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京城市发展历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南京近现代城市发展历史最近一直在着眼于对南京城市发展史的探索,阅读了关于南京人文历史类书籍,恰逢中国近现代史课有要求论文作业,所以通过之前课余多次对南京博物院,朝天宫(即南京市博物馆)的参观时的笔记资料整合,谨以此文表达对南京城市文化的热爱,同时文中不少内容可供对于南京近现代城市发展历史感兴趣的人士参考。本人文笔水平有限,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指正。自古以来,每当中原王朝遭到强悍的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面临存亡危机时,自然都带着大量北方人口、中原文化习俗和先进的手工艺迁往江南,无论在未来的一个阶段选择了持续的北伐还是偏安,经济政治重心的南移已是大势所趋。而东南重镇的头把交椅又向来都是龙盘虎踞的南京,此时的南京往更高层次来说是成为了延续华夏正统文化火种的根据地所在。历史的选择必然造就了这里的一代又一代繁华。而当我们翻开中国近现代史的篇章,不难发现,这样的“传统”依旧还在延续。一、上下求索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这一系列的探索,都在客观上为南京城市的近代化转型做了理论、舆论、技术以及实践方面的准备。“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晚清时期兴起洋务运动的宗旨。南京是洋务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区,1865年李鸿章在南京创办的金陵机器制造局(后经历国民政府时期的兵工厂和解放后的晨光机器厂的演变,今发展为创意产业园区)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该制造局设机器厂、翻砂厂、熟铁厂和木作厂,制造开花炮弹、抬枪和铜帽等产品。金陵制造局的创办也是南京近代工业的开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维新派人物谭嗣同曾在南京写成《仁学》。教育方面,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乃是第一所官办新式学堂,这也被认定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开端。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以来封建帝制,这都要归功于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作为广东人的中山先生对南京却情有独钟,并对其发展给予厚望,预言南京未来发展不可限量。二、近代新都南京作为民国首都,城市面貌方面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近代化城市规划指导下,南京城市建设彻底打破明清以来封闭城市的格局,成为中国较为开放的新型城市。与城市功能配套的市政和交通系统逐步完善,公共设施逐渐完善,初步具备了居住、工作、休憩、交通等近现代都城的功能要素。1928年至1937年这十年乃是国民政府工商业、轻工业飞速发展的十年,同时也是国都南京黄金发展的十年,期间对于南京的发展定位是:全国的政治、工商、文化、居住、交通、公共服务中心。国民政府曾历次颁布南京城市规划书。1919年,颁布《南京新建设计划》;1920年颁布《南京北城区发展计划》,这一计划使得城北原本荒凉的鼓楼岗一带变得繁华起来(现今的鼓楼已是南京核心区域最繁华的地带之一),也使得老城南地区人口的过于密集得到初步缓解;1926年颁布《南京市政计划》;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首都建设委员会,特聘美国建筑师墨菲和古力冶为建筑顾问,清华留美学生吕彦直为助手,由墨菲主持制定南京首都计划。1928年10月颁布《首都大计划》;1929年12月颁布《首都计划》,该计划以“欧美科学之原创”为设计思想,以“吾国美术之优点”为指导方针,城市空间布局以“同心圆式四面平均开展,渐成圆形之势”,这样的规划理论及方法也是开了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实践的先河(如今这样的道路布局在鼓楼区颐和路、江苏路、宁海路以及鼓楼街心公园等地皆有所体现);1947年,颁布《南京市都市计划大纲》。在道路拓宽方面的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至抗战爆发前夕,南京市内竣工道路119.3公里,并形成了以中山东路、汉中路、中正路、中山路、中央路为中轴线,向四面八方放射状延伸的现代化城市道路系统。城市街道两旁的行道树多为法国梧桐(至今仍有部分老梧桐为当年蒋中正先生和蒋夫人亲手种下)。中山路、中山北路、中山东路等当年孙中山先生灵柩经过的道路按照“三板块”的模式修建。整个道路剖面总长为40米,最外两遍为宽5米的人行道,并种植以行道树法国梧桐;两侧人行道向内分别为宽7.5米的慢车道,即现今所说的非机动车道的概念;两侧慢车道再向内各为宽1.5米的绿岛区域,并种植以行道树法国梧桐;最里为宽12米的快车道。(现今的四排行道树早已形成参天蔽日之势,城区内大面积的林荫大道也成为南京人引以为傲的元素之一)。南京市区内不同区域道路命名方式基本沿袭了当年国民政府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首都干路名称分类方法:干路类别命名方式道路名称中轴干路以领导人名字命名中山路、中正路、中正南路等西北干路以省、市名称命名四川路、广州路、湖南路、苏州路等37条东北干路以三民主义命名明故宫附近民生路、民权路、博爱路、大同路等南城干路以南京历史曾用名命名建邺路、建康路、金陵路、升州路、集庆路等三、革新民生近代南京在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转型都城,南京的城市面貌呈现出兼具西方近代化与中国传统化的两面性,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得到改变,新的衣、食、住、行方式迅速被市民接受,文明生活成为时尚与追求。南京民国建筑是民国时期南京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此期间的建筑风格大致可分为4种:1.折衷主义和西方古典式建筑。代表建筑有1914年建成的扬子饭店,1930年建成的国立中央大学礼堂;2.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代表建筑有1917年建成的金陵大学礼拜堂,1919年建成的金陵大学北大楼;3.新民族形式建筑。代表建筑有1928年建成的铁道部大厦,1932年建成的中山陵音乐台,1936年建成的国立中央博物院。4.西方现代派建筑。代表建筑有1932年建成的福昌饭店,1936年建成的大华大戏院,1946年的下关火车站扩建工程。这期间的建筑大师中有三位代表人物:吕彦直(中山陵总设计师,与墨菲合作设计的金陵女子大学)、赵琛、童寯。民国时期,首都南京的都市经济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和面粉业发展尤为迅速。商贸方面以金融服务业为主。中央商场是南京第一家大型综合性百货商场。1934年春,一系列社会名流联合倡议,拟集资在市中心的新街口兴建一家大型商场,以抵制洋货,弘扬国货,发展民族工商业为号召,消息传出,很快得到首都和外地的实业界人士的赞同和支持。以南京为主的全国近十个省市厂商纷纷前来投资购股。1936年1月中央商场建成正式营业,经营范围广泛,多为高档消费品。