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摘要:通过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含义及现状,进一步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表现,深入分析其犯罪的原因,最终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对策。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近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城市迅猛发展,大批的农村人口不断的拥向城市,一方面机械在农田大规模作业代替了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城里赚钱机会多,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可是,许多农民背井离乡,使自己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在农村老家“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含义及现状(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含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有一方到外地去打工,而将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儿童。他们通常与自己的双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其他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据统计2012年9月,我国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人数超1260万,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达到2200万,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会将孩子留在农村的家中。2(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贫困的家庭,造成孩子的父母必须到城市去打工;另一方面,中国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以下问题:1、教育问题从政府方面看,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与城市相比,农村存在教育环境较差、师资水平较低、教学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使在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同时,缺乏心理咨询方面的课程,没有办法开展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正确疏导。从家庭方面看,一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对其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并且他们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缺乏硬性的要求,只认为孩子只需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孩子将来就定位在外出务工上;二是留守儿童大多寄养在祖辈或隔辈亲属家中,而这些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少正确教育方法,并且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无暇在学习上去正确指导孩子。2、心理问题由于缺乏成长时期应有的亲情关怀,家长也不可能时时刻刻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一些孩子的性3格变得悲观、内向、自卑、孤僻、抑郁,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长此已久,会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与发展,加之有些孩子自身缺乏辨识能力,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当其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控制和难以宣泄时,就会易产生各种越轨行为,例如沉迷网络游戏、逃学、打架,甚至出现反社会情绪,进而走向犯罪的道路。3、生活问题留守儿童在农村通常由祖辈或隔辈亲属代管,而这些代理监护人精力有限,大多安全意识淡薄,对孩子不能尽心的保护,导致一些安全事故频发,比如触电、溺水、打斗等。同时,留守儿童也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容易遭到拐卖、猥亵等伤害,更可怕的是连最起码的健康生命权都被残忍的剥夺。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不仅止于这几方面,我们要看到留守儿童是一个综合性的大问题,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来解决。二、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表现(一)侵财型犯罪特点突出随着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大多数农村生活条件相对落后,而在外长期打工父母亲却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而面对金钱财物等物质上的诱惑,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欲望,一些留守儿童往往是从小偷小摸的行为一步一4步走向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二)团伙性犯罪形式特点突出由于大多留守儿童面对长辈自我较为封闭,喜欢和年龄相仿、同是留守儿童的伙伴在一起,逐步形成群体,而在团体中一些留守儿童受到外界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到团体其他人鼓励其共同作案,并且农村留守儿童年龄小,思想比较幼稚、缺乏作案经验,一人作案心理压力较大,这就出现了既有数量优势又能互惠互利的团伙作案形式。(三)犯罪留守儿童年龄小、意识单纯特点突出留守儿童犯罪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的未成年居多,其文化程度不高,法盲特点明显。究其原因,一些农村地区学校、家庭学法、普法意识不强,留守儿童年龄小,分辨是非能力弱,因此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此外,大部分留守儿童作案动机和目的十分单纯,如打架致人伤害,可能仅是为了义气,他们的作案方式一般较为简单,且多为临时起意犯罪。(四)犯罪反复性特点突出在犯罪的农村留守儿童中,一些人在劳教所受到不知悔改犯人的影响,释放后继续肆无忌惮的作案,并且越来越熟练;一些人因为未成年,其行为构不成犯罪,只受到了批评教育,使其对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认识不足,不能做到知错能改;一些人劳教释放后又继续生活在原来的团伙组织内,在他们的怂恿下继续作案。5三、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一)学校教育的缺失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学校,但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亲情的关爱,因此,他们比别的同龄人伙伴更需要从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弥补,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还存在缺陷。一是过度追逐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虽然我国近年来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很多学校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只重视升学率,特别是农村学校在此方面更为严重,进而忽视了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沟通与情感交流。目前,农村许多学校还将升学率与教师的福利津贴挂钩,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自然被老师忽略甚至放弃。而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怀与教育,其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因而他们更加容易被学校老师所忽略和放弃。二是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较差。受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的限制,导致农村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在方法上“老套”,缺乏创新,甚至还存在教育方法错误。同时,农村教师相对城市较少、学历较低,并且不重视家访工作,与农村留守儿童的代管人交流与沟通,家庭教育不能更好的配合学校教育。此外,受到资金、专业人才等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普遍没有开设心理辅导教育课程和法制教育课程。