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绪论……………………………………………………………………………………1一、女大学生出行安全问题的类型……………………………………………………2(一)财产安全………………………………………………………………………2(二)人身安全………………………………………………………………………2二、女大学生出行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3(一)学校方面………………………………………………………………………3(二)家庭方面………………………………………………………………………3(三)社会环境方面…………………………………………………………………3(四)自身方面………………………………………………………………………4三、有效解决女大学生出行安全的的对策……………………………………………4(一)学校方面………………………………………………………………………4(二)家庭方面………………………………………………………………………5(三)社会环境方面…………………………………………………………………5(四)自身方面………………………………………………………………………5参考文献…………………………………………………………………………………7致谢………………………………………………………………………………………82浅析女大学生出行安全问题摘要高校女生出行安全的事件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校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学校应该重视起高校女大学生的出行安全问题。本文总结了当前女大学生出行安全问题的类型,分析了女大学生出行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女大学生出行安全问题的措施。关键词女大学生;出行安全;安全意识;安全教育;防范技能TravelsafetyproblemoffemalecollegestudentAbstractFemalecollegestudentstravelsafetyeventsmoreandmore,seriouslyaffectingthecampusharmonyandstabilityofsociety,travelsafetyproblemsinschoolshouldemphasizetheimportanceoffemalecollegestudents.Thispapersummarizesthetypesofthefemalecollegestudentstravelsafetyproblem,analysisofthecausesoffemalecollegestudentstravelsafetyproblems,andfinallyputsforwardsomesolutionstotheproblemoffemalecollegestudentstravelsafetymeasures.KeywordsCollegegirl;Travelsafety;Safetyawareness;Safetyeducation;Guardskills3浅析女大学生的出行安全问题------以高校女生失联、遇害案为出发点2014年的8月,是一个让人感觉到沉重的八月。因为在全国多地连续发生了数起女大学生失踪、遇害案件,被媒体被称之为“黑色八月”。据相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8月份至今的几个月时间里,至少有19名年轻女子失联,其中包括9名女大学生,其中高渝、高秋曦、王金芳、张琳琳已经确定遇害,另有2人遭强奸、性侵,1人被传销组织骗走,还有1人至今下落不明。短短一个月内就发生了数起女大学生失联、遇害事件,尽管是发生在重庆、河南、江苏、山东等地方个案,但是这些个案不得不让我们陷入沉思: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为何频频失联、遇害?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如何解决女大学生的出行安全中的种种问题?女大学生失联、遇害事件频发折射出的是:女大学生们普遍缺乏出行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紧急应急能力。她们在遇到威胁自己生命财产的意外时不能采取明智果断的决定。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37%的女大学生对自身的安全防范抱有侥幸心理和依赖心理,由此可知,女大学生的出行安全令人堪忧,强化女大学生的出行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培训,紧急情况应对工作迫在眉睫。安全一词最早出自汉▪焦赣《易林▪小畜之无妄》:“道里夷易,安全无恙。”在汉语词典里的释义为平安,无危险,保卫和保全。出行安全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在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整个过程的安全。女大学生又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她们年轻、单纯、没有接触过社会、无经验,所以她们的出行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并且有其显著的特点。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和高中生和初中生不一样,她们正在走出学校这个“象牙塔”,逐渐的去交际、去接触社会,因而出行安全问题每一个女大学生必须面对并且经常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女生安全问题中最为关键的,重中之重的问题。一、女大学生出行安全问题的类型女大学生出行安全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财产安全女生财产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由诈骗和偷窃构成的。女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主要有柔弱、爱保护弱小以及胆小怕事,而这些性格特点使一些诈骗抢劫类型的案件在她们身上发生比率相对而言较高,抢劫、抢夺案罪犯都善于抓住女生胆小怕事的心理,对女生进行暴力性威胁或者言语上的恐吓,实行胁迫性抢劫,这一类的案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容易转化成为凶杀、强奸、性侵等暴力犯罪案件。女大学生大部分都不是有钱人,但在假期旅游和准备返校时,由于身上肯定会携带大量的现金来缴纳学费或者以备不时之需,这时候就可能被某些潜在的犯罪分子视作“腰缠万金”的人物,因此也就可能导致危险的降临。不但使被害人在财产上受到损失,更严重的是对她们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和今后的正常生活,具有极大的危害。诈骗案件主要是利用女生容易感性,对待弱小的同情心较重,作为大学生她们社会阅历少、知识面窄、特别容易盲目同情进而被骗。大部分的骗子就是利用这种心态,以售其奸。例如,有的骗子自称是大学生来学校找同学手机钱包遗失来向女生“借钱”,实际上就是骗钱。(二)人身安全。由于生理原因,女大学生自身的力量弱、性格胆小,其人身安全的特殊性在于容易遭到性侵害。对女大学生的性侵害,不仅使被害人的身体受到创伤,还会对备好人的心理留下不可磨灭的伤害。女生容易收到的人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性骚扰、强奸、性侵、囚禁甚至北海。