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学校园板球文化建设摘要:板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强的体育运动,它不仅仅是比技能、比智能、比体能和比心理的竟争,而且也是比思想、比作风的竟争。校园板球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园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人文氛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中学校园板球文化建设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沉积,板球运动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独有的运动魅力不但使其成为一项风靡世界的体育运动,且已然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范畴,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最新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中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板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板球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重大作用。一、校园板球发展的现状板球运动集趣味性和锻炼性于一体,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跑、跳、投、灵敏性、协调性、准确性,发展速度、耐力和力量等多项身体素质,同时这项运动所要求的尊重对手、尊重观众、尊重裁判的运动精神,潜移默化培养着学生机智、勇敢、拼搏、进取心等优秀品质和团队精神,是一项非常适合于广大中小学生掌握的体育运动项目。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与亚洲板球联合会于2008年将板球作为国内普及推广运动项目,并且对各地开展板球运动的学校给予技术、器材和装备的支持,这使板球项目逐步推广,我校成为台州市椒江区唯一一所开展板球运动的中学,这对创办浙江省特色体育项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前在浙江省开展板球运动的学校主要集中在台州的中小学,分别为台州学院椒江附属中学、椒江区东山中心校、临海市邵家渡中学、临海市邵家渡中心校、临海小芝桐峙中学、温岭大溪三中、三门六敖中学、三门小雄中学等。我们台州学院椒江附属中学在板球训练技术、场地装备及队员的2应战策略上,都已有一定的经验。我校板球男女队员连续三年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比赛提高了技术,积累了经验,这对校园板球运动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校园体育文化和板球文化的内涵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以社会文化为其背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而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有人把学术文化比作校园精神文化之首,而把体育文化看作是校园精神文化之躯。因此,体育文化作为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构成了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板球文化是人们从事足球活动过程,对其特征不断创新、发展形成的物质与精神统一、内容与形式互动的文化总称。校园板球文化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和板球文化的一部分,不单有着板球文化的普遍特征,更起着教育和传承的作用,是板球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构成,而中学体育教育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起着传承和连接社会体育,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实现体育锻炼终身化的关键时期,因此,塑造健康、完善、科学、系统的中学校园板球文化范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三、校园板球文化建设的途径1.重视板球教学,贯彻校园板球文化中小学体育课堂加入板球课程是中小学校园板球文化构建的关键,使他们对板球运动的兴趣始发于板球课堂。板球教学课程是校园板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专项教学课和课外板球运动。专项教学课是学校组织学生学习板球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科学锻炼身体方法和培养学生足球意识、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个性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要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资料、网络系统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亦应充分利用电视实况转播、现场组织观看足球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足球文化教育。课外板球运动是建设校园板球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体育场馆和师资,开展课外板球活动,要认识到板球运动对提高学生课外锻炼意识和积极性的促进作用,既要完成身体锻炼的任务又活跃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2.积极开展和参与校内外的板球竞赛活动3板球竞赛是促进学生足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推动中小学学生足球运动广泛开展的有力手段,也是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通过校内或校外的板球竞赛,可以是自己生活更丰富,是自己的兴趣熬好更加广泛,从而让自己身心更加健康的发展。校园板球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承担着传播社会文化的重要功能,因此,校园板球文化应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校园板球文化的构建和传播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更上一层楼。因为校园板球文化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家长们是校园板球文化的利器。学生的参与离不开家长,需要他们的配合。学生可以通过板球竞赛获得属于他们的荣誉,从而是学生有自豪感,有荣誉感,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板球竞赛向社会展现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的知名度。这样的良性循环能推动不球运动板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四、校园板球文化的功能校园板球文化生存于校园中,是以学生为主体、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进行、以校园为生存空间、与校园文化精神相贯通的文化群体。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板球运动弹性很大,有劲可以使出全身力量,不需吝惜自己的体力,力量小的可以采取防守策略,四两拨千斤,把千钧之力化为绕指柔。板球运动是最佳的键脑运动:运动者在球台边进行运动时,大脑在短时间内,要对来自眼睛、耳朵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与综合,调动视觉、听觉各感觉器官、运动中枢及全身肌肉快速工作,选择最佳击球点,进行恰如其分的回击,长期练习,可大大提高神经系统反应速度和综合协调能力。板球运动是多方位高层次的健身效果:板球运动能使人体的循环、呼吸系统的功能大大加强,运动使心肌变得发达有力,心容量加大,每搏输出量增多,血管壁弹性增加,同时使呼吸肌得到锻炼,可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长期的板球运动不仅可使上肢、下肢和腰背肌肉发达健壮,关节更加灵活、稳固,相应也提高了人体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和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使人体更健壮充满活力。2.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如今互联网的普及提高了人类虚拟社会上的交往能力,而研究表明现实中人类人际交往能力在减弱,交往的人流在减少。更体现在目前的中小学学生的交往能力在减弱,很多孩子面对陌生人时变现出胆怯不爱讲话,在学校与同学保持有距离,回家与家长沟通甚少,久而久之心理健康出现问4题,校园足球的开展使得很多学生有了交流沟通的空间和话题。板球运动是一个群体项目,需要更多的交流才能使每个人做到自己要做的,一场板球比赛是有着复杂的语言,表现了一个人的内心向外宣泄或者是特殊的沟通。学生有空的时候可以一群人去运动场场打板球,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可消除他们的孤独感,逐步形成与同学相处的意识和习惯,并使他们性格变的更加活泼开放。因此校园板球运动能满足他们的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交际能力。这些都要归功与校园足球文化的开展和建设,让孩子们了解足球,喜欢足球,参与足球运动。3.增强学生意志品质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国家宝贵的财富,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在现阶段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多是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和争强好胜的品质。校园板球文化的建立能使他们更多的了解板球运动的乐趣,认识板球运动带来的快乐,认识成功的喜悦。板球运动有助于思维的灵活转变,长期的板球运动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在运动中锻炼自我,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比赛中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在比赛中学会拼搏,增进友谊。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板球运动中来,让他们参与到比赛中来,让他们认识到想要取得胜利,就必须不怕艰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这些都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胜欲望。此外板球比赛的优胜劣汰及比赛过程的起伏跌宕可以逐步培养青少年勇于接受挫折、坦然面对失败的健康心理特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板球运动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人们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拼搏向上的精神,产生一种良好的心理调节作用。由于板球运动所示的特点和锻炼价值,使得板球爱好者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并在其它某些方面超出常人。4.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形成中学校园板球文化教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形成的基础之一。板球运动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通过长期的运动,培养了他们的运动兴趣,养成了运动的习惯和参与意识,促进了自主学习与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校园板球文化氛围能够培养和熏陶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与兴趣,让学生从小培养一种运动爱好。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进行校园文化教育给学生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与能力。校园板球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园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人文氛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让师生通过5参与校园板球文化活动,去了解社会、去接触社会,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的精神风貌,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精心组织文化活动,使其在参与中完善自我。我校是板球特色学校,学校应大力营造和培育校园板球文化,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校园体育设施条件及学校传统的特点,形成有自已风格和传统特色的校园板球文化,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参考文献:[1]潘丽萍.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J],体育文化导刊.2002,3.[2]赵敏,刘圣广.论校园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中教网,2004.9.[3]周爱光,宋亨国.对体育文化内涵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4.4.[4]陶华滨等.体育文化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