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统一原则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误区及纠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知行统一原则在现如今的教育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界也越来越关注此原则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但是,知行统一原则在教育实践的运用过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错误运用现象,如知行统一原则在德育领域和科学文化知识领域内存在知行分裂现象等。这样的现象,对中国教育界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有着阻碍作用,为使中国教育界能培养出大量的、适用的中国现代新型人才,知行统一原则的错误运用问题亟待解决。一、知行统一原则的内涵对知行统一原则进行理论研究,“知”和“行”的概念是首先接触到的。本文就是把对知行统一原则中的“知”和“行”的科学界定作为展开的基础。(一)知行统一原则中“知”的概念界定知,英语翻译成know、knowledge,《辞海》里共有10条解释,其基本含义为知道、知识、认知能力。①若把“知”作为知识来讲,它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的。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知识不仅包含了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内容,也包含了自然科学领域内的内容;若把“知”作为认知来讲,在心理学领域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的认知加工过程,也就是人们在人常生活中获得知识并且把它运用到日常实践活动中的过程。在本文中的“知”的概念,一方面指在道德领域内的“知”,即我们的道德认知。这种道德认知是指人们通过学习道德知识,在所学习到的道德知识的基础上,人们运用相应的道德规范、原则来处理自己在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各类的社会道德关系。一般来说,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体系是密切相关的,而且个体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基础就是这类道德知识。另一方面是指在自然科学领域内的知,也就是通常提到的科学文化知识。这类知识是学生在学校中通过课堂上教师教授汲取的科学文化知识。例如,通过教师的教学学习了经济学常识里的“储蓄、股票、债券和保险”等知识,就可以指导现实生活里的投资行为;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矛盾”的有关知识,学生在评价一个人、一项工作时,要分清功过、成绩和缺点等等。②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廊中,文化知识包含的领域相关广阔,同时这类文化知识对于中国人才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①张娟.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知行不一现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7.②封留才.“责任课堂”的教学策略与机制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3(8):83.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二)知行统一原则中的“行”的概念界定“行”,英语中为act、action.《辞海》里有24种解释。①在现代,“行”的概念包含了实践、行为和行动之意。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研究,可以了解到早在上个世纪的行为主义学派就已经将行为作为一个范畴来进行科学的理论研究。在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中,“行”是人类和动物所共有的,是人类和动物对刺激的共有反应现象。一般而言,“行”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的行为的总和,也就是说动作被视为行的一个个基本的单位。学科领域不同的情况下,相应的“行”的具体含义肯定也是有差异的。在本篇论文中的“行”,一方面指在道德方面的行,即道德行为。它是指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道德知识、原则和规范来指导自己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品质的重要的外部标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不是考察他懂得多少的道德知识或者道德品行,而是要对他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另一方面是指在科学文化知识领域内的行,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相关科学文化知识的实践。教学中只讲授知识还不够,还要进一步教给学生如何操作的方法,是其不仅能牢固掌握知识,还能正确认识社会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形成自觉行为,健康成长。②比如说我们学习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不仅要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践这些理论知识的相关方法,以便在踏入社会之后能够顺利的运用这些知识,进而能顺利的适应社会。(三)知行统一原则中“知”与“行”的关系前文中已明确表明,本文中的“知”指的是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认知,“行”指的是在教育实践中相应的道德行为和文化知识的实践活动。对于两者的关系,中国古代学者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他们所论的知行是局限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之上的知行。1、知先行后观点宋代的朱熹等人都持知在前而行在后的观点,把“知”视为“行”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在朱熹等人看来,没有“知”无法开展”行”。在没有“知”的前提下,如果冒然的开展“行”,这样的“行”是没有任何方向可言的,甚至会让人走上极端的犯罪道路。对于“行”而言,“知”就是它的一盏指路灯,没有这盏①张娟.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知行不一现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8.②封留才.“责任课堂”的教学策略与机制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3(8):83.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3灯的指示和引导,我们的“行”定会失去明确的方向。所以,我们只有先知,我们才能行知。若是不“知”而妄想“行”,即使有时候能够勉强的获得一些成就,但这样的行带有明显的偶然性,是绝对不能作为我们以后的行为参考的真理和标准。我们的行只有在知的引导之下,才能使行更加具有合理性和标准性,并为以后的行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标准。其次,只有在经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下,人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自己所汲取到的知识,并且明了这些知识的价值。因此,行可以说是知的完成状态,只有当我们的知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得到了检验,并对知不足的地方进行有效的改正,我们的知才能够说是达到了一个真正被把握的阶段。最后,朱熹等人认为在生活中,事实上更应该受到责备的不是不知而是知而不行。事实上,通过校园中漫长的求学生涯获得的知识,最终的目的就是把获得的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若只拥有“知”而没有“行”,这样的“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样的“知”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2、知行合一说①明代的思想家王守仁在知与行的关系这个问题上,持有的观点与朱熹等人的观点有明显的差别。