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地下管线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议城市地下管线管理1地下管线概述城市地下管线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管道等几大类,它就像人体内的“神经”和“血管”,担负着传递信息和输送能量的工作,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呈现出来。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城市功能所形成的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保障。城市发展越来越快,负载也越来越重,对地下管线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城市建设敷设地下管线是为了使城市环境美观以及城市空间合理利用,同时也是保证城市设施及人身安全的需要。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以前一些城市架空敷设了一些工程管线,但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这些架空管线给城市景观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近几年各城市都在着手对城市道路,特别是景观路环境进行整治,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将架空敷设的工程管线转入地下敷设。实践证明,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2]。2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现状以及国外管线模式2.1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现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及其管理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和国际同行业水平,其混乱无序的状况,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线资料不现状。许多城市现有的管线资料普遍不现状,这给城市规划建设带来困难,给企业生产造成损失,给市民生活造成困难。2)地下管线埋设混乱。由于各类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不同,其敷设设计、经费来源、管理方法各不相同,各有各的计划,各有各的安排,造成地下管线埋设管理混乱,给城市发展埋下隐患。3)地下管线的设计、施工、测绘等部门协调不够。对废除的旧管道设计部门没有及时通知测绘部门更改图纸,施工单位只管施工不重视竣工测量,测绘部门不了解管线施工状况未及时进行管线竣工测量和绘制图纸,使管线资料失去现实性和可利用价值。城市地下管线深埋地下,不借助档案资料很难把握其准确位置。长期以来,城市地下管线档案资料管理一直滞后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且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基本处于无档可查的状态,由此造成地下管线经常被挖断,停水停电、通讯中断、煤气泄漏等事故不断出现。2.2国外管线模式早在1833年,法国巴黎在开始有系统地规划排水网络的同时,就开始兴建共同沟了。1861年,英国伦敦修造了宽3.66m、高2.318m的共同沟。1890年,德国开始在汉堡建造共同沟。到20世纪,西班牙、匈牙利等国也开始兴建共同沟。最近5年的时间里,巴塞罗那、赫尔辛基、伦敦、里昂、马德里、奥斯陆、巴黎以及瓦伦西亚等许多城市都研究并规划了各自的地下管道综合管廊的网络。巴塞罗那的综合管廊网以环状布置为特色,马德里则规划了总长100km的筛形网络。1958年,日本就开始兴建共同沟,首先在人口密度大、交通状况严峻的特大城市展开,如仙台、冈山、广岛、福冈、熊本等地中心城市都兴建了共同沟。至1992年,日本全国共同沟总长达到310km,目前仍以每年15km的速度增长。东京临海副都心,历时7年、耗资3500亿日元建成总长度16km的共同沟,这条共同沟位于地下10m,宽19.2m、高5.2m,把上水管、中水管、下水管、煤气管、电力电缆、通信电缆、通信光缆、空调冷热管、垃圾收集管等9种城市基础设施管道科学、合理地分布其中。3目前地下管线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1存在的问题目前,常用的保护地下管线的做法是:施工及勘察单位在接受项目方委托后,分别联系各管线管理部门,到拟开挖、钻探的现场确定管线位置,制定避让措施。由于缺乏硬性规定约束,这种做法在实施中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施工及勘察单位很难在限定时间内联系到所有责任部门,在未准确落实现场管线情况前就施工;二是很多产权单位确认管线位置后,不敢在确认结果书上签字,一旦发生事故,无法界定责任。目前,地下管线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为:1)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由于现阶段只有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政策规定,没有法律效力,且尚不完备,这就造成城市政府相关部门对地下管线管理方面的职责不明,没有建立地下管线管理的社会机制。2)管线管理还未从政府管理部门中剥离。管线管理应从政府管理部门中剥离,成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西欧国家在管道规划、施工、共用管廊建设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如德国、英国因管线维护更新而开挖道路,就有严格法律规定和审批手续,规定每次开挖不得超过25m或30m,且不得扰民。事实上,早在2003年,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就两次指示,责成建设部制订《地下管线管理条例》,内容包括规划管理,测量管理,建设管理,使用管理,档案管理。目前很多城市企盼着《条例》出台。3.2解决方案3.2.1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地下管线的图纸、资料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信息,地下管线管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管线的现状,是城市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是抗震、防灾和应付突发性重大事故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地下管线管理却明显落后于城市建设。由于地下管线不明而造成的事故频繁发生,给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隐患和危害。因此,查清地下管线、建立地下综合管线电子地图,已成为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作为“数字苏州”的基础,启动于2005年4月的“苏州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系统建设,目前已形成的数据成果主要有:不同比例的地形图;覆盖整个苏州地区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面积约2800km2的高清晰数码航片影像数据;沉降观测网信息;GPS网信息;人民路约4.8km范围内10类管线的数据;内容包括行政区划、绿地、水系、学校等约62类数据的电子地图;苏州道路规划图、用地规划图等规划数据;收录古城区约50个社区、2.1万个门牌的地名库。其余数据(文保、控保、古井、古牌坊、古树名木等)也进行了入库管理。据苏州市规划局信息处工作人员介绍,有了“苏州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人们不出门就能看到一个真实而全面的“三维苏州”,想了解城市建设信息将由此变得简单,方便。3.2.2新城规划应“先下后上”苏州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在园区开发之初就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共同编制完成了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总体发展规划,其中就包括了地下管线的规划。工业园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建设原则,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做法,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经过10年的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实现了道路、电力、电信、给水、污水、燃气、雨水、供热、有线电视开通,中新合作区内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备。3.2.3推广类同管线做小管沟目前,城市管道建设管沟(廊)的做法比较流行,但实际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因管沟(廊)一次性投资大,同时要把各种管道安置在一起,管线布置还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依据,所以,这个模式还没有推广起来。杭州城站广场1058m地下管廊于1999年12月竣工建成,总造价为890万元,另外还需要投入设备费600多万元。上海浦东新区1994年底建成国内第一条规模较大、距离较长的地下管廊,其费用包括设备在内,每米造价近1.6万元。在建的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管廊项目,实际建筑面积180万m2,其中地上建筑120万m2,地下建筑60万m2,分为综合环廊和空间开发两部分。项目总投资约18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平米造价高达1万元。修建地下综合管沟这种做法对交通特别繁忙、不允许频繁开挖及地下空间特别狭小路段适用,但是综合管沟一次性投资大,管线主管单位多且而很难协调,管沟内部的通风、防火、排水等问题也很难妥善处理。鉴于以上问题并结合南方城市的特点,笔者认为在一般城市道路下可不设管沟(廊),而是通过合理安排管位、合理控制管线标高、性质类同管线做成小管沟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3]。4结语城市建设要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加强对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工作,保证地下管线建设服从城市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城市建设管线规划先行,切实做到先地下,后地上。除了在技术上采用共同管沟(廊)方式外,还应在管理及立法上下工夫。并逐步完善地下管线的数字化地图。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