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第二分校政治(科目)必修四学案编号11使用时间2011.10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第一框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导学案编写人:宋回强审核人:高二政治备课组领导签字: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及其两方面含义、矛盾动斗争性及其属性、矛盾普遍性的含义、矛盾特殊性及其三层含义。(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3)运用:列举生活的事例,分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矛盾原理及方法论2、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三、教学方法:1、讨论法、启发式、合作探究教学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四、教学内容分析:这一框共有两目。第一目,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矛盾的定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前途——矛盾的特殊性及其三层涵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一)知识网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矛盾特殊性原理及表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2(二)预习导读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和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2)矛盾的和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双方共处于一个;二是矛盾双方,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的倾向和趋势。(5)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以为前提,没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同一性之中,并为所制约,没有,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由此推动事物的、和。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即;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即。(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我们都要,,,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3)矛盾特殊性是指。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二是;三是。(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和、和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一方面,寓于之中,并通过表现出来,没有就没有;另一方面,离不开。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预习思考:(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什么?如何理解两者的关系?(2)简述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3)简述矛盾特殊性原理。(4)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论述: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建设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4、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几个包含矛盾的事例,如名言、成语、寓言或某一事件等。(写在下面)3课堂探究案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设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创设情境1、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学生所讲内容对错与否,教师暂不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在随后的教学中点评纠正。2、教师播放一段世界杯小组赛的比赛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并启发设疑:“谁来帮我分析一下,足球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讲授新课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的举例,概括出矛盾的含义。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看课本67页课堂探究,引导学生区分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问题探究: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自相矛盾》的故事。《韩非子》中有一寓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盾之说也。”问题探究:寓言中所说的“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漫画“他敢剪吗?”问题探究:1、他为什么不敢剪?2、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4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B.福是祸之所倚,祸是福之所伏C.失败乃成功之母D.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E.“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问题探究: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上面的话。在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时,要注意: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依存。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因而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就不能实现转化。创设情境: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了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问题探究:(1)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2)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3、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问题探究:那么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否等同于哲学上所讲的“斗争”?如果不能,那么这两者是何关系?请同学们再举一些例子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理理解解矛矛盾盾普普遍遍性性要要注注意意几几点点::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那么,我们怎样来对待这些矛盾呢?5多媒体播放:下面的漫画你能认出他们是谁?影星:成龙歌星:周杰伦节目主持:李咏影星:张曼玉问题探究:(1)看了上面四张名人的漫画,从辩证法角度,你发现了什么?(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都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成语?2、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它主要有三种情形:(特点)(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如农业、商业、工业矛盾不同,班里同学样子,爱好也不同(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如一个人的成长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多媒体播放)(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双方各有特点——关于“西部大开发”,东部是…;西部是…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多媒体播放:公孙龙“白马非马”的故事;漫画“吃水果”。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水果苹果、橘子、雪梨……马白马、黑马、黄马……(共性)(个性)问题探究: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你能举例吗?你是男性世界所有男性(个性)(个性)(共性)全球人类(共性)6你是女性世界所有女性(个性)归纳:4、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有重要意义。学生运用:请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道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随堂检测:1、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绝吃苹果、桔子、香蕉,并且喊:“我要吃水果。”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B.忽视了共性和个性的转化C.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2、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为清洁、方便的能源。这表明()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C.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能动作用3、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王安石的错误在于()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4、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A.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课后拓展案(一)单项选择题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从这句古语里,我们可以体会到()①事物是对立统一的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④事物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2、福楼拜说:“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世界上的事物各不相同B.世界充满了矛盾C.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D.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3、唐代诗人顾况曾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①矛盾具有普遍性②矛盾具有特殊性③规律具有客观性④事物的变化发展杂乱无章,毫无秩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下列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B.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C.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D.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凝固不变的(二)简答题(布置作业)背景材料:“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味道不上佳肴,一种颜色构不成绚丽,一种事物形不成丰富。有人认为:万物莫不相异,任何两个事物不可能有共同之处。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7导学案答案创设情境1、学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教与学、同化与异化、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