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初中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形形色色的美术字为汉字的美推波助lán。歌手江涛的MTV作品《创造》用电脑设计出的歌词字体独树一帜。这些字或扁或圆,亦庄亦xié,动静相宜,错落有zhì,千变万化,精彩纷呈。古老的中国汉字dù上了现代科技的光辉,魅力四射。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中国早已明确,加强南海资源开发,既是宣示主权的正当而有效的方式,也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B.秦刚说:“在人权问题上美国对别国说三道四、搞‘双重标准',无益于国际人权合作。”C.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写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单是“吃”就写了很多,包含着丰富的意思和情趣。D.它是被人遗弃的家鸽?还是因为负伤才不得不中途耽搁下来的野鸽呢?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安倍选在我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其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B.马航MH370失联已一个多月,事件真相至今扑朔迷离....,众说纷纭。C.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老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D.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依依不舍,期待着能在新的校园萍水相逢....。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一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①,鲜克有终。②为山九仞,。③,三军过后尽开颜。④,乞人不屑也。⑤古代诗词中,很多诗句都体现了关怀民生、心忧天下的崇高情怀。白居易在《观刈麦》中以“,”揭示了繁重的赋税给农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表现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5.名著阅读。(6分)(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这是_________到修路工地视察时说的。“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当上了委员或委员一类的首长呢?”这是__________对保尔说的。(2分)(2)阅读下图一,回答问题:2图一图二①图一中杀虎的梁山好汉是。细心的你应该已发现,该图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请指出。(2分)②请联系作品中的另一个典型情节,说出这位好汉的性格特征。(2分)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围绕“治理环境污染,共创文明城市”这一专题,你班开展了“网上读写”活动。(1)【图文转换】活动中,小王收集了一幅漫画作品(见上图二),请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说说其含义。(图片中文字依次为“高污染企业、企业利润、环保罚款”)(3分)(2)【标语拟写】根据教育部和卫生部有关文件意见,我校在校园内全面禁烟。现请你围绕“无烟学校”的主题拟写一则富有人性化的宣传标语,要求在20字以内。(2分)(3)【口语交际】有一天,你在小区内看见一位阿姨正准备将垃圾就近倒在路边时,你拦住这位阿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姨听后微微一笑,将垃圾送到了远处的垃圾箱中。(3分)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苏轼的《莲》一诗,回答问题。(6分)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①西湖泛②野航。旋③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④月为香。【注释】①抵:至,到。②泛,浮行。③旋:不久,随即。④风味:美好的口味。7.(1)下列与本诗描写的对象不相同的是()A.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B.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州。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D.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2)试分析“旋”字在表达上的作用。(3)简要赏析“露为风味月为香”这一句的妙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里①中社,平为宰②,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3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及诸侯叛秦,平事魏王咎于临济,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平亡去。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楚,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脩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注:①里: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②宰:主持割肉的人。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及.诸侯叛秦(.).②平亡.去()③使.使归项王()④愈益.幸平()(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平事魏王咎于临济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c.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2分)译文:(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2分)译文:11.根据这段文字,探究项羽和刘邦在用人上的不同之处。(2分)(三)阅读《油条为什么要两根一起炸》一文,完成12—14题。(10分)①早晨排队买油条,有人提出一个很幼稚的问题:为什么要把两根面黏在一块儿下油炸?问师傅,得到的答案令我吃惊:之所以两根贴一块炸,是因为单根炸的话油条膨胀不起来!②食品科学硕士玉子桑科普:油温较高时,面接触油的表面会迅速定型阻止膨胀,而两根油条中间柔软未定型的接触面可以不断向外膨胀变大,故两根面并在一起膨胀效果会更好。油温较低时,单根油条也能在外层变硬前充分膨胀。③网友搬出《宋史》典故:南宋秦桧一伙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父子。当时在临安风波亭附近有两个卖早点的摊贩,各自抓起面团,分别搓捏了形如秦桧和王氏的两个面人,绞在一起放入油锅里炸,称之为“油炸桧”。④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教授赖喜美对媒体表示,油条之所以能膨胀,原因是面块里添加的膨大剂会在油炸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瞬间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氨气,让面块在短短几秒内膨胀起来,最后定型。虽然氨气气味会让人不适,但是由于氨气溶于水,油条中氨气的成分相对较少。而当气体生成时,面块的膨胀靠的是其中的面筋所具有的弹性与延4展性。面筋是面粉里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制作油条尤其需要延展性强的面粉,因为在油条下锅前还需要将其拉长,以增加受热面积。⑤赖喜美表示,当面块下锅后,其表层会在几秒内被热油炸熟,迅速固定成型,以至于限制了膨胀能力,使得单根油条炸出来的口感不松脆,形状也不好看。因此,做油条时,应该以两片面块相叠,中间压一下让面块黏合。当油条膨胀时,黏合处因较厚所以传热较慢,即使表层已经炸熟,结合处仍处于柔软状态,同时膨大剂仍在不断释放气体,面块还是可以继续膨胀,使得整个油条变得越来越蓬松。⑥此外,油条的制作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小心。她说,在下锅前拉长面块时,若不小心压到面块的边缘,便会影响油条最终的膨胀效果。而油炸过程中,厨师还需要不停地翻动油条,才能使面块受热均匀,以保证外形好看。12.⑴文章第①段以生活中的场景开篇,有哪些好处?(2分)⑵阅读第④小节完成空格,体现油条形成的过程。(2分)13.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并简述理由。(2分)A.油温较高时,单根油条膨胀效果没有两根并在一起膨胀效果好。B.《宋史》典故是为了科学说明油条两根贴一块炸是历史原因造成,并告诉我们油条的别称。C.制作油条的面粉延展性越强,增加受热面积可能性越大,膨胀可能性也越大。D.油炸过程中,厨师不停地翻动油条,是为了使面块受热均匀,以保证外形好看。理由:14.从品语言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并做解答。(4分)问题:解答:(四)阅读赵畅的《读书如“熬粥”》一文,完成15~17题。(10分)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②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③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面块膨大剂二氧化碳定型5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④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⑤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5.课文②③④段介绍了读书应遵循的法则,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说第③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请你辨析下面两句话,看看能否运用到文章中去,并分别说说理由。(4分)A.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B.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风趣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孙犁的《老家》一文,完成18—2l题。(20分)①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②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③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