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浅谈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古筝是常见的弹拨乐器的一种,也是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弹拨乐器与其他乐器的不同之处是弹拨乐器的主要特点是以“点”为主要特征,弹奏时以“颗粒性”为特点。然而音乐是变化无穷的,需要数以百万计的旋律来传达音乐中的思想,仅仅用“点”难以表达出音乐世界优美的旋律和音乐所要表现的情景。因此音乐需要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创新,让一种乐器通过不同的形式可以演奏出各种优美动听的旋律,为了使古筝弹奏艺术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得以更好的发展,使古筝的演奏能够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继承下去,人们巧妙的将“点”与“线”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古筝的表现形式更为多元化,表现能力更为强大,表现情景更为丰富。本文主要阐述的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有几个方面,简单列举两点:(1)指法从简单的托、抹、勾、打这几个单指法,还有简单的八度弹奏,古筝的演奏体系经过漫长的、多人的研究演变,终究发展成为一套成熟的、丰富的、绚丽多彩的演奏技法体系,使得古筝的演奏更为普及(2)由右手弹单音、旋律单调,到加入左手为其伴奏及复调演奏,这就是左手突破了传统的只在筝码左区按弦,揉弦的限制,走进了筝码右区这演奏曲进行弹拨取音。关键词:古筝的发展、演奏技法、百家筝鸣第2页目录一、古筝与古筝曲目的发展(一)古筝的起源与发展………………………………………………41.古筝的起源…………………………………………………………42.古筝的发展…………………………………………………………5(二)著名传统古筝曲…………………………………………………5二、演奏技法的发展…………………………………………………6(一)古筝演奏技法的历史……………………………………………6(二)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7三、百家筝鸣……………………………………………………………9(一)五大筝派…………………………………………………………9(二)著名筝家…………………………………………………………10五、结论…………………………………………………………………11六、参考文献…………………………………………………………11七、致谢…………………………………………………………………12一、古筝与古筝曲目的发展(一)古筝的发展第3页1.古筝的起源筝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两千多年前筝就已出现,已经被列入我国最古老的乐器。它不仅可以弹奏出优美的旋律,又能表达出宜人心脾的乐章,而且表现力极强,可以弹奏模拟出各种场景的声音,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也许由于历史悠久的原因,人们通常把筝称作古筝。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古筝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曲谱,具有比较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由于历史原因,古筝的起源一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主要的说法有以下三种:第一种认为:筝渊源于瑟。根据《因话录》描述:“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根据《集韵》描述“秦人薄义,父子争瑟而分之,因此为名。筝十二弦,盖破二十五而为之也。”日本第十七世纪元禄年间宫廷乐师冈昌名所著《乐道类集》中记载有:“...或云:秦有婉无义者。以一瑟传二女,二女争引破,终为二器,故号筝。”两个人相争,所以“筝”的名因此而来,不过这种说法还没得到证实。第二种认为:筝的改革是在秦朝时得到蒙恬或蒙括的改革,但不是由蒙恬制造。公元前237年在秦始皇收到李斯的上书里面记载中就已经提到“筝”,在时间上要早于蒙恬和蒙括的发迹时间,大概相差16年,所以筝是由蒙恬制造的说法不合理。而且在《旧唐书.音乐志》中的记载,也不支持筝是由蒙恬制造的这一说法。不过筝得到蒙恬的改革可能是真的,在《说文通训定声》记载到:“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于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这段文字描述了筝曾得到蒙恬的改造。