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彩陶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彩陶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1浅析彩陶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摘要:从石器到原始陶器,器物从一开始产生,就与科学萌芽、原始艺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十分紧密的联系。新材料的开拓、新生产方式的使用、制作工艺的提高以及装饰图案和形式的丰富,无处不在诉说着科学技术与艺术的魅力。另外,陶器作为人们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的最直接、最简便的物质载体,我们可以透过陶器,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科学与艺术发展状况,探究人类社会艺术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是彩陶工艺中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彩陶的艺术特点和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几个方面来谈谈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关键词:彩陶;科学性与艺术性;启示作用从石器到原始陶器,器物从一开始产生,就和科学萌芽和原始艺术的发展有直接的、十分紧密的联系。一个时代的产物,要与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相适应,要能够满足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新的要求,就必须用当时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采用最新的材料、最新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水平,并通过艺术的表现,转化为新的物质产品。原始彩陶作为原始社会的时代典型,体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发展水平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审美需求。一、彩陶工艺中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粘土特性的发现,为原始彩陶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材料。但粘土本身并不是陶器,要将粘土变为陶器,必须经过工艺技术手段,将粘土与水相结合变为泥料,接着用泥料制成坯体,最后一道工序是烧制。经过工艺手段的生产制作后,已经改变了自然材料的外形,将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物质,是一种物质形态的新创造,即原始陶器的产生。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体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萌芽。先民们不自觉的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在了一起,这种结合,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给人们以物质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们以审美的感受,陶冶人们的精神情操。粘土颗粒的粗细直接影响着粘土的可塑性。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已经了解了这一特性,并根据这一特性,制造出不同风格和特征的陶器。在原始社会早期,制陶工匠是用手制成型,或用手捏制,当泥土含水量恰好在20%—22%范围内,浅析彩陶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2泥条既不粘手又不开裂,而且泥条具有韧性。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泥质陶、夹砂陶和夹炭陶,泥质粗犷、质朴,是原始时代最真实的体现,也是蒙昧时代原始人审美心态的最自然的流露。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黑陶,其漆黑光亮细腻的泥质,反映着中国原始社会文明正向着某种礼仪文明日益行进。随着时代的进步,先民们定居生活的稳定性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增强。通过原始社会早中期与后期的比较,我们发现,在先民们的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程度也在日益提高。粘土具有可塑性、粘性、韧性、延展性、收缩性等性能,了解和掌握泥性的这些性能,对于陶艺的创作是非常必要的。在我们欣赏原始彩陶艺术作品时,会有一种亲切、自然、返朴归真的感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真切的感觉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魅力,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科学技术通过物化形式,将卓越的功能,崭新的材料,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转化为一件件看得见、用得着的产品,不但充实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创造出新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史的进程。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会用磨光、钻孔等技术,对石器进行加工、以提高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不过那只是对现有物的改造,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在陶器的制作过程中,通过火的应用,使泥土改变了其内在的性质,这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火在今天的人看来,十分平常。但火的使用,是人类技术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我国原始文明中,由于火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改变了先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得文明程度得到了迅速提高。陶器的产生,正是由于原始先民对火的利用的结果。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实践中,伴随着火的使用,不断积累经验,经过无数次的实践,人们逐渐意识到粘土的可塑性和粘性,以及粘土烧后会变硬的特点。于是他们根据生活的需要,开始了有意识的制作和烧制陶器的活动,这一活动,为我们揭示了人类造物和艺术发展的规律,折射出了造物者对美的认识和美感的形成,同时,也体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力量。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人们由游猎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彩陶的发明和普遍使浅析彩陶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3用,又促成了人们定居生活的稳定性,无疑,彩陶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助波推澜的促进作用。“只有当人们基本上永久定居一地时,他们才开始更多地发现使用陶器的好处。”①陶器的发明是最直接的原因,是原始人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在人们探索和实践定居生活的过程中,火的发明与使用,在其中的间接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火的发明,就没有彩陶的产生,定居生活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发现,火的发明与使用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推动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步伐,促进了人类定居生活的开始。在制陶过程中,火的应用,改变了泥土的内在性质,人类的活动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造世界的迹象。可以说,火的发明与使用是人类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基础。