首先,在王守仁的理解中,朱熹等人的观点事实上是把知与行当成了两个部分、两件事来进行处理,这样的观点导致了很多人对于很多事一辈子都不愿意进行实践。而理由很简单,就是他们终身都未能获得这方面的理论知识点。其次,在王守仁所持的观点中,他给予“知行合一”三个层面的含义。即知中包含有行,同样行中也包含有知。知是行的指导,而行是知的最终落实;知和行是并进的,在他看来两者是没有先后之分的。这两者本就是一体的,它们是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事实上,王守仁这种把知和行看成是并进的,以知来代替行,这样的观点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的。3、知行统一观点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知行关系上就主张知行统一。首先,在陶行知的观点中,传统教育中道德与行为分离,其弊端在于理论脱离实际,思想与行为不一致,容易造成学生“嘴上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行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无形无影当中,把道德与行为一分为二”。为了克服这①张娟.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知行不一现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10.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4种弊端,陶行知提出“教学合一”的思想,后又发展为“教学做合一”,既重视教,更重视学,既重视知,更重视行,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力图把主体和客体、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起来。①其次,对于知向行为的转化过程,陶行知特别的强调情感和意志等的作用。在他的观点中,情感是促使知识转化成为一种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而信念与行为是统一的,陶行知认为应该积极地要求学生从小树立一个理想信念,在行动上要为自己的这个理想信念积极地努力。因为在追求理想信念的一系列的行为活动中,人的意志显得特别的重要,一个人只有在拥有了坚强的意志情况下,才能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继续实践自己的行为活动,最终让自己的理想信念得以实现。在知行的关系上,必须得承认,认知是作为起点,是行为的先导。正确的认知是第一步,没有正确的认知,后面的行是没有方向性可言的。同时,我们的认知又能够在行为中获得进一步的检验,以促使知的进一步的完善。二、知行统一原则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误区及其现状知行统一原则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德育领域内的知行脱节现象,另一方面是在科学文化知识领域内的知行分裂现象。(一)德育领域内的知行脱节知行脱节指在道德生活领域中,个体对伦理规范的认知与道德践履相互脱节以及社会所倡导的伦理规范不能指导其行为的现象。②1、学生知而不行知而不行的现象在中小学生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在校园中,当中小学生看到别人乱扔垃圾时,他们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能够做到及时制止别人扔垃圾或者是能主动的捡起地上的垃圾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中小学生也都明白在校园中自己应该主动去做值日生,同时“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提倡的优良的传统美德,这对他们而言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了,但又有多少学生会主动的去做值日并积极的提倡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相反,有很多学生存在着浪费学习用品以及购买时尚物品的行为;对于说脏话这个问题,中小学生也都明白“说脏话很不文明”,但是在校园中,又往往能听见学生之间相互谩骂。针对中小学生知而不行的现象,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丽霞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她主要是“对山东、江苏、河北、湖南、四川和甘肃6①沈道海.陶行知生活德育的精神内涵及其现代化启示[J].教育探索,2014(1):1.②赵丽霞.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基本道德品质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7):77.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5个省份10403名90后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在她的调查中,明确表明:别人在校园或教室里扔废纸、零食即及包装时,认为那样做不对的占91.1%;能主动捡起废纸、零食及包装等的仅占49.0%;中小学生认为自己应该干家务活的占89.6%,愿意做值日的占75.1%,但是能够主动干家务活的仅占58.4%。83.7%的学生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应该提倡”;58.0%的学生浪费学习用品,61.6%的学生购买时尚物品。中小学生认为“说脏话很不文明”的占80.7%,说脏话的占37.2%。”①上述数据明确的表明,严重的知行脱节问题在他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中表现得是非常明显的。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何为善行,但就是不愿意去实践善行。2、学生知而妄行②现代学校教学中,德育是各大学校非常重视一个版块,所以每一位学生多多少少都是了解基本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德育知识,当然对中国社会主义所提倡的道德于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实践活动中,“知而妄行”的错误在大部分的学生的行为中会体现出来。一方面,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出现滥用“集体主义原则”的现象,时时处处要求个人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而实际上他们要求的对于却是别人,而非自己。这样的行为不仅使其他同学感到不公平,同时可能会造成更多的学生反感社会主义道德。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因为个人私利和“小团体”利益的诱惑,他们不仅不会以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更有甚者是歪曲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把个人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他们使用集体主义之名,仅仅是为了谋求“小团体”的利益和个人私利。(二)科学文化知识领域内的知行脱节在科学文化领域内,知行脱节的现象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1、学校教育实践漏洞致学生不知不行学校作为文化知识传授的重要平台,在实践知行统一原则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却发现很多学校在实践知行统一原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漏洞。首先,学校方面非常注重对知行统一原则重要性的宣传,但是对于实践活动①赵丽霞.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基本道德品质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7):77-78.②康明申.中学德育中的知行统一思想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6.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6需要的物质方面却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全国各大学校,根据自身的经济和地域状况,要么有些许的物质设备的支持,要么没有任何的物质设备的支持。其次,在学科知识实践知行统一原则方法方面,学校方面缺乏对教师的方法性的指导。有些学校在意识到知行统一原则对学生学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