第三种认为:最早形成的筝是由五根弦和竹子构成与筑类似,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筝和筑都是由竹子和五根弦制造,如东汉书记“筝五弦,筑身而瑟弦。”和“筝,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2.古筝的发展古筝刚开始形成时只有五根弦,由于弦的限制古筝的音域比较窄,在战国时期,人们为了增加音域的宽度,另外增加了七根弦,总数达到12根。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沿用这种十二弦的形式,直到1300年后的唐宋时期又增加了一根到了十三根弦,虽然只增加的一根弦,但是以音乐专业的标准判断,比以往增加的使用价值更大。历史上中国在唐朝的发展是空前辉煌的,所有领域在这期间都得到空前发展,同样古筝在这时期也得到空前发展,通过改进十二弦形成了十三弦的古筝。在此期间,既有十二根弦筝又有十三根弦的筝,两者共同存在,形成雅俗之别。流行于宫廷的是十二弦筝称为雅乐筝,流行于民间的是十三弦筝称为俗乐筝。到了宋朝时期,古筝乐制沿袭唐朝古筝乐制。唐朝时筝月得到广泛应用,岑参的诗中就有用来践行的筝。唐朝的古筝演奏家也层出不第4页穷,如著名的古筝演奏家郝素。在元明清时期,筝得到进一步发展,有了十四弦筝和十五弦筝。明朝时期,宫中流行的是十五弦,十四弦用的也比较多,但是由于受到演奏熟练的问题和筝曲的表现能力,在民间流行最广泛的还是十三弦筝。因为十三弦筝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充分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在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出现了十六弦筝,随着时代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现代筝中占主流的是二十一弦,而且被认定为普及型筝弦。也有少数的二十五弦筝和二十六弦筝,但是在演奏中不常见。(二)著名传统古筝曲经典的古筝曲数不胜数,下面分析几首流传广泛的筝曲。比较著名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基本上家喻户晓,可谓是筝曲中的典范。此筝曲的来源也说法不一,过去的这些年,一直认为是根据《归去来》改编而来,作者是娄树华;但是现在有多出另外一种说法,有人认为《渔舟唱晚》是借鉴了《双皮》、《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根据这三首曲目改编而成,作者是金灼南。娄树华版本和金灼南版本的曲目有数种,流行的两个版本的前半部分是相同的,后半部分两者不同,各有各独特之处。《渔舟唱晚》曲名来自《滕玉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此首筝乐旋律优美动听,描绘出一幅湖光山色的美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曲在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后人对它的评价极高。《高山流水》也是比较著名的筝曲,流传的版本也比较多,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作为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是流传最为广泛的,虽然其他筝派的《高山流水》也比较常见,但是没有浙派的奏演频率高。《高山流水》最在记载出现在琴曲集《神奇秘谱》中,书中记载的大体意思是:《高山流水》最早形成时只有一段,到唐朝时分为两部分相同的曲子,但是不分段落。到宋朝时,此曲被分为《高山》和《流水》两部分。《高山流水》是以伯牙遇知音故事为背景,全曲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浑厚优美,描绘出巍峨的高山形象;后半部分,弹奏细腻,描绘出涓涓流水最终成河的壮丽。《战台风》的作者是王昌元,创作背景是工人不屈的与台风战斗场景。此曲描绘出一幅工人与台风斗争的情景,首先是工人劳作的画面,然后台风出现,紧接着工人与台风搏斗,工人战胜台风,然后继续忙碌的工作,全曲五个部分衔接流畅,情景逼真。二、演奏技法的发展第5页(一)古筝演奏技法的历史古筝的优美与否演奏技巧是关键,常用的手法左右手分工,同时弹奏,右手主要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负责控制旋律和节奏,左手主要是辅助控制旋律。右手和左手分别有不同的指法。这种传统的弹奏手法沿用时间较长,到近代后有了改变和发展。1953年《庆丰年》的出现,改变了原来左右手同时弹奏的局面,此曲采用了新的手法,使左手和右手可以交替弹奏,提高了演奏效率和技巧,使古筝又达到一个新的水平。1965年王昌元创作的《战台风》改变了古筝传统的轻弹慢揉的不足,此曲中制造台风运用的手法使古筝的技巧达到新的巅峰。上世纪七十年代,古筝的演奏手法得到赵曼琴的改进,代表作品《打虎上山》,创造了新的弹奏技巧。