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3、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4、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5、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TemperatureIndex)。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6、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7、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8、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9.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11.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指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分别用K0,Kg,K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12.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13.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14.盖层闭合度:15.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16.油田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诶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17.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18.力场强度:把单位质量流体在力场中受到的力E为力场强度。19·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他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20.流体势:将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之和。2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主要成分是烃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以游离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22.油气显示:石油、天然气、石油沥青矿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或钻井的人工露头。23.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24.烃源岩:富含有机质,生成过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的细粒沉积岩。25.油气运移:指地壳中的石油、天然气在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位置移动。26.生油门限: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27.固态气水合物:为由气水与天然气(主要是甲烷)结合行程单白色固态的结晶物。28.低—未熟油: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石油,称为低熟油。29.生油窗:指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的生油时期。即有机质大量生成液态石油的温度(或深度)区间。30.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31.油气系统:油气系统是一个包含一个有效烃源岩体和与该烃源岩体相关的所有已形成的油气以及油气藏形成所必不可少的的一切地质要素及地质作用的自然系统。32.控制储量:在特定煤田、油气田一定范围内,在预探阶段完成后,初步探明了能源矿藏类型,矿体形状(含煤或油气面积、厚度倾角),在此基础上计算的地质储量。33.氯仿沥青“A”:是用氯仿从岩石中抽取出来的有机质,也就是能够溶于氯仿的可溶有机质。34.煤型气:指腐殖行有机质进入成熟阶段以后形成的天然气。35.异常高地层压力:某一深度地层的地层压力明显高于静水压力,则称该地层具有异常高地层压力36.区域盖层:指遍布在含油气盆地或拗陷的大部分地区、厚度大、面积广且分布较稳定的该层。37.凝析气藏:在产层中具有逆蒸发现象的气藏及油藏的含气部分称为凝析气藏。38.石油的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石油时,能使偏光面旋转一定角度的特性。39.生物化学气:在低温(75)还原条件下厌氧细菌对沉积有机质进行生物化学降解所形成的富含甲烷的气体。40.石油储量:油气资源中已经被证实的,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开采的石油资源量。41.油型气:系指与成油有关的干酪根进入成熟阶段以后形成的天然气,它包括伴随生油过程形成的湿气,以及高成熟和过成熟阶段由于干酪根和液态烃裂解形成凝析性油伴生气和裂解干气。42.原生油气藏:43.次生油气藏:44.地层不整合圈闭:储集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相切,封闭而成的圈闭45.地层超覆圈闭:砂岩地层超覆到不渗透案的不整合面上又被不渗透的地层超覆覆盖而构成的圈闭。46.石油储量:油气资源中已经被证实的,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开采的石油资源量。47.煤型气:煤层中所含有的吸附和游离态的天然气。48.地层压力梯度:即地层压力随深度的变化率49.地层压力系数: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与相同深度静水压力的比值。50.岩性上倾尖灭圈闭:由于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尖灭或渗透性变差形成的圈闭。51.背斜圈闭的构造幅度与其闭合度52.含油气盆地:指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史,发生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53.烃源岩:富含有机质,生成过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的细粒沉积岩;54.生储盖组合:指烃源层、储集层和盖层的组合型式。该概念着重强调两个实质性性问题:烃源层中生成的油气向储集层输导的通道和能力;盖层的质量和有效性。55.沉积盆地:指地壳上具有相同或相似发育特征(包括沉积特征、应力环境、发育时间和过程)的统一的沉陷单元56.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57.门限温度:有机质随埋深成熟度增大,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大量向油气转化,此时的温度称为是石油门限温度58.门限深度:有机质开始大量转换为油气的深度59.石油窗: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和热裂解生湿气阶段60.