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党校《公共政策分析》思考题和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公共政策分析》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根据课件内容整理,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作进一步的丰富完善)一、政策系统的子系统现代化、科学化的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参谋)、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的大系统。政策过程及其各项功能活动是由这些子系统共同完成的,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使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利地展开。信息子系统从环境中获取客观、准确的信息,经分析、整理后及时传递到决策者手中;政策实施后,将政策实施的效果反馈回来。信息子系统为政策过程服务,保证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并加以有效的执行,以取得预期目标。咨询子系统是公共决策系统的另一个基础部分,它参与决策活动,主要是根据客观实际,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进行政策问题分析、方案设计、政策结果预测和政策评估。决断子系统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导公共政策活动的全过程,享有拍板定案的权力,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的特点。•执行子系统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实践环节,其主要职责是将政策方案(理想)转变为政策效果(现实)。•监控子系统主要是负责监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控制政策失误,确保围绕政策目标执行政策,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它还要灵敏地反映出执行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并及时向信息系统提供信息,以使决断子系统能及时对政策进行修订、完善或终结。政策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以及政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为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和输出的过程。政策系统的运行大致包括下列五个环节(1)政策制定——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的出台的一系列的功能活动过程,包括建立议程、界定问题、设计方案、预测结果、比较和抉择方案以及方案的合法化等环节。(2)政策执行——政策方案付诸实践、解决实际政策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将政策理想变为政策现实的过程,包括组织和物质准备、政策分解、政策宣传、政策实验以及指挥、沟通、协调等功能环节。(3)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果做出判断,确定某项政策的效果、效益以及优劣,并弄清该政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为什么导致失败。(4)政策监控——为达到政策方案的预期目标,避免政策失误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阶段的监控,以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包括监督、控制和调整等功能活动环节。(5)政策终结——即在政策实施并加以认真评估之后,发现该政策的使命已经完成,成为多余、不必要或不起作用,采用措施予以结束的过程或行为。二、科学合理地制定公共政策§1.政策问题的认定林水波:政策问题是“在一个社群中,大多数人察觉到或关心到一种情况,与他们所持的价值、规范或利益相冲突时,便产生一种需要、受剥夺或不满足的感觉,于是通过团体的活动,向权威当局提出,而权威当局认为所提出者属其权限范围内的事务,且又采取行动,加以解2决的必要者”。§2.政策议程一、政策议程的种类(P182)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将一个政策问题提到政府机构的议程之上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一步。政策议程实际上也就是政治组织,尤其是党政机关确定政策问题的轻重缓急。政策议程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问题有望获得解决的过程。影响社会(公共)问题列入政策议程的主要因素1.问题本身和特性如何?问题严重性何?问题受注意的程度如何?2.受问题影响者的组织情况如何?是团结有力?还是一盘散沙?3.团体领导者如何产生?有没有权利?领导是否具有代表性?4.问题由何类人员提出?提出者是否为高曝光率的政治人物?5.问题提出者有否门路接近决策单位或决策者?与决策单位或决策者的关系是否良好?6.行政人员对于该问题是否会设身处地考虑?是否愿意接纳并加以处理?7.受问题影响者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8.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对该问题所持的态度是消极抵制还是积极接纳?9.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环境因素的配合情况?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主要途径(详见教材P186)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基本条件1.有创始者提出问题(利益调整者、环境保护者、开拓创新者、公共利益保护者)2.有一定的社会支持力量(精神和物质)3.清除建立过程中的障碍(社会偏见和现行程序)三、建立政策议程的策略(详见教材P188-189)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体主动,政府只是有限介入。2.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中的团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介入。4.政府与私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3.方案规划一、方案规划的含义所谓方案规划,指的是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它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五个环节。方案计划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方案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既定的政策问题;第二,方案规划的基本内容是方案设计和方案择优;第三,方案规划既是一种研究的活动,又是一种政治行为。二、方案规划的原则1.信息完备原则。2.系统协调原则。3.科学预测原则。34.现实可行原则。5.民主参与原则。6.稳定可调原则。7.主体多元化的原则8.效益优化的原则三、方案规划的程序从程序上讲,方案规划包含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和方案比较与抉择五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阶段或环节。四.公共政策的决策(方案规划的选择、拍板,即领导选主意)多种选一合多为一另起炉灶暂不选择§4.政策合法化一、政策合法化的概念与作用所谓的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p197)政策合法化的地位与作用(p198)政策合法化在政策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1)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策执行的前提;(2)政策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体体现;(3)政策合法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三、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基本因素1.