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共执政体制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谈中共执政体制建设内容摘要:执政体制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是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进入新世纪阶段建设,由于党的执政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改革党的执政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并作出决定,这是推进党的伟大建设的战略部署。关键词:执政党;体制;新环境;建设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使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严重的侵害和剥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改变这种悲惨命运,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运动都一次次的失败了,也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行不通的。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义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和磨难,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所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更是正确的选择。除此,中国共产党在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自身地位、自身状况和所面临的环境的极大变化,进行长期的、不断的探索,对执政方式及体制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其自身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中国过去的成功,不仅是人民的功劳,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功劳。同时,成功的过程赋予我们很多的经验,中共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今执政环境的新变化,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对于执政体制的建设,我们要先明确当今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新形势。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题目中的“新形势”是很值得推敲的。在十七大上胡锦涛就提出“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国际上,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危机作为资本主义的产物,资产阶级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危机可以转嫁。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在经济方面必然是大受损失的,而军事和外交方面压力会更大。国际环境是外在的,事实上更加影响的是党内的环境与国内人民对党的信任度。此次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就有很长一段话描写中国共产党的现状:“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2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①”所以,党的执政体制建设,在关注国际环境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关注自身的机制、体制建设,通过完善党内制度来提高执政的能力。围绕这两点主要的中共面临的新形势看中共的执政体制建设。国际环境方面,主要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积累和利用国际交往的资源;巩固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具体解释为以下内容: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执政党的战略思维不能离开全球化、世界观。当今世界是个复杂不易描绘的世界。首先是全球化出现,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国与国依存度更大提高。国际关系发生变化,世界政治的性质也开始变化。全球化趋势不可挡,每一个国家必须在参与的过程中作出变革和回应,并在提高相互依存度的情况下获得安全和利益,中国也不例外。其次,是多极化趋势的日益明显。无论是从国际正义的角度,还是从全球治理需要各国的平等合作和协商来说,当今新形势下的国际政治多极化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虽然在全球化和多极化过程中,国际关系的合作与依存关系格局在竞争和斗争中不断形成,但现实的种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如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和平、安全、秩序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全局性的战略角度,树立全球化世界观。同时,任何国家都要通过特定的对外关系方式获得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存在。在根本的意义上,一个国家制定和贯彻它的对外政策和战略,往往源于对其自身和国际关系的认识。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说,一个国家的世界观就是它观察世界的视角和方式,它对世界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概括和看法,以及对自身与外部关系的认识。一个国家,无论其实力如何,不论实行的是何种制度和由什么样的政党执政,其都要认识世界的特征,并遵循这种认识,制定顺应这种认识的战略,试图在全球背景下来正确定位自己在国际体系中的恰当位置,因此,在追求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包含着对人类利益的关怀。如果国家不能正确认识其存在的世界,最终也就没法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二是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把握好对外战略的行为特点与变化。长期以来,中国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际关系,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①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3外交路线。坚定地贯彻执行对外政策的路线方针,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这方面对于党的执政考验来说,莫过于在全球世界观的指导下,如何把上述三个主要的价值目标整合起来,或者说在这三者之间实现有机的平衡。考虑到中国在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大国之间在复杂的国际格局变化中的矛盾和博弈,这三个价值在实践中有可能出现某种冲突或紧张关系。因此,要实现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主动权,就必须对中国的外交行为特点及其变化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三是积累和利用国际交往的资源,拓展国际交往的深度和广度,获取发展的外部资源。从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来看,很多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经济处于国际化水平上升期的初始阶段,从整体来说,资源配置国际化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从国际政治参与的水平来说,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全球重大事务的决策中却很少具有发言权,其参与程度远不能与八国集团的成员相比拟。