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南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海南大学海洋学院2014级黄宏斌海南地处热带地区,具有形成复杂海洋生态系统的地理优势,是我国热带海洋资源最富有的地区之一。海南对生物多样性贡献巨大,但生物多样性面临各种挑战,必须采取多项措施保护海南宝岛的生物多样性,以实现我省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一、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海南省优良的渔场有北部湾渔场、清澜渔场、三亚渔场、西中沙渔场和南沙渔场,渔场面积超过140万平方公里。据估算,整个南海最大持续渔获量为420多万吨,拥有各类海洋生物3000种以上,其中鱼的种类超过1500种,有经济价值的200多种,贝类有400多种,藻类有100多种。浅海重要鱼类有40多种;有大量珊瑚,还有海龟、玳瑁、贝类、虾蟹、海藻等,构成热带海洋生态系统。二、海洋渔业资源面临的威胁(1)围海、填海等工程建设的影响土地日益稀缺的背景下,海南沿海围海、填海等工程建设,违规建设现象严重,至2007年底,全省共批准围填海项目180项、使用海域面积2031.84公顷。由于海岸线都被垂直建筑取代,使可以平衡海洋生态的海洋生物无法栖息在海岸边,由于过度的填海还导致一些港湾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浅海滩涂、海湾、珊瑚礁、产卵场、孵育场等生态系统碎化、退化和完全丧失,给生物多样性带来毁灭性的威胁,不仅物种个体丧失,而且生态系统多样性遭到破坏,生物资源补充群体减少甚至失去生存空间。(2)海洋污染日益加剧的影响近年来我省海洋环境面临污染严重并不断扩大,氮、磷等营养盐污染明显,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不断加剧的问题。陆源污染物和海上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已使沿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海域的有机污染加剧。(3)过度捕捞的影响过度采捕海洋生物锐减,许多种类甚至濒临灭绝。近年来受市场需求的驱动,我国南海的捕捞强度明显加强,加之环境恶化,鱼类有个体变小,数量减少的趋势,甚至有些物种很难见到。目前我国南海区过度捕捞现象较为严重,捕捞强度成倍超过南中国海的资源承受能力。在高利益诱惑下,我省许多重要的经济海藻如石花菜、羊栖菜、麒麟菜等由于掠夺性的采收,资源被严重破坏。(4)海水养殖的影响当前海南蓬勃发展的海水养殖业给近海海域生态造成较大影响,养殖生产中种苗的生产、投饵、排放和养殖种逃逸均对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海水养殖对天然种苗的巨大需求常常对天然种群造成不利影响,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围海建池塘养殖将可能对沿岸潮间带生态系统构成巨大的压力,导致海草床或珊瑚礁生境的直接的破坏。由海水养殖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容易引发赤潮的发生。(5)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外来入侵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排挤本地种;或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扼杀当地物种;或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使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甚至濒危或灭绝。当前,海南局部地区兴起的小龙虾人工养殖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应适当引导和规范其发展,防止对当地生态状况造成不良影响。三、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措施(1)加大宣传力度,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的实施,对我省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要求采取强力措施,抓好贯彻落实,切实保护好海洋环境。一是加强宣传。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深入重点渔港、渔村、涉海企业广泛宣传,扩大宣传影响,让海洋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二是加强监测。积极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每年制定工作方案,对近岸海域水质进行3次基本站位监测,对浅海沿岸养殖区进行水质监测,对赤潮、海洋污染事故等进行应急监测,为政府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为执法检查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是加强执法。围绕海洋倾废执法、重点排污口监管、非法占用海域、非法捕捞等重点,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2)建设海洋保护区,保护海洋生态为科学、合理、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促进保护区内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的恢复,政府主管部门要监督管理好我省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一是加大日常巡护管理力度。防止未经批准的单位和个人在保护区内擅自开展捕捞等活动,使保护区内的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二是积极摸清保护区内渔业资源现状。组织专家学者对保护区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保护区内的海域环境质量、沉积物环境情况、海域生物资源状况等。通过开展保护区本底调查,掌握了保护区内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和种群结构以及渔业生物学的变化,为科学管理保护区提供了依据;三是积极争取各级各类项目资金进行生态修复,加红珊瑚、白蝶贝等物种的恢复力度。3、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海洋生物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和多样性,使得海洋生物资源可以不断地繁衍下去,但是海洋生物资源同样很脆弱,如果遭到不合理、不科学的开采,就会使得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甚至会使一种生物灭绝并产生连锁反应。因此,我们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有力地保护海洋生物资源。?4、加强科技水平,利用高新技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有些技术上的不足使得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难度很大,也会让海洋生物资源被浪费。因此,我们应当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的技术水平,利用高新技术更科学地保护海洋生物资源,而加强科技能力的同时,也能更优化地利用海洋生物资源,避免过多的浪费。?5、加强国际合作,全世界共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因为海洋生物资源遍布全球的所有海域,而海洋生物资源又存在无主权性,这就使得全球各个沿海国家不得不都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加强这方面的国际合作就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其中的问题,提高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效率。海洋生物资源对人类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从以上的五点出发去保护海洋生物资源,还应该从身边的事做起,从每个人做起,做到真正的爱护海洋生物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二、近海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趋向恶化?陆地上的污染物和海上的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已使中国沿岸海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海域的有机污染加剧。