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人格障碍与犯罪【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愈加激烈的竞争使得人们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在环境与心理社会方面,诸多因素诱发精神卫生问题增加,尤其是因社会转型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等问题,使国民精神卫生现状不容乐观,人格障碍犯罪逐步增多。本文将对有关人格障碍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防控措施建议。【关键词】人格障碍;犯罪;犯罪预防一、人格障碍的概念“人格,是指人在成年以后在其各种心理活动体现出来的整体、独特、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和心理征象”①。人格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则比较稳定,既有先天形成不易更改的内容,如智力等,也有后天环境影响形成的,如性格、语言等。人格障碍,也称变态人格、病态人格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对人格障碍的定义为‘人格障碍是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得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地影响其社交和职业功能,或者患者自己感到痛苦。’”②。从人格障碍的外在表现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行为怪癖为特点,二是以情感反应不稳定和反社会型为特点,三是以紧张恐惧和自我强迫为特点③。二、易导致犯罪的人格障碍类型国内外众多有关研究均表明:犯罪的诸多主客观因素中,人格障碍所致的犯罪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据美国调查资料:在狱刑事犯中,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者高达40一60%;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报告,在刑事犯中(不包括政治犯),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占30一50%;我国贾谊诚教授于1968一1972年对上海市监狱与青浦劳改农场刑事犯的非正式观察表明,至少有20%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在习惯性累犯和早发犯罪者中,变态人格几乎占50%以上。可见人格障碍者犯罪的可能性大大高于正常人。但是,并不是每一类人格障碍者都会犯罪④。有些类型的人格障碍极少导致犯罪,如强迫型、自恋型人格障碍等。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导致犯罪的人格障碍类型有: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亦称悖德型、无情型或违纪型人格,特指在个人行为中普遍存在的无视和侵犯他人权益的模式⑤。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会频繁地对身边人造成困扰,缺乏懊恼、自责,易进行冷酷无情的违法犯罪活动,行为模式与社会道德、法律相悖。其重要特点包括:一、有与社会意识、道德相冲突的反社会意识;二、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欲望无满足感,多做损人利己的事;三、无道德感,对他人冷酷无情、刻薄残忍,有时六亲不认。如2001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重大爆炸案的主犯靳某,在云南砍死曾与他同居3个月的韦某后,①李玫瑾.《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M].2010年2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②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第3版,2016.③武振营.《变态心理及佯狂性精神病的犯罪心理与行为差异》[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④郭子贤.《人格障碍与犯罪》[J].《公安研究》,1998年第六期.⑤[美]DavidH.Barlow等著,杨霞等译.《异常心理学》[M].2006年第四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又购置炸药,对平时与他有过接触和一些小矛盾的人实施报复,致四处居民宿舍先后爆炸,造成108人死亡,5人重伤,受伤人数上百人。据了解,靳某9岁因病致听力障碍,上学时候又脏又臭,不搭理同学,平日里性情暴躁,会殴打父亲和继母,且报复心和嫉妒心极强,在爆炸案前曾因强奸罪入狱。可见,靳某的异常行为和心理问题并非突然产生,他的孤独、暴戾、自私早有显现,耳聋又加剧其猜疑,反社会人格的出现,使其出现各种异常表现并走上犯罪道路。2、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其特点是主观、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窄、报复心强、自我评价过高、易攻击冲动。如曾震惊全国的邱兴华特大杀人案,邱兴华因与道观管理人员发生争执,且争执中邱兴华认为道观住持还有调戏他妻子的行为,因此产生杀人灭庙的恶念,于是将道观内工作人员及香客共10人杀死,其中道观住持双眼被割,心、肺被掏出,且被下锅炒熟,切成片放在盘中。