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常识技术手册第二课眼屈光与调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7页第二章眼屈光与调节第一节正常眼的屈光、调节与辐辏一、眼的屈光系统人的视觉器官由两系统组成,即屈光系统和感光系统。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起屈光成像的作用;感光系统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中枢,起物像传导作用。小儿眼屈光与视力均有个发育过程,故具有不稳定性及可变性。屈光沿着远视——正视——近视的方向变化,远视实质是眼发育不全,而近视则属一类眼过度发育。二、调节与辐辏1、调节:当眼睛注视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韧带松驰,晶状体变凸,因此屈光力加大,使近处物体落在视网膜上。反之,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韧带紧张,晶状体变平,屈光力减弱,使远处物体落在视网膜上。人的眼睛就是通过睫状肌和晶状体的一张一弛来适应物像变化的要求,这就是眼的调节功能。调节功能增强,即会产生调节痉挛或调节性近视,也叫假性近视。调节功能减弱则表现看书吃力,也叫老花眼。三、正视眼1、定义:眼在静止状态下(无调节作用时)来自外界5m远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恰好成像在视网膜上,此屈光状态称为正视眼。凡远、近视力均不小于1.0时,可看作是正视。通俗的理解正视眼指“视力正常,屈光正常。”2、正视眼的发展:人出生时为远视眼,日后均有一个向正视眼转化的过程。资料显示:婴儿从6个月起,屈光不断正视化,1岁时为远视02;以此递增:2岁时为04;3岁时是06;4岁时是08;5岁基本是10;一般到7岁时停止。第-2-页/共7页儿童视力随年龄增长阶段性发育状况表年龄:2-3个月4-5个月6-8个月9-12个月1岁2岁3岁4岁≥5岁15岁视力:0.01-0.020.02-0.050.06-0.10.1-0.150.20.40.60.81.01.5眼轴:17.7mm18.5mm(20.3mm)22.2mm第三章非正视眼之近视1、近视眼的定义眼在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称为近视眼。近视指远视力低常、近视力正常的一种现象,即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2、近视眼的分类2.1、按程度分:1)、儿童:轻度近视眼(屈光度≤-2.00D)中度近视眼(屈光度-2.25至-4.00D)高度近视眼(屈光度≥-4.25D)2.2、按调节作用参与的多少分:1)假性近视:假性近视的发病机制与睫状肌的调节过强有关,称之为调节性痉挛近视或功能性近视。成因是长时间看近物,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引起调节紧张、痉挛;因而在长时间阅读、写字后转而看远处时,无法及时放松睫状肌,造成头晕、眼胀、视力下降、看远变模糊现象。由于眼睛屈光力增强、睫状肌僵化,视远物不清,这种暂时性的现象就叫假性近视,常发生在四五岁的幼儿或小学生身上。一般来说,如果上述情况连续10-30天,就有可能出现假性近视;但假性近视在50-100度时,大多只是调节痉挛,没有眼轴前后径过长的问题,只要睫状肌放松后,即可化解。此类眼睛一般不需配戴眼镜,康复效果90%可达1.0以上。2)混合性近视:也叫屈光性近视。假性近视期间调节痉挛没有及时得以缓第-3-页/共7页解,引发晶状体前凸,角膜曲率过大,造成屈光系统能力过强成为屈光性近视,同时有假性近视的功能性因素又有屈光系统的改变。这个时期的屈光度通常在100—300度之间,通过睛博士综合理疗康复后可提高视力,并降低屈光度。此阶段尚能将近视恢复到正常视力,如在此期间还没有及时控制发展或不采取治疗措施,必然发展为真性近视。3)真性近视:此类近视眼的病因多数与眼球的前后径发育过长有关,即轴性近视。民间对于此种近视往往以佩戴眼镜的方法进行矫正,长期下来也会影响到眼球的发育,使得眼轴每年增长,如果眼轴前后直径由24毫米拉长至24-30毫米,成为变形球体,就可能产生1000度以上的近视(每延长1毫米=300度的近视)。若不进行有效的矫治,视力只会越来越差,发展成病理性近视,以至引起弱视。此类近视康复需有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否则会前功尽弃。4)高度近视高度近视通常指的是屈光度超过600度的近视眼。普通的近视眼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很有关系,如果在这段生长发育时期不注意视力卫生,过度应用调节,长年累月必然影响眼球发育,导致眼球前后径变长,近视度数不断加深。