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政治强化班考研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真正要记的20页左右;采点看量;新增加的、去年新增加而没考的、历年都考的、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的、具有周年纪念意义、列入大纲但长年不考的知识点都是重点;三年内主观题不会直接重复。千万注重2006年真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最多出1道选择题,要求掌握13道、重点4道★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理论和最终归宿点)是马克思主义再认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D现实实践。3、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4、马克思的2大历史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5、马克思主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提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2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6、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表现:A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B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C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不仅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而且还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单选)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8、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A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C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D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9、(单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原因是由: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B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C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本句本身可为单选)。11、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1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13、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意识的能动作用(唯物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同一性”有4种含义:A和B相互依存;只有有A才会有B;失去A,B也不存在;A和B相同、一样;A可以认识B※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构成的对立。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主要的)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相反。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主张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知之。——此知识点最重要的是不可知论,有4种考法:1、含义;2、回击不可知论最有效的武器实践;3、一切唯物主义和彻底唯心主义都坚持可知论;4、不可知论往往表现为怀疑论。哲学的党性原则,否认“第三种路线”的存在。在阶级社会中,哲学的党性表现为阶级性。※哲学史上2个对子关系。在哲学史上,既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这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也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这是回答世界怎么样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赫尔姆霍斯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和局限性构成人的认识的限制。——本句意识:世界可认识,但不可以彻底认识,即不可知论。只要碰到“康德”“休谟”这两人,就是不可知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但它所说的作为世界之本原的物质往往是指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种观点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是不科学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它所说的作为世界之本原的物质则是指原子,原子不可分,是最小单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抵挡不住唯心主义的进攻。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且可以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此定义有3种考法。1、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政治结构、政治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既是物质又是意识,而真空、运动、场、宏观物体、微观粒子、金属的属性、劳动实践、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都是物质,而宪法等法律思想、规范、规划、章程、风俗习惯、社会文化结构都是意识;2、主观和客观对立的有真理与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自由与必然(物质和运动都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皆客观,“自由”是指对规律的认识,“必然”即指规律)※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也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但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运动的基本形式从简单到复杂依次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董存瑞炸碉堡”的行为是5合1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死记):A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分;B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C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参照系。※反对两种错误。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必有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其一是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夸大成绝对静止的观点,这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其二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这种观点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例:商志欠钱不还。时间、空间的含义。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时间、空间的特点。时间具有一维性,它是不可逆的;空间具有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A时间、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是客观的;B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受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A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发展的总过程是无始无终的;B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存在范围无边无际;C无限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有限的具体事物构成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有2种考法:中国五行说是一元论;不能把二元论看成是哲学第三派别,否则就违背了哲学的党性原则,因为二元论属于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二原理”其一):A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这里的物质是指客观存在;B认为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C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联系的统一。★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新增加的知识点):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一方法论)※实践的本质和含义。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2、实践的根本特征是直接现实性;3、直接现实性是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一般本质(本质特征);4、实践以人为主体;5、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是实践活动;6、主体性的特点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实践的基本特征:A客观现实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A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种玉米);B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革命);C科学实验活动(杂交水稻)。艺术、体育和教育活动也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但不是实践的基本形式。黄金原理1(分析人与自然关系时用):自在世界是指人类还没有认识、实践尚未影响到的世界;人化世界(人类世界)是指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过并打下自己烙印的世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消极不过分、不要为所欲为、不要无所作为。★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新增加)。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死记):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这是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内容是意识,形式是物质。★意识的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是人能动地反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原理):A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意识是具有指导性;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意识能动性的实现条件(死记):A意识必有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在改造世界中遵循客观规律;B必有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C要联系地看问题,充分地考虑到被改造事物所处的环境。人工智能即电脑、机器人。1、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的、电子的过程,而人的思维则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2、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而人的思维则具有社会性;3、人工智能只能受人类的支配,而人的意识则具有能动性、创造性。意识的作用:A意识是能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万能原理)。联系的含义,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联系的特征:A客观性;B普遍性;C多样性;D条件性。系统是由事物内部互相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主要方法论原则之一:整体性原则,即系统的有机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机械之和。1+12发展的含义,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我们不能以时间出现的先后作为划分新、旧事物的标准,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在于该事物是否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A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没有的优越性;C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发展的过程性(这就是过程论的原理,黄金原理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有限的发展过程集合而成的。由于世界是一个过程,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要留恋旧事物,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