而且创新使用了数十种的指序,使弹奏速度明显提升,旋律的改编通过单手弹奏即可轻松应对,使得筝的演奏更为常见。1990年之后,古筝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各种弹凑技巧和弹奏手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古筝的演奏形式更为丰富,表现力更为强大。此时期筝的作曲家不仅加强自身的创新,而且善于借鉴国外的演奏技巧。他们勇于打破传统演奏形式,运用比较特别的手法,《黔中赋》在当时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借鉴和吸收其他作品的特点,在此作品中创作并运用了很多新的调式和调式色彩,改进了筝的传统的演奏手法和技巧,使得筝的运用更加的精彩丰富。在此后的演奏中,转调手法逐渐被应用到筝的演奏,比如王建民的《幻想曲》,采用特别的转调手法,打破传统相同音区只能演奏相同的调式色彩的演奏手法,这既是对传统手法的继承,又在传统手法上有所创新。在以五声音阶创作乐曲的基础上,多元化的古筝演奏形式开始涌现,人们尽可能用古筝表现出更多的元素,使古筝与其他乐器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古筝重奏曲。筝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优美的音色,不断出现在一些高雅的场合,受到人们的推捧,而且被授予极高的荣誉,具有“东方钢琴”之称。(二)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古时候的人们把小指认为是弹奏古筝的“禁指”,认为使用在弹琴时使用小指时不被允许的,这种习惯慢慢演变成为了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到今天,还影响这修习古筝技法的人们,人们在演奏古筝时仍然让小指坐“冷板凳”,因此小指一直起到一种辅助作用,比如在使用古筝中较为细密的指法---摇指时,如果大指作指摇时,小指仅仅能作为支撑点来扎桩,来平衡整个弹拨琴弦的手指,即使有时会用到,也仅仅是弹拨几下,因此,小指一直被人们当做“闲指”。其实大第6页家一直都有个疑问,小拇指在弹奏西洋乐器或是有些中国的乐器的时候会发挥和其他的手指同样大的作用,但是为什么在古筝演奏中不可以。对比以前的无名指,从前在未开发快速指序的时候,无名指在演奏某些和弦音的时候或许会用得到,但是大部分时间也都是闲置的,但是在上述技法出现以后,此手指的使用量就大大增加了,变得和其他手指同等重要,尤其是在所谓的“四指轮”指法被人使用以后,无名指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因此,我们可以得知,任何一跟手指都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用途,既然无名指可以,那么小拇指也一定可以。根据我们的疑问,我们就会想,是不是可以寻找一种能够使小指不再闲置的指法,来演奏古筝,例如在所谓的快速指序技法中添加上小指的因素,使这种指法从原来的额四根手指演奏变为无根手指演奏,这种技法只是我们的设想,那么究竟这样做可行不可行?事实证明这是完全可以的:在四指轮的基础之上,所谓的“五指轮”的技法在演奏中也曾发挥很好的作用,并且这种快速的指序也为人所接受。也许有人会质疑说:小指的特点注定它肯定不会被人常用,因为和别的手指相比,它又短又细,力度不足,无法使用。这种说法师欠妥的,我们能够看到,大拇指要比小指更短,然而它无论在演奏什么乐器的时候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古筝中,它的作用无与伦比,正是因为有了大指和其他的手指进行合奏,才能使演奏的技巧多种多样。实际来讲,小指并不是无用指,因为并不是长度决定灵活度或力度,小指无用,这只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习惯,这种习惯导致了我们对某个手指的偏见。其实,演奏者只要是坚持对某个手指的练习,长此以往,一定能够将每个手指都练习的非常灵活,在演奏中使每个手指都能够发挥它们的用途。被称为西洋乐器之王的钢琴的指法是对称的,也就是说其左手指法和右手指法差别几乎没有,也就是说钢琴是双手训练的。而对于古筝来讲,任何练习者在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只是学习右手弹奏,左手只是做一些吟、揉、滑、颤的练习,左手只是作为伴奏来使用。在联系古筝的时候也有此类问题,人们在练习演奏的时候会出现左手不如右手灵活的现象,人们在使用左手的时候会显得非常笨拙,演奏速度,正确率都跟不上,而每次用右手弹奏的时候就显得游刃有余,感觉弹奏的行云流水一般,这就是左右手演奏的时候技法不平衡,这种结果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将指法训练的重点放到右手上的原因。其实,左手的技法在古筝演奏中也是相当重要的,比如在传统的曲目常用的左手的在琴码左侧以吟、揉、滑、颤等技法就体现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