛泽东为首的延安共产党代表团前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并签订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刚获得一丝喘息机会的军队又被调赴前线,此时,国民政府还握有外汇、黄金、接受敌伪资产法币,共计美金二十三亿美元的资产,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是满目疮痍的中国重获生机的最后资本。这些财富很快就被规模日益扩大的内战消耗殆尽。军费的不断增加使得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二、内战时期国民党经济危机加深:1、工业体系的单一和脆弱: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入蜀,中国工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西部地区如成都、重庆、昆明附近遍布兵工厂,以满足前线迅速的装备需要。抗战结束,由日军控制的工厂被日军捣毁,中国工业体系一片困难。此时作为全国政权的国民党却依然“向荒地要粮”,让单薄中国工业体系濒临崩溃。2、工商业的窘境和对美贸易逆差加大:工业体系的羸弱,使得人民生活必需品奇货可居。作为援助蒋介石政府的最主要力量,美国在抗战胜利后与国民政府签订被称为“新二十一条”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借此机会对中国进行疯狂的商品倾销,加之四大家族官僚买办资本对市场、原料、资金实行的垄断,导致了大量中国民族工商业纷纷倒闭。3、濒临崩溃的农村经济:继抗战时农村经济的衰退之后,国统后期,农村经济面临破产的惨境。内战的大肆征兵,使农村劳动力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之严重的苛捐杂税,造成土地荒芜,人口外流,耕畜死亡。除此之外,频繁的灾荒和美国商品的倾销更是加速了我国农业的崩溃。人们生活急剧恶化,仅1946年,各地饿死人数即达一千万人。河南省饿死了二百二十万人。1947年,各地饥民共达一亿人以上。为了生存,他们被迫起来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斗争。4、官僚势力对经济命脉的掌控和腐败横行:抗战时的国统区,国民党实行地战时政策,对经济全方面控制。这虽然是特殊政策,但是以大官僚地主为首的特权阶层开始对中国经济进行兼并蚕食,极度压榨民族资本主义。这使得“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中国资本主义雪上加霜。这其中著名的民国四大家族“蒋宋孔陈”中的宋子文集团借机控制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并取得公司半数股权。此后的12年,公司一直为官僚集团把持和控制。5、货币飞贬造成通货膨胀:国民政府为了弥补战争造成的巨额财政赤字,除加紧对人民群总的剥削外,主要靠印发钞票。抗战前,法币的发行额为十四亿元,到1946年已增加到八万两千多亿元,1948年8月猛增至六百六十万亿元。曾经有人讽刺说,在百业不振的情况下,“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大量的印发钞票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币值下跌,物价上涨。一百元法币,在1937年能买两头牛,到1947年只能买三分之一盒火柴。三、内战后期国民政府最失败的经济政策——金圆券:1、背景:在前文所列举的经济状况下,战争使得国民政府军费急剧增加,引起财政赤字直线上升,蒋介石坚持内战,国统区到处出现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的浪潮。为了防止国统区经济出现总崩溃,1948年夏,国民党政府经过一番酝酿,决定实行包括发行金圆券、限制物价和收兑人民所持金银、外币等内容在内的所谓“经济改革”,企图依靠行政力量对国统区经济实行管制,以此来摆脱政治、经济危机,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7月下旬,国民党政府决定废弃法币,正式宣布实行币制改革。2、过程:①实行全面物价冻结:全国物价冻结在8月19日水平,与此同时,蒋介石派出经济督导员到各大城市监督金圆券的发行。金圆券发行的初期,在没收法令的威胁下,大部分的城市小资产阶级民众皆服从政令,将积蓄之金银外币兑换成金圆券。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试图冻结物价,以法令强迫商人以8月19日以前的物价供应货物,禁止抬价或囤积。在西方经济学中,这破坏了“看不见的手”的操控,让价格限制在市场均衡价格以下。②专员亲自监督:在实行物价冻结的同时,蒋介石派出经济督导员到各大城市监督金圆券的发行。其中,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枢,由“大公子”蒋经国为副督导,实际掌握上海的经济情况。分不从政令的资本家收押入狱以至枪毙,以作杀一儆百。杜月笙之子杜维屏也因囤积罪入狱。蒋经国在上海严厉“打老虎”,曾稍微得到人民对金圆券的信心。③“打虎”遇到阻力:以行政手段强迫冻结物价,造成的结果是市场上有价无市。商人面对亏本的买卖,想尽方法保有货物,等待机会再图出售,市场上交易大幅减少,仅有的交易大都转往黑市进行。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后来也遇上阻力。此时的四大家族形成对中国政治、经济的紧密控制已是密不透风。④物价飞涨:自此金圆券价值江河日下,一泻千里。至1949年5月,一石大米的价格要4亿多金圆券。各式买卖经常要以大捆钞票进行。由于贬值太快,早上的物价到了晚上就已大幅改变。市民及商人为避免损失都不想持有钞票金圆券,交易后或发薪后所取得的金圆券,皆尽快将其换成外币或实物,或干脆拒收金圆券。3、结果:金圆券的快速贬值及造成的恶性通胀,源自政府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国民党政府无视于财力的限制,继续维持战事。政府赤字以印钞票支付,造成急剧的通胀。政府既不能自控通货的发行只试图以违反市场规律的行政命令去维持物价和币值,最终引致金融混乱,市场崩溃。国民党政府虽然因金圆券发行,搜得民间的数亿美元金银外汇,但失去了广大人民的信任与支持。1948年中,国民党在军事上已节节失利,金圆券风暴令国民党在半壁江山内仅余的民心、士气亦丧失殆尽。是造成整个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迅速崩溃的原因之一。【总结】:1、对于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不正式多党政治格局,一意孤行,无疑是在为自己掘坟墓。政治政策决定经济政策,国民党制定的经济政策以及采取的措施大多以应付内战,“剿共匪”为目的,不仅没有采取措施扩大生产力,恢复国民经济,反而更大程度上地剥削人民,利用发行货币、国债压榨人民的财产,还抢占人民的土地,弄得人们民不聊生,于是,国民党的统治失去民心,这是他们为自己掘的第一个坑。2、经济影响政治。国民党统治初期和中期,美国企图通过国名当控制中国,于是,美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给予国民党很多帮助,总计达四十六亿多美元,占国民政府财政总支出总数的近一半。美国对国民党的“援助”占当时美国对世界各国反动派计划援助二百亿美元的五分之一以上。然而,在国民党统治后期,其政治经济军事的恶化影响了美国对其的态度。1947年7月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遗照国务卿马歇尔的建议,令魏德迈为总统特使来中国进行调查,来决定是否对国民党进行援助。而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他看到了国民政府各级官吏的腐败无能,深感蒋介石政府的前途暗淡。回国后,他给杜鲁门写了一封长达十万字的密信,详细叙述了在中国考察的所见所闻,并对支援国民党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可见,美国对国民党失去了信心,这无疑是国民党为自己掘的第二个坑。与其相对的,世界各国普遍看到了当时共产党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上的主动权,并抱有很大信心。3、加之1947年-1948年,中共先后与苏联签订《哈尔滨协定》《莫斯科协定》,以中国的权益、东北资源,换取苏联在外交和军事上,全面的支持。总而言之,国民党在经济政策上的失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失败。【参考文献】:[1]、《法币、金圆券与黄金风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出版社[2]、《中国与东亚崛起》戈特弗里特-卡尔·金德曼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豆丁网:《浅析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发展》[4]、历史教科书必修1&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5]、百度百科:金圆券[6]、凤凰网:蒋经国上海最大收获:把上海普通民众抢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