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原因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识了一定数量的字,才可以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识字教学不过关不仅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会拖了数学、英语等其他科目的后腿。可当前我国小学识字教学状况并不乐观。诸如存在儿童识字负担过重,学习兴趣低落,识字巩固率低,回生现象严重等问题。在一次对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的调查中,2500个常用字的回生率竟高达29.1%。①6年的时间,1800多课时,却连构成语文本体的支柱——汉字都没能比较牢固地掌握,值得我们警醒!再看看识字教学的实际情形:很多教师对汉字本身的认识肤浅,无法把握汉字的特点,教学方法机械。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越来越低落,至于识字方法的掌握更是无从谈起。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出路何在呢?近年,随着汉字文化学研究的兴起,我们加深了对汉字本身的认识。汉字是汉民族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汉字自身结构中包孕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意蕴,它具有表意性和象形性等显著特征。这为我们研究和改进识字教学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思路。教育文化学研究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文化的教育。文化的教育就是根据社会文化的有价值的内容所进行的为培养个人人格精神的一种文化活动。”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之一的语文教育,较其他学科而言,承载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容。而作为汉语文本体构成的支柱——汉字,更是以其特殊的构造方式,向我们昭示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文化资源。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汉字中的文化意蕴,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给学生,就会大大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积淀。二、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意义1.汉字特有的形体结构展现了先民的生活场景,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古人的生活与马的关系非常密切,就造出了很多有关“马”的字,如“驭”、“驱”、“驿”、“驹”、“驾”等。古代的“针”写成“箴”,这是因为古代用的针是竹子做的,所以写成竹字头。“休”的字形就是一个人靠在一棵大树旁休息,这正是古代人民在田间树下休息的情景。汉字以其奇特的象形表意结构特征,向我们展现了鲜活的古人生活的场景。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走进这遥远而神奇的世界,解读先民的生活场景,感受汉文化生生不息的脉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2.汉字神奇的造字意图,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强主动性。汉字的构形单位是部件,它的造字意图就是通过部件来实现的。例如“收获”的“获(獲)”字,就充分表明了汉字神奇的造字意图。它正是古代狩猎活动的特写:左边是猎犬(犭),右上是丛林(艹),右下是手(又)中提着猎物——飞禽(隹),惟妙惟肖地展示了一个威风凛凛的猎归场面。从汉字发生学的角度观察,“获”字的创造,是通过细腻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入微的描摹,从无形的意识到有形的汉字的物化过程。这种过程几乎每一个汉字的形体结构上都有体现。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发现这种神奇的造字意图,使汉字表意特征的本质昭然于学生眼前,学生定会兴致勃勃地主动参与,教学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3.汉字有序的建构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汉字属于表意系统的文字,具有因义构形的特点。象形字作为基础部件构字时,促进新构成的“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中存储了大量的意义信息,使汉字的表意性不断得到彰显和强化,形成层次清晰、结构缜密、功能强大的科学建构体系。我们今天使用的是隶变后的汉字,比起甲骨文、金文、小篆来说,图形性、象形性都淡化了,但它所表示的意义信息却依然清晰可见。如“水”现在已不再象形,但它已固定地与“水流、洗浴、像水的东西”等意义联系在一起。当它构字时,也将这些意义信息带入了它所构成的字中,如“江、河、沐、洗、漆”等。在分析这样的偏旁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偏旁部首了解字的意思,而不必追溯它的古文字形体。4.汉字丰富的文化意蕴,有助于减少错别字。汉字的字数多,音节少,同音字很容易混淆。加上汉字字形差别细微,组织多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写错。另外,从儿童的心理来看,他们缺乏精细分析的能力,注意力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易变性,也很容易写错别字。如果教师能够挖掘汉字的文化意蕴,特别是针对形近字的不同之处追根溯源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揭开汉字文化的神秘面纱,学生定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乐此而不疲,牢记不忘。这是从根本上减少错别字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方法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具有直观性、象形性等特点,其形体构成往往与人们的生活、行为、心理和情感有机地联贯在一起,充溢着丰盈的文化意蕴。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挖掘汉字的文化意蕴,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1.展现先民农耕场景,帮助学习汉字。泱泱中华,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国家。早在远古时候,我国的农业技术就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因此,许多汉字就与农耕密不可分。如“禾”就像是一棵成熟了的庄稼;“香”上的“禾”表示小麦(禾)成熟后的馨香,“日”表示盛麦的器皿;“稻”的左边表示稻子是庄稼类,右边的“舀”既表示声音,又表示手(爫)拿着杵在石臼里舂米。以“禾”字为例,来看一则教学片断。教学案例1:学习“禾”字片段师:(出示“木”的甲骨文)小朋友,你们认得这个字吗?生:(齐念)木。师:这个字就是“木”的古文字,就像是一棵树。如果老师在这“木”上再加一笔(变成“禾”的甲骨文),你们看,这像什么?(生稍稍思索,便兴奋地举起小手)生:它像一棵树垂下了头。生:我觉得它更像一棵水稻。师:你看到过水稻成熟时候的样子吗?生:暑假我回老家去,看到爷爷种的水稻。水稻黄澄澄的,稻穗沉甸甸地挂下来。