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回汉通婚现象摘要自古以来,回族和伊斯兰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反映到婚姻上,回族的婚姻习俗更是受到了伊斯兰教婚姻的制度影响。回族扎根于中国大地之上,又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在婚姻制度上呈现出了不同于伊斯兰教的特点。“中国的回族文化基本上是在世界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双向交流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富有特色的一种新文化。”回族作为一个外来民族,它的婚姻形式有回族内部通婚和回族族外通婚。族外通婚中回汉通婚居于首位,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汉通婚的比例有所提高。回汉通婚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婚姻观念和生活空间变迁的原因,并且这种通婚表现出历史性、时代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关键词:回汉通婚,婚姻,穆斯林AbstractSincetheancienttimes,thehuiandIslamhasaninseparablerelationship.Reflectedinthemarriage,marriagecustomsofthehuinationalityisaffectedbytheislamicmarriagesystem.HuitakerootinChinaabovetheearth,andbytheChinesecultureinfluence,andonthemarriagesystempresentedthedifferentfromthecharacteristicsofIslam.ThecultureofthehuinationalityisbasicallyintheislamiccultureandChineselocalculturegraduallyformedintheprocessoftwo-waycommunicationpenetrationcharacteristicofanewculture.Thehuinationalityasaforeignnation,itformofmarriagewiththehuiinternalintermarryandhuiethnicintermarriage.Outsidethefamilyintermarriedintermarriageofbacktothehaninthefirstplace,andwiththedevelopmentofthesociety,backtothehanintermarriageratioincreased.Backtothehanmarriagehasitshistoricalreasons,thereisalsoaconceptofmarriageandreasonofchangeoflivingspace,andthiskindofmarriageshowsthecharacteristicsofhistory,eraandinstability.Keywords:BacktothehanintermarriageMarriageMuslims.目录第一章引言4第二章回汉通婚现状4第四章回汉通婚的影响6第五章当前回汉通婚的几种情况?8(一)伊斯兰信仰程度差的回民和伊斯兰信仰程度强的汉民8(二)伊斯兰信仰程度差的回民和伊斯兰信仰程度强的汉民8(三)伊斯兰信仰程度差的回民和伊斯兰信仰程度差的汉民8(四)伊斯兰信仰程度好的回民和伊斯兰信仰程度差的汉民9第六章总结与展望10参考文献12致谢13第一章引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的组成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回族通婚的形式从回族本身建立开始至今,由族际婚转至族内婚,再到现在又开始接纳族际婚,说明了回族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东部沿海地区的回族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流动性的增大,民族间交往频繁,对于与他族的通婚观念也有所改变,与汉族通婚率相对较高,然而宁夏回汉通婚较东部沿海地区的回族而言比例极低。