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沱江上游的水土保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析沱江上游XX段的水土保持经济与环境二者相辅相成,经济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环境质量,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沱江上游的水土保持如何,直接关系着沱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是建设、保护和捍卫沱江上游生态系统,使之形成生态平衡,使长江中下游免受环境恶化危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水土保持现状由于受地质、地貌、气候因素影响以及人口密度大、土地垦植程度高、林草覆盖率低,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和森林的过度砍伐,造成目前沱江上游段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耕作条件脆弱。全县耕地面积79.08万亩,农业人均耕地1.07亩,1988年农业总产值8.5亿元,粮食总产量37.19万吨。由于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山、丘、坝皆有,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但在发展建设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旱灾、洪灾不断发生。如我县沿河低洼处和丘陵山区,几乎每年都要遭受洪水和干旱、泥石流的威胁,,致使水利工程和道路毁坏严重,河流、塘、库、堰淤塞,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大面积农作物受灾,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二是丘陵山区土地、坡地、瘦地矛盾突出,绿化相对较差,大于25度的坡2耕地还有4万亩,水土保持能力较弱。2、生态体系尚未形成。全县拥有林地面积42.51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29万亩,占林地面积7.7%。在有林地中,用材林0.09万亩,占2.7%;薪碳林3.2万亩,占97.3%;绿化覆盖率达到24.53%。目前绿化水平不高,疏林地和幼林地还有17.92万亩,森林生态体系尚未形成,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整体生态功能不强,生态效益比较低。3、水土流失严重。据省最新遥感测算,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539.62平方公里,占总幅员面积的46.7%:轻度流失面积28.3平方公里,中度水土流失面积336.16平方公里,强度水土流失面积174.89平方公里,剧烈水土流失面积0.2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居全市之首。全县水土流失以片蚀、沟蚀为主,年侵蚀总量204.94万T,平均侵蚀模数据4536吨/平方公里.A,属强度侵蚀区。4、沱江上游段历史上洪患频繁。首先,由于沱江上游地处鹿头山暴雨区,上游缺乏拦洪蓄水工程,植被破坏严重。加之由于上游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短期行为,盗伐林木,无序采伐,使上游植被人为破坏较严重,植被的蓄水能力降低,上游降多大雨,沱江就涨多大水。其次,赵镇和沿江两岸地势低洼,处三江汇合处,其中,青白江(中河)上游,沿河接纳南溪口,挨山河、土溪河、大悲堰等排滞的洪水,常与区间雨量汇集,遂致洪泛频繁,县境内河边深泓线左右摆动,造成九处急湾死角,河床淤塞严重,一般河岸仅双河底高四米,汛期常出险情。第三,峡峡口狭窄,3造成洪水阻滞。峡总长12公里,平面上好象一个拉长的S型,河床狭窄,最窄处仅宽50米,沱江上游如发生大面积、高强度的暴雨,产生的径流将集中汇于赵镇,水不能迅速宣泄,从而造成水灾。二、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因素。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包括地质、地貌、植被和降雨因素。我县地形复杂,地貌形态多样,地面高差较大,切割严重,坡高山陡,坡地众多。龙泉山低山谷的中部为龙泉山背斜所据,边缘尚有龙泉山东坡断裂和西坡断裂;区域构造属川西褶皱带的东支构造,出露地层为白垩系天马山组砂、泥岩,构造不发育,地层产状平缓,在宽缓沟谷中坡积、洪积粉砂淤积。出露的砂岩、泥岩,岩性松散、软弱,易于风化,保水和抗蚀能力弱。森林覆盖率不高,且分布不均,土壤裸露面大,保持水土的效益低。雨量分布不均,常年出现冬干、春旱、夏涝,年降雨量约80%主要集中在7—9月,形成地表径流大,土随水而流,这些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由于历史原因,县龙泉山区森林资源大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密度700多人/km2,人多地少,林粮争地矛盾十分突出。现农民耕地基本无新垦余地,大部分垦植的耕地均在陡坡上,土层薄,土壤质地差,抗旱保水保肥能力差,粮食产量低。山丘区的坡耕地大部分采取顺坡种植,在土地资源利用和作物布局上,结构比较单一,重用轻养,加剧了土壤的板4结化。基础建设加快,忽视水土保持,一些单位和个人在从事开挖、采掘、修建等过程中,乱堆、乱倒废渣、弃土等,又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恶果主要表现在破坏了土地资源、危害了河道、水利工程和农田设施,威胁着工业和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加剧了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发生。三、水土保持对策1、明确目标,合理规划。按照中央、省、市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改善龙泉山脉生态环境为重点;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施综合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相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成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做到大、中、小相结合沟坡兼治,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防治体系;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使水土保持建设与地方经济有效结合,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根据县情,从2000起至2030年,对全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分别作出近、中、远期规划。主要治理任务有:造林1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4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种草2万亩,发展生态农业10.62万亩,完成坡改梯35.4万亩,沃土工程30万亩;修建沿山沟及坡面排水沟684公里,建蓄水池6954口,拦沙坝684座,沉沙凼41089口,谷坊整治1370座,塘堰整治2740口,喷灌设施680处。52、制定技术规范,把好质量关。按照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认真作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范化工程设计,各项工程按设计要求施工,并严格实行“三制”,建立工程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和奖惩制度,严格把好质量关,使工程达到高质量、高标准的优质工程要求。3、加强已建工程的管理与维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完工后,提请上级验收,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运行管理、维护工作必须跟上,管护区内各项工程健全制度,分项管理,任务落实到责任人,使已建工程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达到建设前的预定目标,控制水土流失量,防止人为水土流失发生,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在治理区域内组织有一定专业技术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程维护队,维护工程的安全运行,延长工程使用年限,使工程发挥良好的长期效益,更好地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服务。4、上游保护植被,兴建拦洪蓄水工程。县的洪水主要来自上游,其中60%来自北河,解决洪患,从根本上讲要全流域统筹治理。首先,在上游绵远河、石亭河的出山口兴建大型水库。20年前四川省曾计划在绵竹兴建青平水库,后因技术、资金、地质条件等原因至今未付诸实施,如果能在上游绵远河、石亭河出口兴建大型水库,拦洪蓄水,拦洪削峰。其次,在上游山区搞好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上游的洪水,在短时期内难以用工程措施加以控制,重点应放在非工程措施上防御洪水,即搞生物防治和农耕防治。生物防治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种草,25度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或恢复植被,不予耕种,杜6绝开采20度以上坡地。农耕措施主要是水田改土田,25度以下坡耕地改梯改土,纵坡耕种植改为横坡种植,或高带状耕作(25度以下),拦蓄水土。田间工程措施,是修筑拦河堰、排水沟、蓄水沟、沉砂凼、沿山沟,有效遏制大部分水土流失。再次,上游修铁路、公路、采石场等要采取补救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5、加快江河治理,加强江河管理。治理的重点是北河,治理的方针是“调整流态,保护河带,疏通河道,清除河障”。对不同河段、河岸的堤防,可采用不同的防洪标准,可选择部分河段修建缓坡式生态河堤。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障碍物要坚决清除,对破坏防洪工程的行为要坚决制止。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依法管理河道,规范河道采砂,限制采砂船在河道内取石挖砂,保证护堤工程安全。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