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提纲0前言0.1任务由来0.2方案编制依据0.2.1法律、法规及部委规章0.2.2主要规范、技术标准、技术要求0.2.3本次编写工作收集的资料及项目工作概况0.3方案编制目的及任务0.4方案适用年限1矿山基本情况1.1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1.2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1.2.1开采历史1.2.2开采现状1.3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1.3.1矿山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1.3.2工程布局1.3.3矿山设计开采层位和资源量1.3.4矿山年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3.5矿山开采1.3.6采矿工程1.3.7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及处置情况2矿山地质环境背景2.1自然地理2.1.1气象2.1.2水文2.1.3植被2.1.4土壤2.2地形地貌2.2.1评估区地貌2.2.2主要矿业活动区地形地貌特征2.3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2.3.1地层岩性及岩浆岩2.3.2地质构造2.4水文地质条件2.4.1概述2.4.2含(隔)水层特征2.4.3地下水类型2.4.4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2.4.5构造破碎带水文地质特征2.4.6井巷水文地质调查2.4.7地下水水质2.4.8矿区水文地质类型2.4.9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2.4.10地下水脆弱性2.4.11小结2.5工程地质条件2.5.1工程地质岩组分类2.5.2工程地质条件评述2.5.3矿山采矿工程及辅助设施工程地质特征2.6矿体(层)地质特征2.6.1矿床类型2.6.2矿体基本情况2.6.3矿石类型2.6.4矿体围岩和夹石2.7矿山及周边其它人类工程活动2.8矿山用地权属及土地利用现状2.8.1矿山用地权属2.8.2土地利用现状2.9矿山已开展的地质环境工作及治理工程2.10小结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3.1评估范围和级别3.1.1评估范围3.1.2评估级别3.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3.2.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分级原则及分区3.2.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严重区(A)3.2.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较轻区(C1)3.2.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较轻区(C2)3.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3.3.1地质灾害预测评估3.3.2矿山地质灾害综合分区评估3.3.3含水层错误!未定义书签。3.3.4地形地貌景观3.3.5土地资源3.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预测分区评估3.4.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预测分级原则及分区3.4.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预测严重区(A1)3.4.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预测严重区(A2)3.4.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预测较严重区(B)3.4.5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预测较轻区(C)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4.1分区原则及方法4.1.1分区原则4.1.2分区方法4.2分区评述错误!未定义书签。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5.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5.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5.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部署5.3.1总体部署5.3.2年度实施计划6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6.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6.1.1设计标准6.1.2工程措施6.1.3植物措施6.1.4工程量汇总6.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6.2.1监测目的6.2.2监测原则6.2.3监测范围6.2.4监测依据6.2.5监测任务6.2.6监测点布设6.2.7监测内容及方法6.2.8监测频率6.2.9监测仪器7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7.1经费估算7.1.1估算原则7.1.2估算依据7.1.3费用构成7.2进度安排8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8.1保障措施8.1.1组织保障8.1.2技术保障8.1.3资金保障8.2效益分析8.2.1社会效益8.2.2环境效益8.2.3经济效益9结论与建议9.1结论9.2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