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水系景观设计城市水系景观设计在满足雨季泄洪要求的前提下,应从生态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以不规则自然河岸形式结合复层绿化,创造优美、质朴的郊野景观,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在以前的设计中,河流被渠化或硬化后,许多对生态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消失了。河道拉直提高了河水流速,造成许多对水际和水生栖息地起到关键作用的深槽、浅滩、沙洲和河漫滩的消失。河道硬化则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在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原本可以降低水温的植被也因此不再发挥截留雨水、稳固堤岸、过滤河岸地表径流、净化水质、减少河道沉积物的作用。与此同时,河岸生物的多样性也不断降低。通常,水系景观由景观工程、交通游览路线和城市道路景观线等部分组成。景观工程依据地形、地貌、地方文化及绿地系统规划要求,水系沿岸可设计若干个主题公园以丰富河道景观,如湿地公园、水景公园、生态公园。湿地公园的河道、池底可在原址地形低洼处开辟蓄水盆地,然后在底部填入腐殖质丰富的淤泥层,以构造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结构。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湿地公园以湿地景观保育为主,片植芦苇,营造湿地物种多样性的景观,吸引或人工放养鸟类、鱼类及保护各种野生植物在此栖息繁衍。水景公园中的整体水景设计要动静结合,静水在于园林风景中,有湖泊、池塘、渊潭及流动极为缓慢的河流。静水形成倒影而产出优美如画的景观,具有悦目的作用。园林风景中动态水景有河流、瀑布、溪流、叠流、山泉以及完全人工的喷泉。由于水的流动,它撞击在其它物体上能产生美妙悦耳的声响。水声、水珠、水花及波动涟漪的水面,令人兴奋。公园应更多地利用木材、贝壳、砖、石、沙、木屑等作为地面铺装,利用柳枝、麻绳、木材搭建景点、小品。冬季景观以观枝、干、树姿的植物为主,如红瑞木、金丝柳、龙柏、雪松等。交通游览路线交通游览线路设计,遵循纵向可达性、横向可达性、以人为本、人车分流等原则,分别设计车行系统、自行车行系统、步行系统、水上游览系统等,在满足各种游览方式需要的同时,也使各景点相互衔接。滨河道路布置与水体的关系,既有远离水体,曲径通幽的,也有临水而设,豁然开朗的,体现多样性的景观设计思想。让有污染的车流系统远离廊道核心区与步行系统。水上游览线路相对独立于其他游览线路,同时在不同的景观区设置了亲水码头,使水上游览线路与岸上游览线路互动,形成一个整体。道路景观线沿着水系建设道路系统,统筹考虑沿路的景观,并与周边环境统一规划形成绿道景观。绿道设计要以人为本,组织人性化室外空间。景观绿道要注意车行观赏特点,将交通的流动性和景观的连续性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自然生境之美。道路景观线以构筑优美植物景观为目标,体现丰富的地域特征,在景观上包括远山、村落、城市建筑、天空和青翠绿地,提供多层次、多样空间感和丰富的景观体验。仔细组织透景线,注重植物色彩线条和建筑景观的配合,从而把远处山景、近处城景融入城市道路景观画面之中。设计要突出宏大流畅的动态景观体验,注重景观整体性,追求景观色彩和体量的大尺度对比。绿道设计与周围景观相谐调,体现绿道韵律节奏美。绿化种植形成乔、灌、草,高、中、低,层次性、多样性景观。片植与丛植相结合,绿化和彩化相结合使植物景观活泼。林带的林缘线和林冠线形成流畅曲线,每隔30至50米保留透景线,降低绿道封闭度,并使建筑、街景得到体现,营造宜人通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