一般近视眼到20岁左右就比较稳定了,且度数都在600度以下。而高度近视眼则不然,有的人25岁以后还在继续进展,甚至发展到2000度以上。高度近视外观看眼球很大,前后径明显变长,眼球后部向后扩大,可形成葡萄肿,影响视网膜、脉络膜的玻璃体的功能,导致视网膜变性,脉络膜萎缩,玻璃体液化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即使配了眼镜,视力也矫正不到正常水平。高度近视患者需定期检查眼底、视力和验光,同时不宜做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避免头部受伤等。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发生视网膜脱离。一般认为,高度近视的度数越大,眼底的改变也越明显,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性也越大。原因是高度近视眼由于眼球前后径不断增长,视网膜和脉络膜不能相应地变长,从而导致视网膜,脉络膜弥漫性萎缩,尤其是在眼球后极部和黄斑部更为明显。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状体当近视眼眼球增大时,玻璃体却不会增加,所以玻璃体不能填充眼内全部空间,出现液化,絮状混浊,随眼球运动活动度增加而形成眼前黑影,上下飘动使的常和视网膜发生粘连。当头部过多震动或剧烈运动时(如打第-4-页/共7页篮球),玻璃体动荡增加,视网膜常受到牵引而发生裂孔。当视网膜有裂孔时,液化的玻璃体就会进入视网膜下,形成了视网膜脱离,极易导致失明。3、近视的形成因素3.1、环境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学习环境不良;用眼方式不当等。3.2、营养因素:喜吃零食、甜食、患龋齿的青少年近视眼发生率高。营养缺乏可使眼球巩膜组织发育受到影响而变得软弱无力,经不住正常的眼内压力,进而导致眼轴拉长,引起近视。3.3、遗传因素:通过对家族、种族调查和双生子的研究,发现近视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内外大量调查证实,近视眼有一定的家族群聚性。双亲均为高度近视者(指屈光度在600度以上),其子代均会发展为高度近视;双亲一方为高度近视(指屈光度在600度以上),另一方为正视眼者,其子代患高度近视者占57、5%;双亲均无高度近视,其子代患高度近视占22、3%。有的人很疑惑,会说家长的高度近视都是后天形成的,并不是生下来就有近视,何况孩子生下来也不是近视眼,怎么会有遗传呢?从眼病的调查结果分析,有近视家族史的家庭成员,发生近视的比率比没有近视家族史的要高些,说明近视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近视的发生又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目前学者们都认为,近视属于多基因遗传,即病人有多个致病基因,但又有环境因素的作用,这在单纯性近视的发生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现象。环境因素包括照明不佳,不良的阅读和工作习惯,如长时间阅读和近距离工作,眼的调节肌肉处于持续的紧张收缩状态,进而调节能力减弱,而发生近视。但同样的条件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发生近视,而某些近视患者也并非做近距离工作,或很少阅读书报。可见,近视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对于高度近视则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引起的。即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注意:这里指的是高度近视!)患者,其子女患高度近视的发生率是100%,如果双亲中一方为高度近视,另一方是基因携带者(无近视表现),则子女高度近视第-5-页/共7页的预期发生率是50%;如果双方均无高度近视表现,而只是基因携带者,则子女高度近视的发生率是25%。简单的说:在父母孕育孩子的时候就已经是高度近视者,孩子就有基因遗传,眼睛抗疲劳的功能特别的弱,就像有些孩子生来体弱一样的道理,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眼球的发育会比别人快,而产生眼轴过长,甚至年纪很小就高度近视,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度数也不断地加深,很难控制。