近岸海域有机物和无机磷浓度明显上升,无机氮普遍超标,近海海域的富营养化比较突出,赤潮发生频率不断上升,渔业水域污染事故不断增加,水生生物的主要产卵场和育肥场功能明显退化,水域生产力急剧下降。近海局部海域的污染和不合理的滩涂开发、围海造地等已严重影响到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和繁衍,某些严重的地区已出现渔业资源枯竭和滩涂养殖场荒废等现象,直接危害到了沿海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居民的生活环境。?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1953-1970年,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是工厂在生产有机产品过程中,排出含汞废物。这些有害物质流入海洋后,逐渐在鱼和贝类体内富集。最后导致100多人严重中毒,并先后死亡。?(二)缺乏科学指导下的宏观调控,对鱼类的过量捕捞?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着严重的“无法、无序、无度、无偿”的问题,造成生物资源正在迅速流失,沿海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了大规模、严重的破坏。随着海洋捕捞业的失衡,甚至是大量捕杀的产卵群体和幼体,破坏了种群补充和资源再生,导致近海的渔业资源严重衰落,特别是许多优质生物种类受到严重破坏和消失,人类无法继续利用。中国海域的重要经济鱼类资源近二十多年来已经出现了衰退现象。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以及其他经济鱼类等资源出现全面衰退,使我国东海舟山一带几乎形不成渔汛。鲐鱼、梭鱼、鲈鱼等传统捕捞对象也相继受到破坏。潮间带贝类资源也因采捕的过度和环境污染的严重,许多种群难以生存,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养殖的过度化造成了有机物的污染和高营养化,使得甲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生物群落结构改变,造成养殖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三)人类活动致使大量水生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水利水电、交通航运和海洋海岸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水域生态也造成了不利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不断恶化,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濒危程度加剧。??三、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一)法制上,健全国家海洋资源综合管理机制?1.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专门立法,使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有法可依。建立国家海洋法律制度,完善海洋综合管理法规,制定《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法》、《海岸带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资源开发基本法》和《海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2.健全海洋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即在制定法律法规的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的立法。?3.提高海洋行政执法效率,建立健全统一的各部门协调机制。?4.加强海陆一体化管理,防治海洋污染,从源头改善海洋环境。?(二)经济上,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1.严格控制过渡捕捞,保护近海、浅海渔业资源,积极开发外海、深海渔业资源,稳步发展远洋渔业。?2.加强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防污管理,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管理者,进行防污教育,增强其防污意识,提高除污救灾技能。?3.合理规划沿海城市工业区,做好污水净化的监督,同时认真合理规划沿海旅游区开发,不过度开发沿海旅游资源,不过度接待游客,及时清理沿海垃圾。?4.全面贯切“科技兴海”战略。???-?3?-?(三)加大对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要大力增强人们的海洋意识,增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既要使人们知道和了解海洋是资源的宝库和潜在的优势,真正认识到海洋资源的价值,更要使人们明白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还要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只有做到“靠海吃海,又养海护海”,才能使海洋资源长久持续地为人类造福。?(四)推进科学养殖,优化养殖生产结构????制定和完善水产养殖环境方面的技术标准,强化水产养殖环境监督管理。根据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养殖布局,科学确定养殖密度,优化养殖生产结构。实施养殖水质监测、环境监控、渔用药物生产审批和投入品使用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水产苗种监督管理,实施科学投饵、施肥和合理用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建立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积极推广健康和生态养殖技术,减少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五)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生存环境?1.制定黄海、东海、南海大海洋生态系监测与保护行动计划,与其他国家共同合作,加强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管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2.大力开发海洋养殖资源,在巩固和提高现有优质品种的养殖水平的同时,开发新的养殖品种和高产低耗养殖技术;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经济刺激手段,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捕捞资源,积极支持开发潜力资源;进一步完善各类渔业的法律法规,促进渔民参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使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法制化,专业化,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开发与利用公海的生物资源。?3.继续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的海洋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保护南海和东海南部珊瑚礁和红树林资源及其生态系统。?4.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六)保护海洋环境,减少海域的污染状况?1.控制沿海城市对海洋的污染排放,实行对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确定沿海排污口的数量和可接受的排放水平,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采用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对海水的污染;排入河流、港湾和海洋的城市污水至少采用一级处理或适合特定地点的其它方法;减少有可能引起沿海水域富营养化或赤潮的氮磷污染物的排放;推广使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的农药、化肥或者农家肥,生物肥料,减少农药、化肥的流失,并考虑禁止已证明对环境有害的化肥、农药的使用;开发并实施无害环境的土地利用技术和方法,减少水道和港湾产生污染海洋环境的数量。?2.海上污染活动的控制与管理,要求海运业或海上活动(如开采石油)作业者具备防治油污染和核放射事故的应急能力和设施;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沿海生态系统;评估和制定近海石油和天燃气开采的环境影响或可持续发展影响及其控制措施;设立收集船只的废油、化学品废物和垃极的设施,逐步禁止在海上倾弃和焚烧危险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