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性、政策对象人数及其行为需要调适量,都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执行。2.政策本身的因素在公共管理领域,许多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执行中困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与政策本身的缺陷有关。一项政策的有效执行,首先依赖于:(1)政策的正确性—政策的正确性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根本前提;(2)政策的具体明确性—政策目标的具体明确性是政策执行有效的关键所在,是政策执行者行动的依据,也是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基础;(3)政策资源的充足性—政策资源主要有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权威资源。3.政策以外的因素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除了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以外,还有(1)目标团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2)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3)执行机构组织间的沟通与协调;(4)政策环境等政策以外的因素。公共政策执行失效的主要表现⑴曲解政策4曲解政策表现为对原政策的“走样”、“变形”。(2)截留政策(残缺式政策执行)截留政策表现为对政策“断章取义”、各取所需、雁过拔毛、为我所用(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唱对台戏”一种是下级组织自行制定“土政策”,用土政策取代上级有关政策;一种是有些地方或部门,借口上级政策不完善或不全面,借口上级政策没有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所谓“特殊情况”作出规定或上级政策不适合本地区、本部门情况,而不执行上级政策,甚至对上级政策阳奉阴违,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抵制。(4)敷衍式政策执行(挂羊头,卖狗肉;阳奉阴违)(5)野蛮式政策执行公共政策执行失效的主要原因⑴政策“先天不足”,质量不高①政策目标的多元性和不一致性②政策方案繁琐,受惠幅度小③政策方案缺乏可操作性④政策方案缺乏前瞻性⑤由于“越位”和“错位”现象,产生政策相互“打架”⑵执行政策时投入资源不足,配套措施跟不上政策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⑶政策执行者无意或故意曲解政策①执行者素质不高,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执行政策。②执行者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为了个人或局部的利益,故意歪曲政策⑷政策对象对政策的接受程度不高①利益调整不合理②政策宣传不到位(5)政策执行缺乏有效的沟通①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障碍②知识经验差距过大③沟通技巧方面的障碍政策有效执行的对策建议•⑴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策质量,避免出台有“硬伤”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决策听证制、社会公示制、专家咨询论证制、决策责任制、失误追究制、决策监督制等制度,科学制定政策方案提高政策制定质量⑵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政策执行的环境,避免“单兵出击”。⑶合理兼顾政策调整所涉及到的各方利益,保证大多数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长远利益不受侵害;⑷提高政策执行者的能力素质和道德素质,避免“歪嘴和尚念歪了经”;⑸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使政策对象愿意接受政策,避免政策对象“不领情”。四、政策评估的基本类型及评估标准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非正式评估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评估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估的最后结论也不作5严格的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政策做出评鉴的评估。平时大量进行的评估都属于此类,如:记者采访居民对某项政策的随意评论,政府领导人视察某地的即兴评说。正式评估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估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估者进行的评估。它在政策评估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结论是政府部门考察政策的主要依据。两者的比较正式评估占据主导地位,直接关系到评估活动的质量,应该大力提倡,不断改进。非正式评估一方面可视为正式评估的必要准备,另一方面也是正式评估的一种重要补充。因此,在政策评估中,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缺一不可,都应给予足够重视。2.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从评估机构的地位看)内部评估是由行政机构内部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它可分为为两类:由政策运行机构和人员自身所进行的评估;由专职评估组织和人员所进行的评估外部评估是由行政机构外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它可以是由行政机构委托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专业性的咨询公司,大专院校进行的,也可以是由投资或立法机构组织的或由报纸、电视、民间团体等其他各种外部评估者自己组织的。它也分为两类:委托和不委托两种类型。两者的比较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各有其利弊,因此,在实践中,应把内、外评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3.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所处的阶段来看)事前评估是在政策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事前评估的内容包含三方面:对政策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测,政策可行性的评估,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执行评估就是对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就是具体分析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情况,以确认政策是否得到严格地贯彻执行。事后评估是政策执行完成后对政策效果的评估,旨在鉴定人们执行的政策对所确认问题确定达到的解决程度和影响程度,辨识政策效果成因,以求通过优化政策运行机制的方式,强化和扩大政策效果的一种行为。它在政策执行完成以后发生,是最主要的一种评估方式。4、政策影响评估、政策效率评估和政策效益评估(根据政策评估内容的不同)政策影响评估主要是指政策对其对象产生的作用及各种制约因素对政策产生的作用所进行的分析评估。•政策效率评估是指政策在其运行过程中的速度、范围等功能效力的分析评价。•政策效益评估是指对政策运行中或运行程序结束后所产生的有效的结果、成果、收益等进行评价和估计,即是对政策实践的客观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和认定。政策评估的标准•政策评估的标准是衡量有关政策的利弊优劣的指标或准则。对于公共政策评估而言,没有标准就不可能有评估,因此,建立政策评估标准是进行政策评估的起点,也是政策评估的重要内容。•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包括一般标准、具体标准和操作标准三个层面。其中:一般标准包括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民意标准。具体标准又可细化为社会、政治、经济和道德等方面的标准。•从公共政策运行的实践来看,在操作过程中,目前人们比较认同的政策评估标准主6要有效果标准、效率标准、效应标准三类。1、效果标准•政策评估的效果标准主要衡量政策实施后产生的各种结果与影响。•在使用效果标准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