这种状况与中国的大国身份很不相符,虽然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程度比较客观的反映,但反过来却成为我国进一步参与全球化、提高国家能力和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制约因素。于是,解决问题的逻辑便是,我们党要提高驾驭国际形势的能力,就必须领导和推动国家更深入地参与全球化,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生活,尽快积累更丰富的国际交往经验。中国参与全球化与国际交往,,就像人必须过人类社会的生活才能实现个人的社会化一样,国家也只有参与到国际社会中去、过正常的国际生活,才能实现国家的国际社会化。这一过程,一方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即通过广泛参与国际交往,在国际社会中学习和熟悉国际制度、规范和运作,以便使国内的制度变革和对外开放尽快与国际接轨,使我们党尽快熟悉和适应变化中的执政环境。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融入”的过程,即增长国际交往知识,尽快融入国际体系,使中国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国际制度的制定、修改和调整,从而实现国家利益。同时,伴随着国内改革和参与全球化,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由此对国际格局的多极化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必然会涉及到国际关系层面上权力、财富、资源、机会和影响力等重新分配的问题。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和平发展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一直利用各种场合、各种途径,以人权、民主、自由、贸易、民族和宗教、甚至香港和台湾问题为武器,对中国实行“分化”、“分裂”和“西化”的政治图谋,并利用周边国家对我国和平发展的戒心而鼓噪“中国威胁论”。中国在这些问题上进行国际政治斗争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任务。中国必须广泛开展国际交往活动,在国际舞台上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高扬人权、自由、民主、法治等普遍价值,向国际社会宣传这些方面我们所取得的实际进步和发展。只有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切实推进中国的政治发展,才能更有利于我们开展国际政治斗争。最后是巩固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国防建设与社会和谐并重。国家如果不能保障其自身的安全,就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执政党和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就会受到挑战。主权独立和国家制度的稳定是国家安全的最重要内容,国家对内要防止内部的动乱,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国家的安定;4对外要防止外部力量的干涉和控制,保持国家的独立自主。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它们遇到了比发达国家更大的风险,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55年来,在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利益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社会转型和参与全球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变数,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如,台湾海峡两岸尚未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制约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还有一定规模的被占领土和海洋权益,中国尚未实现最终的领土完整;民族分裂势力还威胁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安全;国际政治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还对中国的主权独立构成一定的威胁和干涉,还有由中国超大规模社会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所带来的许多新的威胁对国家安全构成了挑战,包括:人口与资源的巨大压力;生态安全威胁;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威胁;资源短缺的威胁;产业竞争的威胁;外部其他经济压力与风险。所以,我们需要从全面的认识和应对。国际政治的历史经验表明,没有获得有效军事能力的国家,往往由于失去了安全和主权而受到威胁。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总体上趋向缓和,全球军费开支和军队规模在逐渐下降。但是,世界大战威胁的减少、国际缓和与合作趋势的加强,并没有带来世界的太平,相反,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比冷战时期更为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就必须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队伍,确保国防安全。中国的国防建设和防御性的国防战略,必须服务于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诚然,一个国家的主权完整和国家安全的保障,受到其综合国力的制约。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在经济、军事、科教和国民精神、资源、社会稳定、国际竞争等方面实力和影响力的总和。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只要我国执政党能拿出足够地把内部外部压力转化为其目标支持的动力,外部压力越大,一个国家的动员程度就越高,而一个国家的动员程度越高,则它深入社会和在整个国家中汲取财富的能力就越强。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素质还亟待提高、腐败问题还比较严重、民主与法治建设还有待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党和国家要从社会中汲取足够的资源来提升有效的军事能力和国家实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障国家利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共产党还需要从内部来思考怎么样加强党的执政体制建设。技巧强党的执政体制建设,主要应该从更全方位的各个方面进行,主要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和干部队伍的建设,并将这些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体制建设综合改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伟大创举,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将强党的统一领导,加强执政党和政权建设,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可动摇,中国革命的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发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证明了党的领导的正确性。21是世纪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必将继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且将继续证明领导的重要性。中国要继续善于将艰巨的事业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武装自己,善于把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统一起来才能胜任。建设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