在这个案例中,邱某敏感多疑,行动冲动且极端,结合邱某的童年:9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而且母亲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可见早年失爱造成他情感发育不良、缺乏自省力导致负面心理能量的淤积、虚荣自尊造成易敏感和好嫉妒以及对于自我的威胁导致其偏执妄想,并最终实施了完全处于情绪的杀戮行为。3、情感型人格障碍。情感型人格障碍,又称情绪不稳定型和循环型人格障碍。情感型人格障碍包括抑郁型人格、躁狂型人格、躁郁型人格三种类型,是介于情感性精神病与正常人之间的中间状态。其特征是情绪忽高忽低,喜怒无常,变化多端。常出现“事过后悔,以后再犯”的情况。4、爆发型人格障碍。爆发型人格障碍,也称作“类癫痫性人格”,主要表现是情绪不稳定,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爆发出非常强烈的愤怒情绪与冲动行为,难以控制,间歇期可能完全有正常表现,且对发作期所作所为感到懊悔自责,但不能确保不再发生。5、轻佻型人格障。这类人主要特点是举止轻浮,爱编造谎言,以使人上当为乐;虚荣心极强,好炫耀自己,常进行诈骗、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如某女,婚后不满丈夫老实无能及性功能障碍,公开招蜂引蝶,在众目睽睽之下同情夫接吻拥抱。其父加以鞭笞,也嬉笑不改,持无所谓态度,毫无羞耻感,后发展到公开卖淫,直到被公安机关处理①。6、怪癖型人格障碍。这一类人存在一种顽固的、以内心体验为目的的、有异于常人的怪异癖好。如纵火癖、谎言癖、偷窃癖、赌博癖、怪恋癖等。“这类怪癖人格,归纳起来,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为的目的即行为本身,如谎言癖说谎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自己,是为了说谎而说谎,纵火癖则为了纵火而纵火,偷窃癖是为了偷窃而偷。即通过说谎、纵火、偷窃,心中的那种特殊冲动得以释放和解除,产生快感而使心理得到满足”②。三、人格障碍形成原因及人格障碍犯罪的预防如前文所说,人格的形成是经过先天和后天环境两个因素影响形成的。同样,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多种因素、较长时间反复作用于主体而形成的,归纳起来可分为两个①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第3版,2016.②郭子贤.《人格障碍与犯罪》[J].《公安研究》,1998年第六期.方面,一是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因素、大脑发育因素、脑损伤因素、激素因素等;二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1、家庭环境因素,纵观许多人格障碍犯罪案例,联系犯罪人生平可以发现,很多犯罪人童年时期家庭都或多或少出现过问题。心理学也认为10岁以前孩子属于纯模仿阶段,这个时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人格形成有重大影响。“溺爱型家庭的子女易形成任性、无责任心、幼稚、神经质的性格,粗暴型家庭的子女易形成冷酷、胆大、残忍、好斗的性格;家庭不完整型的子女易形成内向、孤僻、执拗、冷酷的性格。这些因素长期或较长期作用于个体,会使个体心理发育障碍,导致人格发生恶变”①。2、学校因素。学校是大多数人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除了家以外另一个重要场所。一个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考核标准很明显对孩子具有导向作用,学校和教师的错误教导方式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人格形成。3、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人际关系淡漠,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消息便捷的同时也面对不良文化的入侵,危及人们精神健康,也有碍健全人格产生。随着人格障碍者犯罪逐步增多,对其预防也愈加迫切。而其中,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其防护也是最为重要,主要措施有:1、加强家庭教育。对于家庭结构健全的家庭子女,家长不能给孩子过多的情感满足和过分的欲望满足,而是应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辛,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对于家庭结构不健全的家庭子女,政府应加强社会救助,同时通过立法和司法减少“生而不养”这类问题发生。2、对于已发现的有性格问题的少年进行有步骤的改变训练。有研究表明,中学时期随着人的成长独立性增加,其早年家庭教育缺陷也开始显露,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强制性的训练与教育②。3、社会应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努力消除对人格障碍者的歧视和偏见。同时提高社会成员的心理卫生意识,使家长知道了解孩子心理的重要性,学校教师也要对“问题学生”加深了解,同时个人也需要注意调节自己不好的情绪以防其进一步演变。①吴志刚.《论人格障碍与犯罪》[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三期.②李玫瑾.《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M].2010年2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