正如马戎在蒙汉通婚的研究中发现的那样:各年龄段的汉族通婚比例变化不大,蒙古族的变化比较明显,基本上可以说是越年轻,与汉族妇女结婚的比例越高。30岁以下的蒙古族已婚户主中,竟有四分之一娶了汉妻子,这与50岁以上年龄段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故此,本文回汉通婚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青年人身上,通过回汉青年婚姻的案例来展现其通婚过程的积极与消极因素并依此展现回汉青年通婚中的策略与行动。第二章回汉通婚现状城市多元文化中,回族文化处于弱势边缘的地位,文化张力明显不足,回族坚持“族内通婚制”,坚持“回男可娶汉女,回女不嫁汉男”是宗教教义的要求,也是回族自我保护的选择。“族内通婚”与“回女不外嫁”客观上保证了回族文化家族传承的实现。极左时代大量回汉通婚基本都以回族一方及后代被同化为结局。尽管回汉通婚使得回族人口较民族内部通婚增加更快,但增加的部分又基本是汉化的回族。原本回族结婚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孩子出生要请阿訇“取经名”等传统习俗基本消失,回汉通婚家庭的民族宗教教育也十分薄弱。对于汉回通婚,大部分人是支持的,毕竟婚姻自由,恋爱自由,这是目前大多数人的共识;我说的“大多数”,当然汉族人居多,回族人也有。也有反对的。反对汉回通婚的,又以回族人居多,当然汉族人也有。反对,倒是各有各的理由。第三章汉回通婚,问题的症结伊斯兰教有一条教义,大意是穆斯林(信伊斯兰教的人,伊斯兰信徒)只能与穆斯林相爱结婚。反过来讲,就是穆斯林绝对不能和非穆斯林(卡菲勒)相爱结婚的。而且,在伊斯兰教信仰中,穆斯林是信教的,是高贵的,圣洁的,而卡菲勒,是不信教的,是有待教化的。在《古兰经》中有大量的抬高穆斯林,贬低卡菲勒的教义,穆斯林要是放弃伊斯兰教信仰,那是万万不可的。即使在中国,你不信了,也不能明说,则会被群欺而攻之。在这种宗教背景下,形成了回族(穆斯林)不跟汉族(确切的说是所有不信教的人,只是中国当然汉人多了)结婚的历史传统。置身于汉族人的汪洋大海,完全不跟汉族人通婚,是不可能的。历史上,朱元璋明朝为了同化色目人(现代回族的前身),禁止其内部通婚,要求其须与汉人通婚。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穆斯林形成了一种片面通婚传统,一是尽量避免与非穆斯林结婚,二是与非穆斯林结婚必须使对方入教信教。三是回男大量迎娶汉女随回籍,回女绝少嫁汉男,娶回女之汉男又必须是倒插门入回教。这里不排除例外情况,而且现代社会,尤其中国目前社会环境,例外情况也时有发生。但历史发展到现在,主流还是如此。这里,大家可以看出,这中间环环相扣,逻辑严谨。主要因为两条教义,一是只能穆斯林之间嫁娶,二是穆斯林不能放弃信教。汉族人一直引以为傲的同化能力,在这里遭到了滑铁卢,这两条教义,像一块磁石,不断地吸纳,影响不但扩大,而自身却无发散损失。按照这种理论和现实发展,即使你目前身边没有接触回族穆斯林的可能性(回族分布很广,但还是有许多地区的人没有生活接触),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身边可是多了回族穆斯林的身影,你的生活禁忌也开始多了起来,不能吃猪肉,甚至不能谈猪,谈猪有人色变,或许那个人就是你的姑姑姑丈。现代社会,婚姻自由,爱情至上。因此,历史上的悲剧,更是层出不穷的开始重演。什么悲剧?那就是汉回青年之间的爱情和婚姻。回汉混居地区的青年,普遍发生的爱情悲剧,那就如同《穆斯林的葬礼》中的例子,回族女孩爱上了汉族男青年,或者汉族女孩爱上了回族男孩,或者倒过来。总会受到很多的阻碍和煎熬,结局也多大不好。如果各位到涉及回族的论坛社区转转,到百度搜一下“回族”“通婚”,你会看到多少与你同时代的爱情悲剧在上演!由于上述的原因,再加上目前的民族政策,汉回通婚的,大多以汉族人妥协入回组建一个回族家庭而告终。他们的子女,也顺理成章的成了一个回回,一个正宗的穆斯林。不可否认,汉回通婚后的子女,对汉族拥有更多的感情,但他/她已经深深烙上了回族的烙印,回族宗教文化的影响力,远远强于汉族,而且这种在汪洋汉族中独树一帜的个性魅力,也让一部分人引以为傲。由此,悖论出现了,怪圈出现了。一个个黄皮肤的回族人,流着汉人的血,信起了伊斯兰教,祖宗不是炎黄了,向西方的波斯阿拉伯翘头遥望,“我那遥远的祖先,....”