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1~7)班级:姓名:第1单元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3、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附性等。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5、常用加热仪器及使用方法:①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②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③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④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⑤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6、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7、使用托盘天平时,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一般能精确到0.1克。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8、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9、用铁夹或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10、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以免滤液飞溅。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1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12、药品取用原则: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13、药品取用“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上去闻气体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14、药品取用方法:①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②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③液体药品的取用: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标签向手心,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15、滴管的使用: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16、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17、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18、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①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②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①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②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③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19、蒸发:①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作用是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②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20、仪器的洗涤:①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②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③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④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第二单元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①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②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③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④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⑤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⑥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3、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4、O2的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为淡蓝色。O2的化学性质: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物质现象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磷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通电5、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H2O+O2↑2KMnO4△K2MnO4+MnO2+O2↑2KClO3MnO22KCl+3O2↑△②O2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O2密度略大于空气,可以用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收集。③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注意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④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6、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7、常见气体的用途: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8、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剧烈氧化:燃烧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第三单元1、水的组成:①电解水的实验:①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②化学反应:2H2O====2H2↑+O2↑,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正氧负氢,氧一氢二)。③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化学式的含义H2O通电△点燃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2、水的化学性质①通电分解2H2O====2H2↑+O2↑②水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水与氧化钙反应:H2O+CaO==Ca(OH)2③水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水与二氧化碳反应:H2O+CO2==H2CO3,水与二氧化硫反应:;水与三氧化硫反应。3、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4、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鉴别方法:用肥皂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硬水软化的方法:实验室:蒸馏,家庭生活中:煮沸。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5、水污染物主要是: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5、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6、氢气(H2)的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化学性质:①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2H2+O2====2H2O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②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H2+CuO===Cu+H2O(氢气“早出晚归”)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2、C、CO)7、氢气的实验室制法①原理:Zn+H2SO4=ZnSO4+H2↑②H2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H2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收集,集满氢气的集气瓶应倒放在桌面。H2难溶于水,可以用收集。③注意事项: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到液面以下,防止H2从长颈漏斗逸出,导气管伸入试管或锥形瓶或广口瓶不宜太长,以免气体难于导出。④操作步骤:查—装(先固后液)—收8、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9、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10、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H2、O2、N2、Cl2。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纯净物有机化合物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一种物质)化合物:氧化物H2OCuOCO2(多种元素)无机化合物酸HClH2SO4HNO3碱NaOHCa(OH)2KOH盐NaClCuSO4Na2CO3第四单元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与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三决定: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注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