4至于星,这总是青年女性容易遭遇危险的第一位原因。在“黑色八月”中失连的女大学生中就有三人曾遭强奸,两人曾遭囚禁、性侵,并且最终被杀害;有学者对1200女大学生调查发现,其中有531名女性(占总数44.3)表示曾遭遇性骚扰,而且不少受害者遭受过两次甚至三次以上的性骚扰。该调查还发现:24%的女大学生认为当前性骚扰的“情况很严重”;60.5%的女大学生认为“情况严重”。而更应该值得关注的是,女大学生被性侵、囚禁也不是最近才频频出现,而是一直都存在并且很严重,只不过以前没有得到社会如此的关注而已。二、女大学生出行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女大学生频频失联,出行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不仅仅是安全意识、黑车的表面原因导致的,还是因为更为深入的社会历史原因,而这些社会原因才是导致女大学生出行安全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校方面:缺乏安全教育学校的安全教育往往被应试教育课程侵占,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语数外、史化生都是学生每天闭上的课程,除此之外,安全教育课程又还有多少?又有些什么安全教育内容?一位资深的小学校长披露,目前小学大锁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一学期内相关内容的课只有一两节,而且主要是健康认知方面的内容。国务院在2007年颁布了《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1,纲要中规定了公共安全教育应占多少课程,但是由于纲要中并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共甘泉教育应占多少课程,所以大部分学校都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将安全教育课程挤占,据有关媒体报道,不少学生都在反应安全教育课多是说教,枯燥无趣,都不愿意听,最后就变成了自习课。学校本该设置的安全教育课成立摆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普遍缺乏安全教育。在“分数是第一位”的高考终身制大背景下,家长和学校都让孩子一心一意的扑在题海之中,高分是他们的唯一目标,“高分低能”的现象十分普遍。与此同时,学校为了进行便利的学校管理以及处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普遍采用封闭式的校园管理,学生就算离开学校回家也有校车接送,学生与外界的接触机会太少。所以当学生真正的遇到危险时,往往都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害怕;更缺乏应对危机事件的心理素质和处理危机事件的技巧、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危机处理能力、技巧的培养。由于上述原因,学校这个有着师资力量、教育资源的场所,并未完成对学生必要的安全教育,往往在事后,才去提醒学生们应该注意安全,仅仅是简单的提醒,并未系统的进行安全教育,所以学校缺乏安全教育是造成当代大学生出行安全意识不高、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也是女大学生失联、遇害事件背后的主要原因。(二)家庭方面:安全意识缺乏家长是每一个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学校教育的有益和重要补充。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有先导性、感染性和针对性。那女大学生失联、遇害事件频繁发生与家庭教育之间有没有关系?又有何关系呢?首先来看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失踪的重庆邮电大学女大学生高渝,在案发当天,上了黑车以后还给她妈妈发了短信:“自己上错了车,但是马上到家。”高渝的母亲牛女士看到短信后并未担心,而是第二天上午给女儿打电话是才发现女儿已经失联。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女大学生的母亲在知道自己的女儿上错了车之后,并没有立刻打电话去确认女儿的情况,而且女儿迟迟没有到家,她也并没有去联系女儿了解情况。其中的原因我们无法得知,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孩子缺乏安全意识,体现着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家里人或者说父母并未告诉孩子出门在外的安全问题应该如何保障,有没有提供一些原则是必须遵循、遵守的。如:不能坐黑出租车、不能晚上很晚外出、单独外出等,不管诸如此类的原则孩子能否具体的遵守,但是最起码能够使孩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07﹞9号5子在做出选择时稍加考虑,能多留一个心眼。在这个案例中,家长在危急关头的再一次失职,让一场本可以挽回的悲剧发生,这就足以说明女大学生安全意识低和家庭教育有关,并且有很大的关联。与此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家长管得太多、太细。现阶段的家庭里,“90”后是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一代,被家里的长辈当做“公主”来宠爱,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衍生了“陪读、陪考”的现象,对子女非常溺爱和过度保护,包裹的严严实实,看起来是安全了,结果却事与愿违,家长的“不能放心”“不能放手”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错过了学校自我保护的机会,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能力,不会辨别、抵御风险,所以才容易落入陷阱。(三)社会环境方面:安全隐患增多(一)社会治安并不容人乐观。现代社会环境人心沦丧、道德浮躁,很多人人格出现偏差。在很多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案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嫌疑犯都只是为了获得钱财,杀人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了“恶魔”,就是心理变态。比如囚禁女生的黑车司机,他们的心理、心态是扭曲的,一心想通过犯罪来报复社会,然而我们看看他的成长历史又会发现他自己也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意识形态变化过快的“牺牲品”。因此,社会的环境与氛围是能够影响到每一个人的。(二)社会保护力度不够。现在我国的黑车、传销现象非常的猖獗、严重,已经成为危害女大学生出行安全的第一位因素。现代社会上流动人口过多,黑车猖獗,他们利用女大学生爱贪小便宜的特点诱骗女生上他们的车,然后再对女生进行其他的犯罪。黑车之所以如此猖獗、严重,其原因在于,一是政府对这些“恶势力”、“恶现象”虽然有管理,但是由于其流动性大、隐蔽性强,屡禁不止;对黑车造成的社会危害认识不足,集中打击黑车力度不够;二是公共服务设施不到位,我国共公路客运体系尚不完善,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出行需求无法满足导致黑车营运现象各地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