几十年过去了,新一轮的汉回通婚悲剧又开始上演了,我们中华民族,在慢慢的爱情悲剧中,被伊斯兰教蚕食,终于,无须武力暴力,像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一样,转变成了一个伊斯兰国家,而且不同的是,我们的祖先是波斯人,阿拉伯人。炎黄和汉族,已经进入了历史故纸堆。第四章回汉通婚的影响回族社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着持续的变迁。家系和婚姻是编织回族社会亲属网络的经线和纬线,“族内婚制度”更是构成传统回族社区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基础,传统的南京七家湾回族社区几乎无回汉通婚现象。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包括七家湾回族在内的南京回族的婚姻选择在历史流变中呈现出明显的“封闭—开放”的特征。究其原因,从内化的文化观念看,时代变迁所带来的伊斯兰教信仰的淡漠和教育中伊斯兰教内容的缺失,已使民族内婚制度的坚守变得举步维艰,这一比例从老年到青年呈现出逐步递减的趋向。从外在的交往条件看,数百年来回民赖以延续民族传统的空间在城市的大拆大建中被逐步压缩,由此带来的居住格局和传统行业的解体促成了交往对象和范围的重大转变,从而使族际通婚普遍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下面通过对南京七家湾回族社区的调查来说明回汉通婚的影响:年龄段40岁以下40岁~60岁60岁以上回汉通婚户比例(%)93529纯回民户比例(%)74891(表一:南京七家湾回族社区各年龄段的通婚比例)(表二:南京七家湾回族社区不同时期的回汉通婚比例变化)时期回回通婚家庭比例回汉通婚家庭比例50年代后64%36%80年代后21%79%2000年后3%97%??从上述两表可以看出,以新中国成立(1949年)、宗教改革(1958年)、改革开放(1978年)三个标志性时间为划分,七家湾回汉通婚率大幅度增加,纯回民户比例大幅度减少。族际通婚客观上加强和促进了回汉民族关系的友好交融,也加快回族人口的增长,但是,在回族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面临诸多困境的南京,回汉通婚家庭不过是繁衍了一代“身份证回族”、“标签回族”。台湾政治大学张中复教授称这样的回族为“边缘性回族”,并进一步认为,这种“边缘性”的形成,显示了当代“伊斯兰教—回族”必然联系中的脆弱性和游移性。??(表三:西北四座城市回族族内通婚与回族成年男女信仰伊斯兰教比例)城市西宁西安兰州银川回族族内通婚比例96.76%88.97%88.81%63.1%回族成年男女信仰伊斯兰教比例97.25%99.3%93.47%67.26%杨文炯对西北四座城市的调研说明了城市回族婚姻状况与回族宗教信仰的传承有内在联系。族内通婚比例较高的西安、西安、兰州三座城市的成年回族男女回族宗教传统比例也较高,反而在“回族之乡”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回汉通婚率已经非常高,回族成年男女信仰伊斯兰教比例也是最低的城市多元文化中,回族文化处于弱势边缘的地位,文化张力明显不足,回族坚持“族内通婚制”,坚持“回男可娶汉女,回女不嫁汉男”是宗教教义的要求,也是回族自我保护的选择。“族内通婚”与“回女不外嫁”客观上保证了回族文化家族传承的实现。极左时代大量回汉通婚基本都以回族一方及后代被同化为结局。尽管回汉通婚使得回族人口较民族内部通婚增加更快,但增加的部分又基本是汉化的回族。原本回族结婚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孩子出生要请阿訇“取经名”等传统习俗基本消失,回汉通婚家庭的民族宗教教育也十分薄弱。第五章当前回汉通婚的几种情况?(一)伊斯兰信仰程度强的回民和伊斯兰信仰程度强的汉民不要奇怪,伊斯兰信仰程度很强的汉民是有的,就是皈依伊斯兰的汉族穆斯林。汉族同胞,一旦皈依伊斯兰,都是比较虔诚,因为他们不像回族一样是天生的穆斯林,而是通过自己的参悟,用自己的理性,用安拉赐予的智慧认识了安拉,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信仰将是十分坚定的。这些人,他们的生活习惯已经和回族一样了,他们希望能和虔诚的穆斯林结合,但是由于在实际情况中,回民对他们的心愿不是很理解,更准确地说是对他们不放心,所以很少和回民结合。其实,伊斯兰信仰程度很强的回民和伊斯兰信仰程度很强的汉民通婚是完美的,更何况从在优生学我角度,应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