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学小论文第1页浅析社会公平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班级行升141学号4141204143作者潘虹丽摘要:20世纪70年代,国际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在西方企业家政府盛行的大背景下,弗雷德里克森坚持新公共行政的基本精神,关注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始终强调“公共性”与“社会公平”在公共行政领域中的重要意义。而强调“社会公平”,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新公共行政;社会公平;政府管理一、新公共行政学中“社会公平”的内涵效率与经济是美国公共行政的两大支柱。在《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弗雷德里克森认为,效率与经济固然是公共行政中不可缺少的支柱,但仅仅有效率与经济仍然是不够的,社会公平应该成为公共行政的第三根支柱。新公共行政的最大理论特征就是强调了社会公平在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地位。新公共行政认为,公共行政过程中的公平只有通过公民的参与才能确定,公共管理者也需要努力使社会弱势群体参与有关公共行政的对话。将公平作为公共行政的第三个支柱,这要求公共行政人员致力于更为合理地配置公共物品与服务,做那些缺少参与公共政策渠道的人的代表,追求公共利益,尊重个人的尊严并致力于维护其的权利。为了界定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弗雷德里克森提出了“社会公平的复合理论”。该理论区分了不同层次的公平问题,即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团体公平、公平的领域、机会公平。它还涉及代际公平的问题,认为考虑后代的利益是公共行政的责任之一。二、当前我国社会公平的主要问题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经历着转型期的阵痛,产生了各种矛盾与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在物质条件较为充足的当下显得更为突出。(一)收入分配不公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增幅惊人,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我国人均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十分显著,非但体现在城乡之间,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不仅影响我国的经济结构,更是行政组织学小论文第2页对社会公平的冲击,对社会稳定的威胁。(二)政治参与不公平实现社会公平,体现社会进步,要靠公民参与政治。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政治参与制度的设计也在不断完善,但实践中仍然存在公民参与度不高、参与渠道不畅等诸多问题。在社会阶层方面,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参与度较高,文化程度较低、流动性较大的群体参与积极性就相对较低,政治素养、参与平台、参与秩序等因素导致了这一不公平现象。(三)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不公平现象仍表现十分突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区域配置不均衡,教育机会公平难以保证等问题困扰着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四)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首先表现为不同群体社会保障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是现实可见的问题之一,农民群体始终没有完全纳入社保体系之中。其次,不同社会群体间社会保障享受程度不公平,如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之间的差距。中国公民享受社会保障的水平还很低,甚至中国卫生资源分配公平性在世界上排名位列倒数,生不起病仍是普遍现象。三、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社会公平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公共行政追求社会公平,具有实现人类社会的价值目标,维护稳定的社会环境,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保障政府对效率的追求等意义。为了维护国家的和谐稳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我国必须加快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一)推进政民主制度改革与建设现代政府职能是调整利益关系,解决社会不公的矛盾,发展经济则是市场各利益主体的事。调整利益关系的政府应是中立的,不求自身利益的。实现社会公平关键是加快制度建设,主要是政府职能制度化。制度要由法律确立和保证,而我国目前的立法状况是政府的权力大、责任小。公共行政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存在于制度公平之中,制度是否能够赋予公民平等权力是社会公平实现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司法公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才能完善民主权力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行政组织学小论文第3页(二)改进社会分配制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初期,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东部地区先富带动中西部后富的思想,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但目前国内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人为设置障碍,条块分割、地方保护、行业垄断、钱权交易等现象,阻碍市场流通,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公平竞争。政府应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实现市场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平等,进而形成全国统一、有序的市场,实现应有的公平。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使人民群众享受基本的经济公平。(三)完善以社会公平为取向的公共政策新公共行政追求政策公平,认为公共政策应当以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为价值导向,应当遵循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要求,保证最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能够进入政策议程。从理论上来说,只有公民广泛参与的制度设计才能真正体现公平,但结合我国国情,这种单纯的个人公平是不可能实现的,政府必须把握好这个相对公平的尺度,制定出真正满足绝大多数人需求的公共政策,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此基础上,兼顾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做出一定的政策倾斜,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种方式。(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就必须要创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制度,稳步推进城镇化,逐步建立各行各业、城乡一体的保险制度,使全社会不再因身份不同、地域不同而享受不同的待遇。再者需要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流程与结构。从体制、机制上促进全社会公平正义制度的建立,让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地享受到更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平,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五)关注代际公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公共行政中的代际公平问题是《公共行政的精神》关注的议题之一。这种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团体公平指的是社会群体或次级群体之间的公平,在处理代际公平问题时,团体公平是最合乎逻辑的一种方法。因此,在政策制定时,我们要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原则,从而为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持并发展已经建立的、较为成功的制度,为子孙后代延续合理的制度环境。参考文献:[1]沈荣华,魏刚.公共行政学世界百年经典原著导读.[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145-149[2]齐明山.公共行政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265-269行政组织学小论文第4页[3]何伟.社会公平的理论认识和现实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报,2013-10,5.83-87[4]金鑫.社会公平:新公共行政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J].社会心理科学,2009,2.24-25[5]李淼.西方国家维护社会公平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时代,2010,34.91-92[6]韩星.我国社会现阶段公平正义问题凸显的原因及对策.[N].山西党校报,2014,L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