二、彩陶的艺术特点科学与艺术的紧密结合,在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发展史上不仅表现在材料上,而且在造型、装饰方面的反映也十分突出。造型的讲究和装饰表现手法的改变,每一步都是科学进步和发展的结果。彩陶则是这种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人类最初所从事的器物造型,基本上是依照和模仿自然界固有的形态,仿照原来使用果壳加工改造的容器样式,可以说主要采用模拟的手法完成的。主要器物有钵、碗、罐、杯。而这些简单的造型,都是用手工制造出来的。为了能使器物更加坚固,人们通过模拟编织而创造了一种新的器物——陶器。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以及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逐渐在器物上用矿物质颜料绘画图案,从而产生了彩陶。彩陶的产生是科学技术提高和人们审美意识增强的结果。原始陶器是人类真正意义上创造出来的第一种人造物。而原始彩陶造型中最早出现的也是最普遍的造型形式是圆球型和半球形。毕达拉哥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但球形之所以成为原始陶器最普遍最典型的造型语言形式,主要是由于这种结构更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它能以最小的周边构成最大的容积,最节省材料,更有利于制成型和旋转拉坯成型。从这点意义上来讲,这种造型的出现,显现了先民们的原始科学探索。另外,圆形等几何图形的应用,丰富了造型语言,增强了形式美感,具有了艺术欣赏性。这种造型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指导下,使器物既有严密的条理和结构,又使器物充满了节奏感和运动感。浅析彩陶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41、彩陶造型体现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原始彩陶造型中,还有大量的附件,如盖、耳、鼻、足、座等,这些造型附件的产生和装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器盖的应用,完全是出于为了保护器内所盛之物的干净清洁。器耳为了系绳子的需要而设置的,以便于提携。但安装的位置却有很大讲究。例如,在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尖底瓶(图一),是一种汲水用具,其造型特征底尖、腹深、口小,而瓶的双耳,安装在瓶的腹径最大处。这样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力的平衡原理,使瓶盛水后重心不断变化,仍能保证瓶口不断进水,待水将要满时,瓶身又会口部自动向上,就是瓶满向上提瓶时,瓶身也不会倾斜。又由于小口尖底瓶的体积小,往上提取既稳妥有省力方便。如果用其他平底类的器物取水,如陶罐陶盆之类的,它不会自动倾倒沉入水中,像我们今天用提桶在深井中提水一样,必须抖动,甚至反复抖动手中的绳索,平底器物才能倾倒装水。两者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汲水器物尖底瓶的优越性和科学性。而在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背水壶,是一种背水工具,造型侈口、高颈、圆肩,球形的腹部一侧拍平,在肩部两侧偏于拍平的部位安装两个宽带式系耳。背水时,腹部拍平的部位靠近背部,而且背绳也能贴着人的背部。这样较为省力,人也能感觉比较舒适。无论尖底的设计,还是器耳安置位置的设计,都体现了先民们的科学意识和审美情趣,另外,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器物造型质朴、淳厚的艺术特征。原始社会人们以狩猎为生,所以在原始器物造型中动物的形象必不可少。在山东泰山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狗形鬹(图二),其整体构思是将一件具有实用性的器物塑造成狗的形象,在这样的创意指导下,器物造型可爱。器高21.6厘米,长22厘米,其原型似狗,圆面耸耳,耳穿小孔,鼻子拱翘,小口大张,四足粗短,短尾上翘,背部有提手,把手与尾巴之间有一筒形注水口。巧妙地利、(图一)尖底瓶(图二)狗形鬹浅析彩陶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5巧妙地利用了狗的机体结构,将狗的嘴部做出水口即流嘴,背部的筒形口为进水口,狗的腹部为盛水的容器,狗腿为器物的四足。狗头的后部与进水口之间有一提梁,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原始人们造物的科学意识。彩陶是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史上原始时期最突出的品种,它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器物的造型结构反映着人类社会艺术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器物的造型,一方面是为了更方便的烧煮食物,便于储存和搬运粮食和水,如各式盆、罐、尖底器等。另一方面器物造型结构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地理、气候、信仰等的不同,器物造型的形式和风格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些体现着科学技术和审美情趣对器物造型的影响。2、彩陶装饰体现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在原始社会,彩陶是一种卓越的创造。原始彩陶的装饰题材是非常丰富的,这些题材有些是原始农业、畜牧业生产的反应,有些是先民们生活的写照,有些则是具有原始图腾、族徽符号的意义。原始装饰题材的开拓,对后来器物装饰题材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它在力求适应造型、美化造型的同时,还能起到加固陶坯的作用。彩陶的装饰位置,一般都与器皿的使用条件相适应。他们把装饰纹样描绘在器物的肩部与腹部,以使人们能够最大限度的、更方便的欣赏它。如彩陶盆把纹饰画在盆壁的内侧偏上部位,而不是画在盆底;彩陶罐大都装饰在罐体的肩部,而彩陶钵大都装饰在钵的内侧。都特别注意视线的接触面。从纹饰的装饰位置,他们在追求艺术效果的同时,更好地把握了科学的尺度。装饰纹样根据器皿的不同部位,运用不同的装饰花纹。在口缘部位多为斜面,为了表现这种外倾斜的力度,多采用锯齿纹进行装饰;在腹部的下段,器体一般向内收缩,多采用垂幛纹;而在腹和肩的主要部位,则主要采用较大的圆圈纹、葫芦纹、网格纹等进行装饰。在装饰布局上,注重装饰的整体效果,同时也注重了不同视角的视觉效果。例如,彩陶罐从侧面看,是一种有变化的连续图案,而从俯视的角度看,则构成一个圆适合图案。他们创造了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这些图案构成手浅析彩陶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6法,大大丰富了装饰艺术效果。尤其是几何纹样的应用,显示出了造型的丰富、线条的流畅、色彩的鲜明和对图案组织结构的把握。这些装饰手法,使得装饰效果既严谨,又充分显示了器物的造型结构。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与艺术相结合,让我们领略先民们聪明智慧的一面。原始陶器,在装饰上还运用了一些形式美的法则,如各种对比法,又动静的对比、曲与直对比、虚与实的对比,产生了丰富多变的装饰效果。在装饰构成中,主要采用了均衡、对称的手法,很好地处理了变化与统一的关系,使彩陶艺术在呈现出一种粗犷、稚拙、流动的艺术美时,又具有了一种秩序、条理、和谐的装饰美。这对于现代装饰的影响和启示也是非常大的。这些形式法则今天我们依然在使用,这些形式法则是历史的沉淀,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成果。另外,色彩在彩陶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彩陶装饰中主要采用了黑、白、红、橙四种颜色,这四种颜色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装饰上非常醒目,装饰出来的艺术效果浓重,为形成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装饰色彩美奠定了基础。3、彩陶烧制体现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制陶工艺的技术也在提高。这一时期采用了封窑技术和轮制,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陶器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普遍流行地下式的横穴窑、竖穴窑。从无窑到有窑,虽然仅仅是陶坯已不再“裸烧”,但对烧成工艺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飞跃。首先,封窑技术的应用,室内温度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陶器的烧结质量,烧成的陶器具有坚固的形态和坚硬的质地。其次,可以通过陶窑在烧成过程中调节不同的烧成气氛,如还原气氛或氧化气氛,从而使陶器获得不同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