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这必然的过程中,环境问题成为困扰人类十大问题之首,所以人们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以解决城市现代化给我们带来的困扰。但是生态城市建设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既使城市在规模和经济上的得到发展,又可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终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生态理念“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也是我们东方整体性思维的重要来源.它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类要顺其自然行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敬畏天地自然.不违背天命。因为天地自然与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天人合一“思想,相对于当今科学而言,它是一种科学的、理性的世界观.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系统的思想。中国学者董宪军在其著作《生态城市论》中的定义,“生态城市即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人类居住区”。其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质及特征包括五个方面:“自然、区域、高效、和谐、人本“等。其实.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其思想内涵恰恰与上述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二、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2.1城市生态学理论城市“生态学”是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1925年提出的。城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科学。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2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领域的应用而提出来的,这是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观,是在充分认识到城市在其发展历史中的各种“城市病”及原因的基础上,寻找到的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即它在强调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质量的不断提高。包括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生态结构质量、城市建筑的美学质量、城市的精神文化氛围质量等方面,最终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内涵丰富,同时又具有层次性、区域性等特征。2.3城市生态规划理论涉及到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致力于将生态学思想和原理渗透于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和部分,并使城市规划“生态化”。同时,城市生态规划在应用生态学的观点、原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不仅关注城市的自然生态,而且也关注城市的社会生态和经济生态。此外,城市生态规划不仅重视城市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还关注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关注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这些也正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目的之所在。因此,城市生态规划理论应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2.4生态文明理论生态文明城市是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综合文明的载体,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城市。生态文明城市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是和谐与统一的关系。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依托和条件,物质文明是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保障,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灵魂和核心。三、生态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3.1水污染问题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3.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资排人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3.3垃圾泛滥成灾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雅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四、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4.1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和垃圾收集及处理系统是生态城市建设最基本的要求,一直是很多我国大中小城市,尚未彻底根本治理的顽疾,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城市。污水厂选址和管网建设时要统筹考虑中水回用问题。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要密闭、压缩、集中分类处理,不是简单回收抛弃于郊区露天垃圾场,而造成农乡环境二次污染,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吸收社会资金,开发再生资源公司综合利用。可建垃圾焚烧发电等多种模式。4.2营造城市清洁能源系统城市耗能是世界能源消耗主力军,也是造成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力量。应推广天然气、太阳能、电能、风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工厂烟气脱硫脱硝,因该纳入行业规范化,不再是简单的摆设装置,应该由政府职能部门,加装电子远程智能监控设备统一集中规范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城市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建设智能电网,为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和电动交通系统提供便利;全社会各业应把节能放在第一首位。此外,也可多方面利用热泵技术,开发地热、风能、余热利用和储能技术等。4.3推行生态建筑新型节能严格制定节能标准,对开发新型建筑材料技术的公司应给予奖励和扶持,某新型建筑节能产品如能获得广泛认可,政府因该纳入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和使用过程中,对老建筑节能改造给予资金补贴。此外,完善供热、供水、供电的分户计量,利用经济手段鼓励节能节水。4.4规划绿色高效的公共交通建设城市应以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导,对铁路、地铁、轻轨、快速公交、停车场等系统进行全面规划、科学布置,形成方便快捷、高效人性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利于居民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同时通过道路交通管理系统,保持交通通畅,优先发展环保型汽车技术,减少机动车尾气和噪声污染,降低交通碳排放,鼓励人们在短距离出行中选择自行车和步行方式。4.5利用生态城市水系水是人类重要的宝贵资源、生态之魂。生态城市的水系既包括各种自然和人工水体,也包括给排水系统。居民生活用水推广发展节能设备,公共场所应推行无水化新型技术。将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和节水、节能紧密结合,大量的使用“再生水”。城市规划建设,应该要特别重视增加透水地表面积,就地渗蓄,减少地表径流,恢复植被及修建蓄水池塘、洼地等人工湿地,确保充分利用淡水资源。五、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在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将低碳经济与生态优先运用中,建设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全新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自然生态环境规划设计自然生态环境规划设计首先遵循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将人工环境融入自然环境,合为一体,继而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利于减少自然灾害,节约建设投资,同时对改善生存环境,调节气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内部保留原有河流、湖、塘等,并开挖部分人工河道,保留原有河岸,并且一定要做好绿化措施。5.2人口容量规划设计生态城市人口容量规划设计需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人均耗水量指标法、人均粮食指标法等方法来确定最佳人口容量。随着近年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人口大量涌进城市,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对城市用地、能源使用以及城市用水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进行城市人口容量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结合国内外先验经验,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综合分析城市空间布局、交通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等对产业以及人口碳排放量的影响,规划合理的城市布局、土地分配方式以及交通发展模式等,最大化的降低碳排放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态城市发展综合考虑人口因素,合理布置人口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规划最优人口容量。5.3城市绿化系统规划设计城市绿化系统规划设计可结合城市景观设计进行,绿色植物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营造适合人类生活工作的优美宜人环境。城市绿化规划设计可采用公园绿地、街道绿化、湖泊、河道绿化等,在结合城郊防风林、防护林,农田等共同规划,构建绿化系统模式,同时要求合理配置植物,从植物特性、间距大小、高度搭配等因素综合分析,推广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将城市与森林结合起来,建设生态健康城市。5.4建筑、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生态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主要结合当地城市的气候、地理、地质条件等,合理分配建筑空间布局。在建材选用上严格按照要求选用无污染、安全可靠的绿色建材,综合运用各种低碳建筑技术,包括屋顶、门窗节能技术、照明节能技术等先进的节能技术,尽可能利用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同时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要涵盖能源供给、交通工具以及道路建设。将交通工具逐渐转移到低碳、节能的新型交通工具上,例如在各个城市正在普及使用的电动公交车。引进先进的能够处理大型交通工具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技术,解决交通污染。在能源使用上,研发新能源代替石油,或者采用低污染能源代替汽油、柴油等,例如目前小型车采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为燃料。同时还可根据城市交通状况以及能源结构,对交通行业征收碳税。在全社会提倡出门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还城市一点空间。在道路建设上,采用功能重构的道路布局模式。六、结论生态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需要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为基础,创造优美宜人的良好生态环境,同时这也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通过研究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须严格遵循的原则、以及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明确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将生态环境、低碳经济等理念严格充分的贯彻下去,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为人类、自然的和谐共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谢谢观看!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