4、近视的危害可以说,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近视的危害在于“看不清远的东西,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但现实绝不仅仅只是如此,实际上近视眼的危害主要体现于并发症,例如: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混浊、飞蚊症等。在儿童时期近视眼未及时得以矫正及控制,可直接引发后期视功能低下,引起并发症。5、近视的康复5.1、传统方法康复近视的优劣:著名眼科医生,研究员徐广第教授在《青少年近视防治》一书:“只要孩子有100度以上的近视度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眼轴延长。眼科临床认为,要确定某种方法可以治疗假性近视,除远视力提高外,还一定要测定经过治疗后眼屈光度较实验前是否有所降低,才可肯定诊治方法是否有效。”一、传统的近视镜只能起到光学矫正作用,没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且明显存在着越戴越深的功能缺陷。二、采取口服药物、按摩等治疗仅仅在全身调理和解除睫状肌痉挛方面有一定疗效,使部分假性近视患者(指还未产生近视度数)提高视力,但对于已经有近视度数的近视眼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近视眼的屈光状态,更不能改变眼球前后径过长的问题,疗效不能巩固,视力极易反复,效果无法令人满意。三、如果到某视力保健服务店去接受按摩等服务,孩子眼睛对按摩产生依赖,虽暂时缓解眼部疲劳,可一旦停止就会出现“做时有效,停止后无效”的现象。第-6-页/共7页孩子还要每天要花上1个多小时的时间在往返奔波上,耗时耗钱。四、激光手术疗法虽有短暂效果,但反弹性大,手术风险大,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手术和所有的其他手术一样,均属于创伤性治疗,术后并发症例如:畏光、易疲劳,视力反弹、角膜易穿孔破裂、晕光等。(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并发症在上权威网站有报道,可点击链接)。由于这种手术仅仅只改变角膜的曲率,切削角膜的基质层(将角膜厚度切薄),而对近视造成的眼睛其他组织结构的变化无任何作用,所以,手术并不能杜绝近视眼引起的并发症。五、OK镜对于近视并没有治疗作用,而仅仅是暂时的矫正。停戴后近视还会反弹,戴上OK镜,加重了角膜缺氧状态,局部抵抗力降低,而且镜片卫生护理不当则可造成角膜感染、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由于OK镜造成的绿脓杆菌及真菌性角膜溃疡在眼科临床中常能见到。严重者须进行角膜移植手术甚至眼球摘除。(关于OK镜在网站上有权威报道,可点击链接)屈光度的形成为眼器官器质性改变,人眼在20岁停止发育,在发育停止之前,人体形态均可逆转,类似于增高原理,也限制于青少年发育停止之前,故在眼球发育停止之前完全可对屈光度进行修复,每三个月均有不同效果,区别屈光性近视和轴性近视,效果各有不同。在此简单介绍屈光性近视和轴性近视之分: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眼睛的前端和后端:前端指的是眼睛的屈光部位:角膜、房水、晶体;后端指的的是眼睛的球体部位屈光性近视,指眼的屈光力增强但眼轴正常或基本在正常范围内,即眼的前端曲率有变化,而后端正常。屈光性近视常见的原因有:第-7-页/共7页A、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曲率增大造成的近视。如:角膜表面弯曲度大(圆锥角膜角膜膨出)或球形晶体,而使平行光束入眼后过早聚焦于视网膜前的近视状态。B、调节痉挛睫状肌痉挛,使晶体悬韧带松驰,晶体的屈光度增加,或由眼球挫伤后引起。以上A、B又叫曲率性近视C、由于房水、晶状体屈光指数的增高,屈光力增加,而使平行光束入眼后过早聚焦于视网膜前的近视状态。又叫屈光指数性近视:轴性近视,指眼其他屈光成分基本正常,但由于眼轴延长,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前而导致的近视,即眼的前端曲率正常后端延长。轴性近视是由于眼轴过长引起的近视,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高度近视多为轴性近视。辨别是否是屈光性近视和轴性近视可通过眼科常规检查——眼A超,检测出角膜、晶状体及眼轴的指数来区别。(参考资料)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大多数为混合性近视,即有屈光性近视成分也有轴性近视成分,屈光性近视不属于眼球的球体变形,而是角膜和晶体的曲率过大,通过睛博士近视理疗仪直接作用在角膜的前端,效果显著。而轴性近视是接合有屈光性近视和轴性近视的共同体,轴性近视属于眼球变形延长,故,对于轴性近视部分通过2个疗程(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