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子的设计美学思想TalkingaboutofLaoZi’SDesignAestheticThought摘要:自后现代主义出现后,人们越来越要求产品具文脉性、文化性,讲求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的融合。于是,越多越多的设计师把目光投向了本土的传统文化上。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道法自然、有无相生、虚实相生、意象等思想为中国现代设计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关键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有无相生;设计美学Abstract:Afterthemodernism,thepeoplerequesttheproductstohavetheculturetrait,contextualityandmoderntechnologytointergration.Therefore,moredesignersplaymoreattentiontotraditionalculture.LaoZiwasourcountryancientgreatphilosopherandthinker,whoproposedthattheuniverseandpeopleareone;theharmoniouscanexit;taoderivesfromthenature;ensgivesbirthtononexistence;emptinessproducessolidaswellasimageryandsoon.ThoseopinionsofferthedevelopmentofChinamoderndesignestheticsreferences.Keywords:theuniverseandpeopleareone;theharmoniouscanexit;taoderivefromthenature;ensgivesbirthtononexistence;designaestheti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道家美学思想的奠基者。老子的主要思想中审美和设计的论述虽不多,但却蕴涵诸多设计美学思想,至今仍可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此外,老子有关哲学和社会人生问题的许多一般性命题,虽然不是直接论述设计问题,却对现代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老子“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设计美学思想老子认为纯自然的状态是人类理想的状态,自然无为的原则是治理国家社会,使社会摆脱文明带来的种种灾难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因此老子就把“无为而无不为”的观念提升到了支配整个宇宙的高度,并依据古代已取得的自然科学知识,予以哲学的评论,并得出他所谓的“道”。道所具有的根本特性不是别的,正是“无为而无不为”。而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这一观念,并非完全是主观臆想的产物,而是在对人事和自然观察的基础上得来的。大自然中一切事物产生的变化都是无意识、无目的,但其结果却又都合乎某种目的。自然并没有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达到什么,但却在无形中达到了一切,成就了一切。“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不违背自然规律去追求自己的目的,就能达到一切目的。目的与规律的这种不可分的相互渗透和统一,正是一切审美和艺术活动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特征。世界上的一切美,如果不是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和谐的感性现实的表现,那又是什么呢?坚信宇宙就其本性而言是和谐的,最高的美存在于宇宙的和谐——天人合一,这是一个朴素而深刻的思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其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考工记》中将自然条件同人工技艺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优良的器物,这是造物设计的重要原则,是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天人合一”的“天”即是自然,自然是天地的本性,阐明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亲密无间的,互融互通的。当代设计更应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和生态的关系,不能仅从设计的使用和服务出发,即所谓的“以人为本”,还要从自然和生态出发,才能达到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在老子看来,“道”的作用是自然的,没有一件事物不是它的所为。对万物的成长,它不强制、不干涉,顺其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道”虽利于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也不以万物的主宰自居。这一点与当代设计所提倡的和谐共生思想是一致的,与“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相比,它向前迈了一大步。设计并不能只考虑到人自己的需求,而应考虑到与自然、动物、植物和谐共生。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它属于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因此,当今设计美学思想中的“和谐共生”与老子的思想是一致的。二、老子“道法自然”的设计美学思想老子在《道德经》里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规律的意思,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中产生;而道则是本乎自然的,是本乎一定规律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人的创造活动应效法自然,遵循其内在规律,主张人的作为应顺天而行、“顺物自然”,不要人为地违背自然规律。老子从“道法自然”的基础出发,认为自然和人类社会只有在遵循“自然”这一普遍法则的前提下,万物才能够和谐共存,社会才会有正常秩序,人类才能健康生活,从而达到人生追求的“美”的境界。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就是基于此理念之上的杰作。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中的瑰宝,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式园林一般以自然曲线构图,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很少采用对称结构,在修建中均以自然随意为主,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效果,追求“于平淡中见神奇,自天然处得匠心”的境界。这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的完美体现。(图一)老子这种崇尚自然的哲理思想充分表达了发展的规律和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重要观念,给现代设计提供了两方面的启迪:(1)现代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设计应在产品的取材、制造、到使用及使用后的每一个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到产品的环境效益,努力做到无公害和低消耗,尽量减少各环节对环境的破坏,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发展着想,为子孙后代造福。(2)现代设计应大力提倡生态设计。即利用生态学的思想,在产品生命周期内,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多使用天然的材料,还原产品材料的天然形态和属性,使产品更加接近自然,做到产品取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三、老子“有无相生、虚实相生”的设计美学思想老子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说明天下万物是“有”生成的,而“有”又是从“无”生成的。“无”不是“纯无”和“空无”,而是无形无象的无物能产生出有形有象的万物的“无”,“道”是“有”和“无”的统一体。老子认为,这种本体上的“有”和“无”反映到现象,宇宙万物也是“有”和“无”、“实”和“虚”的统一。老子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的反映有生命的世界。由此我们想到了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这种思想领导了西方建筑很多年,尽管如今“少就是多”已经变得有些“少就是乏味”了,但这一思想所具有的深刻的哲学内涵是无法否认的。“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从老子的美学思想中品味出来。在现代一些的设计中“有无相生、虚实相生”得到了很好应用,众所周知无印良品的设计风格是极简主义,他的广告概念就“虚无”(EMPTINESS),一个象征着虚无为核心的广告,给受众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信息传达得以完成。这个广告充分体现无中生有,虚实结合的哲学思想。(图二)总之,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无”和“有”的统一。“虚实”的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才能生生不息。有无虚实成为设计美学思想的来源,为设计提供了更生层次的文化内涵。四、老子“意象”的设计美学思想老子思想的核心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道”被认为是世界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关于与“道”紧密联系的“气”、“象”的理论阐述,成为中国古典美学“意象”理论的重要基础,形成了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意象”既不是主观的意识,也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主客融为一体的审美存在的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看法。没有这些原则和理论的影响与指导,中国诗歌、绘画的意境就不可能产生。在中国的山水画理论中荆浩六要中的第一要就是“气韵生动”,这里的气就是指意象。老子认为抵达阴阳调和的永恒之路在于道,而气是阴阳得以建立的媒介。例如在苏州园林的网师园设计中“气”是通过亭榭、回廊等建筑所构成的视觉线索将园林的中心区域组织起拙政园的设计中水决定了园林的格局并统一了它的整体的情调,蜿蜒于空间的水体就像人体中流淌的血液,使每个角落都充满活力。因此根据老子的思想在设计应考虑意象,给设计提供一个氛围空间,让受众感受并体验到这个意象中去,这才是值得体味的设计。结语老子的设计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中的,感悟式、体验式的成分较多,还缺乏系统性,但老子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道法自然、有无相生、虚实相生、意象等思想在后世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老子的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无穷的智慧,是留给后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遗产,其间蕴涵的审美观念,为中国的设计打开了一座可供借鉴的思想宝库。只要我们仔细研究、正确理解他的内涵并加以吸收,就会从中领悟到更多适合现代设计的先进思想观念,使我国的设计体系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找到契合点,形成一套完美的、具有我国特色的设计理论体系。参考文献[1]老子:《道德经》,华夏出版社,2009年3月[2]任法融:《道德经释义》,东方出版社,2009年4月[3]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4]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1月[5]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日)原研哉著,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