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的老祖宗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他们抓住庄稼的这些特点,造出了“禾”字。你看,这个“禾”字就像一棵成熟的庄稼,上面是垂下来的穗子,中间有叶子,下面是根(边讲边板书“禾”,学生跟随书空)。这一教学,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木”的古文字,与现在学习的“禾”的甲骨文比较、想像,辨别字形;激活了学生头脑中所见到的农作物表象,讲述了我们的先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事实,了解了古人的造字意图。通过解读“禾”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学生在头脑中将形象的农业生活场景与抽象的文字联结,很容易记住了字形,领悟了字义。2.介绍汉族人民的风俗,帮助学习汉字。汉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积淀着浓厚的社会风俗习惯。比如:结婚时男方要日落天黑时迎娶,所谓“娶妇以昏时”;有人死去,人们要面对尸骨垂头低眉,跽跪着,极神圣肃穆之至。在教学生字时,通过出示古文字,向学生分析构字意图,介绍汉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不仅轻松记住了字形,还深刻理解了字义。教学案例2:学习“祭祀”片段师:鲁迅小时候家里要祭祀的,你们家里祭祀过吗?生:清明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带我去给爷爷上坟。生:我家过年的时候,要摆饭给祖宗吃。师:拜祭家里已经死去的祖先,就叫“祭祀”。那么祭祀要用什么东西?祭祀时人要怎么做呢?想想你们家里祭祀的情景,再看看古文字的字形(出示“祭祀”的小篆字体“祭”),能看出来吗?(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生:“祭”的左上方是“月”,就表示“肉”,右上方是一只“手”,表示用“手”拿着“肉”在祭祀。师:那么底下的“示”表示什么呢?生:“示”表示和祭祀有关的事物。生:凡是带有“示”这个偏旁的字,都和神灵、祝愿、祭祀有关的。师:说得好!“示”最初的意思是古人崇拜的“灵石”,在这个“灵石”台上可以贡奉祭品。那么“祀”怎么看呢?生:“祀”左边的示字旁表示“灵石”,右边是“巳”表示这个字的声音,它是个左形右声的字。师:你说得不错!“祭祀”这个词就表示人跪在灵石前用肉祭拜祖先,这是古时候的风俗,至今还在我国一些地方流传。这一教学,让学生通过联系家里祭祀的情景,观察古文字,分析字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已能渐渐自主解读“祭祀”两字所蕴涵的文化意蕴,轻松领悟了字义以及构字部件所代表的含义。学生学习汉字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3.了解古代战争,帮助学习汉字。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我们的先祖在造汉字时,战争的内容自然是少不了的。很多汉字的字形都与战争有关。如“戌”就像一种兵器;“戍”表示一个人站在武器旁守卫等等。教学案例3:比较“戎、戒”的片断师:“戎”和“戒”我们都学过,可是这两个字很相似,同学们总容易写错,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异同?生:“戎”和“戒”都有戈字旁。师:“戈”表示武器,戈字旁说明它们都和战争有关。生:它们戈字旁里面的部件不一样。“戒”比“戎”里面多了一竖。师:那么,这两个字里面的部件分别代表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古文字是怎么写的。(出示两字的古文字“戎”、“戒”)从古文字中,你能看出来里面的部件代表什么吗?生:我看出来“戒”里面的“廾”原来是两只手。生:“戎”里面好像是“十”加个圈。师:这个部件就是古代打仗防身用的“盾牌”。所以,“戎”就是一种兵器。而“戒”是两只手紧握着锋戈,意思为“警戒”、“戒备”。通过比较古文字,把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易懂,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两个看似相近的汉字在古代存在着不小的差别,轻松理解了字义,把两个形近字区别开来。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也降低了错别字产生的机率。4.了解古人的自然崇拜,帮助学习汉字。原始生产力几近于零,面对强大而酷毒的自然力,原始人可以说是一筹莫展,唯有顺应信赖。他们所有的意识都匍匐在自然强力的脚下,导致了俯首称臣式的对万物的普遍性崇拜。在创造文字的过程中,他们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解读汉先民那朦胧而隐秘的心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构字意图。教学案例4:学习“虹”字片段在总结带虫字旁的字时,学生提出问题。生:老师,带虫字旁的字都是和虫有关的,彩虹不是虫,“虹”为什么也是虫字旁呢?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先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写虹的。(板书“虹”的甲骨文)你们看,古代的“虹”像什么?生:(兴奋地)像一条有两个头的虫子。生:就像是彩虹的样子。师:小朋友想得真好。古人以为“彩虹”是一条有两个头的巨龙在喝水,过去龙也叫“虫”,所以就给它加了一个虫字旁,表示它的意思,右边加上“工”,表示它的声音。“虹”字的创造很鲜明地表明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拜。这一片断的教学通过出示古文字,让学生想象,了解古人的构字意图,讲述了古人因对自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崇拜心理,更好地记住了字形。5.借助传统文字游戏,帮助学习汉字。由于汉字具有一音多字、一义多字和以字构字等特点,因此具有独特的游戏性。古代的文人墨客对这种高雅清丽的智能游戏非常青睐,也留下了许多有关文字游戏的趣闻轶事。课堂上,给生字编一个字谜,或讲一段析字联的历史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在识字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出了很多字谜,如“门上竹林茂,门里太阳照,这字不复杂,动脑能猜到”(简);“一点一横长,竖撇像堵墙,里面两棵树,长在石头上”(磨)等。琅琅上口的韵文不仅让学生感觉趣味无穷,还可以帮助他们轻松地记住生字。有的字谜还与字义联系,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除了字谜,析字联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文字游戏。但这种形式相对于字谜来说比较深奥,只适合让学生欣赏。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给他们讲讲有关析字联的历史故事,如苏小妹与黄庭坚的“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既可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又渗透对仗等修辞手法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之,依托汉字浓厚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借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能力,降低错别字产生的机率,开拓识字趣味横生、开智育人的教学功效,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