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卓尼县柳林小学蔺新隆摘要:数学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其“头疼”:教师使出浑身解数,课讲得越来越来详尽,学生却听得越来越没劲,数学课变得越来越枯燥,学生学得越来越无味,应该培养起来的认识、分析、推理、判断、归纳与演绎等能力无从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结合新程改革的有关理论和本地实际学情教情,摸索总结出一套关于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主要从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出发,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灯笼”——“珍珠”——“线”教学法,即以教材为基准,把各类所学数学问题归类,边学边总结,边学边应用,各类问题就像一盏盏灯笼,学生在求解问题时才会找准方向,正确地选择相应的知识;其次让学生正确识别各类问题中的数与量,这些数与量就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题中,已知的,未知的,而这些“珍珠”正是学生解决问题要使用的和要解答的;最后的关键在于“线”,即各种各样的数量和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这其中包括了数学法则与数学思维以及解题技巧等。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数学学科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女生,小学时数学成绩还勉勉强强,到了初中,基本上就考不及格了,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是由于男女性别的差异所造成的,认为女生普遍存在抽象思维能力差的现象。笔者通过对新程目标的学习以及当代新教育理念的总结,结合我1地实情和自身教学经历,认为这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就缺乏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典型表现,主要表现在:一、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二、学生对数学的概念没有明确与清晰的认识与界定,对数学问题的分类基本不能分清,甚至有人一生都以为数学就是计算,我们当地很多人至今还称数学为算术,就是一个典例;三、学生不能精确或正确地确定各种数学问题中的数与量,也不能把这些数量准确地分门别类,以供理解与使用;四、学生不能确定问题中数量的关系,不能应用法则与方法正确地求解,技巧更无从谈起;五、由于一些教师自身缺乏对新课改理念及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与把握,忽视了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引导,在课堂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学生重复练习,过度强调识记,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丧失了数学学习中特有的探索的乐趣,造成了上文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摸索总结出“灯笼高挂不迷路”+“各种数量是珍珠”+“法则技巧金丝线”=“数学学习能自主”的小学数学学习自主能力培养教学法,具体如下:一、“灯笼高挂不迷路”: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帮助学生对教材与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分门别类,把各类问题中应用到的定义、公式、定理、法则作出总结,既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地识别各类问题,不迷路,不走弯路,同时培养学生的演绎能力。以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为例,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先对2以前所学的四种运算作总结,并让学生明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是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语言的表达,而所有的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超出这四种关系的范围,而且同时明确要“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并且强调不管对于以前的学习或以后的学习中遇到何种数之间的这四种混合运算,都要使用这一法则,并作笔记。然后示例:让学生计算(87+35-27÷3)+28÷4+3,这不算一道难题,但是仍然要告诉学生,解题时首先要告诉自己这是一道混合运算题,然后心中默念一遍法则,再计算,并在以后的解题仍然按此步骤,并推广至所有的计算类问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对于已经熟练掌握四则运算法则的学生来说有些多余或画蛇添足,但当学生遇到一些较复杂或带有迷惑性的问题时,有一个正确的思路,能够快速准确的分门别类,对他们解决新问题是非常高效的,尤其是我们应该明白:所有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化归为简单和原始的问题,所有的新问题都可以化归为旧的知识来解决,所以,培养学生归纳与分类的能力,好比给了学生一盏盏灯笼作为自我导航,是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基础,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学会学习数学的开端。二、“各种数量是珍珠”:所有的数学问题基本包括三大类,即纯数字问题(数学语言组成)、文字题、图形问题。不管是哪一类问题,都包含了一定的数与量,而数学要解决的就是把这些数量抽象出来,重新组合、排列、计算,所以,这些数与量,就是每一个学生要使用和解决的对象与内容,学生所进行的所有运算都是围绕这些数量进行的。而所有数量其实只有两种,即已知与未知的。帮助学生学会找出3以上三种问题需要的数量,分清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并有条理的排列、对比、分析、组合,对于最终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抽象与分析、判断与综合能力至关重要!以一道应用题为例:某工地需水泥240吨,用5辆汽车来运,每辆汽车每次运3吨,需运多少次才能运完?(用两种综合式解答)对于该题的解答,可在第一步要求学生“挂起灯笼”,即明确该问题属于应用题中的“工程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自动把思路转到该问题上来,会使用到“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或“工作总量=单位工作量×工作单位数×工作频率(次数)”的公式。下一步,让学生把题中的数量分类列出来——学生可以清晰地把这些数量准确的和第二个关系式结合使用。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都非常有益,尤其是当学生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效果更为明显。三、“法则技巧金丝线”: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属于哪一类,理清了要使用的相关知识与工具,又找到了已知与未知的数量,下一步,就要运用定义定理、数量关系式把这些“珍珠”串起来了,借助一定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再运用法则把它们计算出来。这一步,是学生解工作总量240吨已知单位工作量3吨/车/次工作单位数5辆频率(次数)?未知4题的关键阶段,它体现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下题为例: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是30°,如果是锐角三角形,顶角是(),底角是(),如果是钝角三角形,顶角是(),底角是()?该题第一步须由学生确定为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且用到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要让同学在心里复述一遍,重要的在草纸上写下,挂起“灯笼”不迷路;第二步,找出“珍珠”,理清关系——第三步,确定关系,串起“珍珠”。首先让学生确定第一种情况,如果是等腰锐角三角形,则已知的30°内角一定是顶角,由此可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以及等腰三角形顶角与两底角之关系得“(内角和-顶角)÷2=底角”,即(180°-30°)÷2=75°,求出底角度数;然后让学生确定第二种情况,如果是等腰钝角三角形,则已知的30°内角一定是底角,由此可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以及等腰三角形顶角与两底角之关系得“内角和-2×底角=顶角”,即180°-2×30°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一个内角(顶角还是底角?)30°一个内角(顶角还是底角?)30°已知顶角?顶角?未知底角?底角?内角和180°内角和180°隐含条件5=120°,求出顶角。这样,就用“金丝线”把“珍珠”给全部串了起来,成为美丽的“项链”。基于此,笔者以为,在掌握前两种方法并养成这习惯的基础上,第三步的完成一般不会很困难,否则,学生会普遍感到困难,也即是目前学生感觉数学“难学”,老师感学数学“难教”的原因,因为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养成,再厉害的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讲完,即使你能把所有的问题讲完,或者大搞“题海”战术,但学生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他们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渔”的能力,光靠老师的“鱼”,是永远不够吃的。而学会了以上方法,就等于学生可以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了,熟练的同学会轻松越过,生疏的同学会慢慢跟上,会慢慢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与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会由厌到爱。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与成长,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