生物化学气:在低温(小于75摄氏度)的还原条件下,厌氧细菌对沉积有机质进行生物化学降解所形成的富含甲烷气体。三.简答及论述:1.论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因素答:①压实作用:是沉积物在上覆沉积负荷作用下,沉积物致密程度增大的地质现象,在压实作用过程中,沉积物通过不断排出孔隙流体,孔隙度不断减少。在正常压实过程中,当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溶解在孔隙水中,就能够随着孔隙水一起被压实排出,实现油气的初次运移。如果排水不畅,造成欠压实,可以延缓孔隙流体的排出,如果流体的排出正好被推迟到主要生油时期,则将对油气初次运移起到积极作用。还有利于有机质的热成熟,也是驱使油气进行初次运移的潜在动力。②热力作用:由于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体积膨胀远远小于孔隙流体的膨胀,造成异常高压,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一个动力。(2分)③烃类及非烃气体生成的作用:干酪根在热降解生成石油和甲烷气体等烃类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水和非烃气体(主要是CO2),而这些流体的体积大大超过原来干酪根的体积,引起页岩孔隙流体压力大幅度的提高,使异常高压进一步增强,这种压力的增加将导致微裂缝的产生(Hedberg,1980)使石油进入渗透性的载岩和储集层。(2分)④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泥岩在埋藏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粘土矿物要发生成岩作用,放出大量的层间水,在没有增大的孔隙体积中造成异常高压,也是油气运移的一个动力。(2分)(长江大学考试题答题要点)2.试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特点及意义(根据油气差异聚集的原理论述盆地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答:(一)必备条件:(1)具有区域性较长距离运移的条件,要求具区域性的倾斜;储集层岩相岩性稳定,渗透性好,区域运移通道的连通性好。(2)存在联通的圈闭,且溢出点依次增高。(3)油气源供应区位于盆地中心带,有足够的数量的油气补给。(4)储集层中充满水并处于净水压力条件下,石油和游离气是同时一起运移的。(二)聚集特征特征:在系列圈闭中出现自上倾方向的空圈闭向下倾方向变为纯油藏→油气藏→纯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三)意义油气差异聚集的意义:根据油气差异聚集的规律,可以预测盆地中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在坳陷中主要分布油藏,隆起的高点为气藏,斜坡部位为油气藏。指明了油气运移的方向和路线,为我们选择勘探对象时提供一方面的依据,减少盲目性。(二、三参照长江大学考试题答题要点)3.论述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条件答:①丰富的油气源条件:盆地中油气源是油气藏形成的首要条件,油气源是否丰富取决于成烃拗陷的大小,烃源岩的成烃条件和成烃演化史。要具有足够大的成烃拗陷,生油岩的面积要大,厚度要厚;生油岩的质量要好,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要达到成熟。②要有良好的储集层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和传输条件: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好,孔隙结构好;要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形式,最佳的生油岩厚度,最佳的砂泥岩百分比。(3分)③要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圈闭容积要大,形成时间要早,距油源近,闭合高度要高,盖层封闭能力好。(3分)试论述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阶段及一般模式。④要有良好的保存条件:构造运动不要太强烈或地下水活动不活跃,保证圈闭容积不改变或不破坏,圈闭中的油气不受氧化变质。(长江大学答题要点)4.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答:(1)剥蚀和断裂作用(2)热蚀变作用(3)生物降解作用(4)氧化作用(5)水动力作用和水洗作用(6)渗漏和扩散作用5.油气藏中油气聚集原理答: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一、单一圈闭油气聚集的机理1.渗滤作用:对于盖层封闭能力差的圈闭,毛细管封闭的盖层对水不起封闭作用,而对烃类则产生毛细管封闭,结果把油气过滤下来在圈闭中聚集。2.排替作用:Chapman(1982)认为盖层中的流体压力一般比相邻砂岩层中的大,油气进入圈闭后首先在底部聚集,随着烃类的增多逐渐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的连续烃相,由于密度差油的压力都比水的压力高,因此产生了一个向下的流体势梯度,致使油在圈闭中向上运移同时把水向下排替直到束缚水饱和度为止。二、系列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原理1.油气差异聚集原理静水条件下,在油气运移的主方向上存在一系列溢出点自下倾方向向上倾方向递升的圈闭,油气源充足,盖层封闭能力足够大。油气在圈闭中依次排替作用的结果,出现自上倾方向的空圈闭向下倾方向变为纯油藏→油气藏→纯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2.油气差异渗漏原理如果在运移的主方向上,存在一系列盖层封闭能力差的岩性圈闭,油气在圈闭中依次渗滤作用的结果,出现自上倾方向的空圈闭向下倾方向变为纯气藏→油气藏→纯油藏的油气分布特征。6.简述前陆地盆地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主要类型:背斜构造圈闭油气藏,断层圈闭油气藏和地层圈闭油气藏分不规律:总体上看,前陆地盆地油气系统主要受圈闭展布的特点控制,在靠近冲断褶皱带的一侧或冲断带内,主要形成背斜和断层圈闭油气藏;在靠近克拉通一侧的前缘斜坡带主要分布砂岩体上倾尖灭或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与张姓或张扭性有关的断块油气藏。在平面上,前陆地盆地内的油气田绕生油气中心呈条带状分布于平行造山带的构造带上。7.何为油气系统?简述含油气系统思想在石油地质研究和油气田勘探中的意义答:含油气系统:油气系统是一个包含着有效烃源岩,与该烃源岩有关的油气以及油气聚集成藏所必需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的天然系统。意义:(1)将油气勘探的重点从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转向油和气,并提供了进行油气勘探的研究和管理框架;(2)油气系统与原有的含油气大区、含油气盆地、含油气区、油气聚集、油气藏等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作为区域勘探的研究评价单元十分合适;(3)油气系统可以提供油气生成、运移到聚集的全面预测模型;(4)油气系统将基本地质要素与成藏作用过程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可视化地表示动态演化历史成为可能;(5)适用于旨在减小勘探风险的油气成藏综合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