6(二)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如今,中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一些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会扭曲缺乏辨别能力和抵抗能力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并且,大多农村学校受到传统封建理念的影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教育避而不谈,致使农村留守学生在青春期时普遍缺乏了解对这一时期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学校附近歌舞厅、酒吧、网吧等娱乐场人员混杂,管理较为混乱,而农村留守儿童自制力比较差,父母长期又不在身边,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自己不自觉地就放松了要求,从厌学、迟到早退、旷课,慢慢发展到沉迷于歌舞厅、酒吧、网吧,再受到一些影视剧中黄色、暴力因素的影响,很容易沾染上抽烟、嗜酒、打架斗殴和赌博等不良习惯,从而迈向犯罪的深渊。(三)政府管理缺失农村基层干部还存在着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遇到层层阻碍。同时,大多数农村基层组织弱化,机构逐渐萎缩,使得其无法担负起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重任。许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管处于“三无”状态,即无设施、无场所、无人员。有的农村留守儿童甚至不知道农村基层组织的存在,遇到问题也不知道到何地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更别说让农村基层组7织发挥其应有的关爱、教育和监管的作用了。(四)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对子女的一言一行影响深远,对其思想认识和性格特征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严重的缺失。1、代管人重“养”不重“教”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寄养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祖代或上辈监护,即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以及伯父、阿姨、舅舅等抚养监管的方式,由于上辈,特别是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的差距较大、思想观念不同,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习指导上会存在偏差,有的迷上了上网聊天、打网络游戏,有的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有的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交往等等,由于一些祖辈对孙辈的过度溺爱,导致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越演越烈最后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二是自己或兄弟姐妹进行监管,即农村留守儿童自我管理或其兄弟姐妹相互监管,此种方式本身就存在严重问题,留守儿童及其兄弟姐妹本来就需要被严格的监管,他们本身缺乏判断是非能力、相关的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和基本生活常识等,加之他们长期缺少父母及的监管和关爱,容易造成性格偏执、孤僻,更严重会出现集体犯罪或是因抑郁而自杀的严重后果。三是由父亲或者母亲一方进行监护,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法得到父母双方的教育和引导,缺少8完整的家庭在情感上的关怀,会使其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以及其个性、心理发展上的异常,一些留守儿童甚至会因为这样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父母与亲子缺少沟通与联系许多外出打拼的父母对在农村留守的子女不管不问,很少和自己的孩子通过书信、电话或者网络进行联系与沟通,亲子在农村留守过程中极其渴望父母的关爱,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在外打工的父母无法经常与留守农村的子女保持联系,时间一长,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对父母亲情疏远,并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五)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缺陷1、辨识能力较差农村留守儿童许多正数处于青春期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少年儿童大部分存在很强的好奇心,并被新鲜事物吸引,同时,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的非辨别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较差,遇到问题时容易“义气”用事,并易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旦形成了错误观念,他们就很难再纠正,尤其是缺乏在学习生活上正确的引导的农村留守儿童,更易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2、性格缺陷,心理不健康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疏于管教以及放任自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容易自私自利、孤僻冷漠、目中无人;由于9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不完整,缺少父爱或者母爱的他们容易形成自信不足、软弱、孤傲心理特征,缺少父母的保护,使其经常感觉寄人篱下;有的农村留守儿童因为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许多孩子具有不服输、嫉妒心强的心理特征,极易产生“金钱是万能的”、“社会不公平”、“唯我独尊”等想法,并且无法正确认识社会上所出现的一些腐败贪污现象,从而产生对社会不满、仇视社会、报复社会的思想。四、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对策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不仅是外出务工农民家庭自己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为了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应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农村留守儿童管理纳入有效的管理中,使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关爱。(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唤起社会各界关爱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户籍限制政府应该继续加快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直到取消户籍限制,同时,消除对进城务工人员在医疗、教育、社保等各项制度的限制,使农民工与城市人口一样享有平等权利和社会权益。针对就业制度进行改革,构建城市与农村相统一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就业市场,彻底消除存在多年的城10乡“二元经济体制”,这才是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关键所在。2、建立长效机制,为农民工举家进城打下坚实基础进城务工人员举家进入城市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想建立农民工举家进城生活的长效机制,重点在于“三步改革”:改革用工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与此同时,还需要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化,让农民工们的子女能够享有城里孩子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权利,使其逐步树立健全人格。要建立农民举家进城长效机制,政府要做到几点:第一,全面实施“安居工程”。彻底解除户籍制度的划分,在住房、教育权利、就业保障等基础方面不存在农村还是城市的区别。一是政府要筹资兴建一批农民工能负担得起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使那些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能够在城里落地生根,能给其子女一个安稳的家。二是政府通过将城市原居民用房改造和维修,低价出租、出售给农民工住,彻底解决农民工和其子女的住房问题。第二,加强农民工在的劳动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积极引导进农民工到第三产业服务业进行就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强与务工当地政府的联系、协调,保障农民工稳定的收入,让其的子女能够享受到当地的义务教育政策,实现就近就地入学,这样农民工的子女就能随其父母生11活在一起,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格局。3、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管体系在农村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把对辖区内农村留守儿童监管和监护责任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