教育事业:民国时期,南京在文化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是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涌现出了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十余所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和一批在各个领域声誉显著的领军人物,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和学术向心力。民国时期首都著名高校:国立中央大学、私立金陵大学、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私立东方医科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院、河海工科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政治大学、省立江苏法政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公立中央国术馆体育专科学校、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国立音乐院等。这期间涌现出的著名教育家有陶行知、吴贻芳、陈鹤琴等人。其中吴贻芳还是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以及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先后曾主持母校金陵女子大学校务长达23年,蜚声海外。在1945年的联合国成立大会上,她成为了《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学术方面,比较活跃的一个文化团体是学衡派,因创办《学衡》杂志而得名。这其中的成员大多在南京任教。《学衡》杂志涵盖了文化、文学、史学、哲学、伦理、教育、宗教以及政治等诸多领域。学衡派崇尚“中正之眼光”,“无偏无党,不激不随”,从文化理念上来看是持人文主义,很大程度上是中西人文主义在现代社会的结合。科学事业方面,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就是蔡元培。作为现代教育家,收人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历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也是他奠定了中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民国时期,南京成为全国科学研究领域的中心之一,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下设9个研究所,聚集了一大批各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也为国家在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国立中央研究院下设的9个研究所分别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气象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社会研究所,数学研究所。同时在孝陵卫附近设立中央农业实验所,清凉山附近设立中央水工实验所,在珠江路设立中央地质调查所。博物馆事业方面,部分考古学者在明故宫、栖霞山等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发掘。时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的朱偰著作有《金陵古迹图考》,书中根据历代金陵地方志论述了金陵之形势,对其山川、河流、城池详加考证,并以历史史料编出金陵大事年表。形式上一图一考,图文并茂。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南迁文物行程上万里,穿越大半个中国(北平——上海——南京——四川、贵州等地——南京),然而上百万件文物中没有一件丢失,也几乎没有毁坏。数万里周折辗转后,部分文物随国民政府迁至台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部分运回北京,剩下有2221箱文物留存南京,今存放于朝天宫东侧。1936年动工兴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起初曾拟建三大馆,即人文馆,工艺馆,自然馆。由于年后日军占领南京,第一期工程仅完成大半,直到战后的1948年,才将人文馆竣工开放,即现今南京博物院仿辽代风格的大殿。中央博物院具备收藏、整理、研究、展出四大功能。此外,北平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历史博物馆)曾一度归属于中央博物院建制而成为中央博物院北平分院。中国的近现代史自然是相当辛酸的,但我们还是应该更多发现那个年代里的积极因素,正是那时人们的不屈不挠才挽救了火中的绵延不息,不少物质和精神上的内涵在如今看来都对我们有相当积极的意义,值得我们去深度挖掘并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南京,作为民国时代的核心,她的一举一动往往是一个整体的缩影。那时的《首都计划》以及之后的黄金建设的十年也基本奠定了现今南京的城市格局。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十分欣喜地能够看见如今在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民国建筑,无论是西式风格还是中国传统风格,每一栋几乎都可以讲出一段梦幻一般的故事。当年蒋公的一纸令下,南京遍地种上了法国梧桐,我们也欣喜地看见,如今的参天蔽日自然也成了别处地方不可能有的亮丽风景线,中山大道沿线的恢弘气势正是代表了当年国都的形象。同时,这些法桐毫无置疑也为南京平添了太多浪漫和文艺的气息,这和南京本来的城市风格自然是相契合的。作为湖光山色的园林城市,早在上世纪的二十年代末,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南京当时的城市公园面积,在世界大城市中名列前茅,远远高于伦敦,高于柏林,高于纽约,和美国首都华盛顿基本持平,这都得益于南京的天工造化和当年国民政府对于首都的精心规划。那些动不动就是顶着“国立”,动不动就是“中央”的名字,包括现在的中央饭店、中央商场、中央路,或许在北京都不敢这么叫,但在南京老百姓的心里,这些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可以说,民国时期的一系列规划建设,是这座城市发展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民国范儿也是南京厚重历史人文底蕴的篇章中最精彩的一笔。朱自清先生曾对于南京写下过这样的评价:“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也许这些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的确如此,我对于南京的热爱并不只因最近多次的泡博物院、朝天宫以及研究几本书籍而才有的升温。一直以来,我始终将个人的真挚感情融入这座城市,似要与她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打心眼儿里的喜爱或许会归结于一种缘分,或许会归结于我比较特殊的政治信仰。但无论怎样,在我看来只要有用心去做的事情就不会觉得累,哪怕在别人看来你很疯癫很滑稽,觉得你到处乱跑无所事事,自己依旧能乐在其中,并能够在每一次的游走大街小巷的过程中都有新的内涵的挖掘并有自己独到的感触,那就够了。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