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研究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穆晓炯一、对研究型课程的认识1998年上海启动了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二期工程,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课程改革理念,在课程结构改革上设计了“以功能性课程为主干的多维度的课程结构”,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由此研究型课程被正式提出。我校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校之一,从1998年就开始了对研究型课程的探索。当时首先是在一期课改的活动课板块中逐步进行的,后来发展为在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必修课中,以小论文来代替传统的问答式试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接着便是语文学科的介入,通过阅读课、选修课,很多对文学爱好的学生逐渐冒了出来,1999年更是出了建国50年来第一个高考大作文满分的学生陈成;最后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以及体育、美术、音乐、劳技等各门学科的全面铺开;从2001年开始正式开设研究型课程。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和谐发展,人文见长”,就是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育人”,而不是“育分”。研究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导语▲研究型课程的意义不在于学生完成了什么样的课题、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而在于让学生实践了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了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研究型课程的开发,不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特长发挥创造了环境和机遇。▲研究型课程的成功与否,关键看是否培养了一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型课程学习的师资队伍。2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由此可以体会到研究型课程正是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它具有学生自主性、开放性、研究性的特点。学生自主性,是指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课题,自主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从而解决问题。开放性,是指学习的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不受限制,能给学生开发潜能、发挥创造力的时空。研究性,这里的研究是作为一种手段,并不是像科研机构那样,把研究作为一种以对社会作出创造价值为目的的活动。这里的研究作为一种严肃的认识活动,也有别于日常生活中偶发的认识活动,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目的、过程、方法。这些特点要求学生具有很好的学习主动性,所以开展研究型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精神、探究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弥补以往传统课程中的不足。事实上,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探索和改革。法国基础教育和中国极为相似,重基础文化、内容庞杂、学生负担较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改革之路,其中增加研究型课程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法国的研究型课程在1995年首先在初二开始实验,2000年将这一实验推向初三,规定在初中三年级新增加“综合实践”课(Travauxcroise)为所有初三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打分结果计入学生初中毕业成绩中。1996年开始在大学校预备班开设“适度发挥学生创造力”(Travauxdinitiativepersonnellleencadres简称TIPE)课程,取得很好的成效。1999年法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在高二开展“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Travauxpersonnllleencadres简称TPE),正式拉开高中实施研究型课程的序幕。虽然由于高中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引起不少问题,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2001年起要求所有高二学生都要参加TPE的学习,并一直持续到高三毕业,其成绩计入学生本门课程的毕业会考成绩。亚洲国家受儒家教育文化影响深重,长期以来重记忆、重学术、重知识的传承。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各国的教育改革方案中都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凸显出来。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都先后在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增加了类似我国研究型课程的板块。日本在1999年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统一增设“综合学习时间”,课时为小学占总课时的8%,中学占9.3%,其中高中为毕业必修学分。香港特别行政区在2000年颁布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中将“专题研习”列为课程改革的四个关键项目之一,并规定“专题研习是指就特定的题目进行探究,题目可由教师或学生自行制定。专题研习有助于提升学习能力和拓阔学习领域,发掘学生兴趣和潜能及从学习过程中掌握问题的重心、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从多角度看问题,发展高层次的思考能力,以及培养与3别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及自学的态度。”其教学目的和途径和我们的研究型课程如出一辙。由此可见,研究型课程的开设是一种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状况,我们认为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适当加以引导就可以进行一定的课题研究,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需要更多的课程规范及课堂指导。而教师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适应和实践的过程。研究型课程的开发,不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特长发挥创造了环境和机遇。一批校本教材应运而生,有的是在原来一期课改“活动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例如《法语与法国文化》、《绿色生活环境(环保)》、《上海人文旅游资源》、《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等;有的是学科知识的拓展,针对我们的学生而编纂整合的,例如《高考作文现身指导》、《Flash动画制作基础教程》、《生活数学与数学建模》、《高中数学分层拓展实验教材》、《图片效果处理及广告画制作》等;有的是教师长期研究积累的,例如《名师教你读名著》、《环境与人》、《法国文化漫谈》、《篆刻》、《京剧欣赏》、《影视艺术欣赏》、《听歌学英语》、《Protel99SE》等。有些拓展型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创设了平台。如李海庆老师的“MESE商务实战模拟”学生既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还必须熟悉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知识,以及财务方面的知识,学生们通过机算机模拟软件组成一个个企业,组织生产和销售,互相竞争。此课程在“国际青年成就组织(JA)和”“通用电气”人才资源部的支持下开设的。此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2004年我校学生还参加了“全球商业MESE挑战赛”。二、光明中学实施研究型课程的方案1.课程目标全面贯彻实施上海市二期课改对于研究型课程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我校对于高中阶段的研究型课程设立了三个分层目标:第一层次,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包括发现问题和质疑的能力,主要是学会收集信息:观察事物,提取信息:提出和发现问题等;4第二层次,重点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学会处理信息:发散、推理,转换信息:形成设想,验证信息:进行实践,运用信息:联系生活实际等;第三层次,重点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综合能力,主要是学会综合信息:反思、调整、评价,创造信息:构思知识体系等。2.课程设置我校的研究型课程分成三个阶段实施:高一上学期为第一阶段,主要是达成第一层次的目标,以大方法的介绍和选题的辅导为主,为做课题作准备。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每周1~2课时。这个阶段的成果为学生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各项训练作业,这个阶段的评价以学校统一的书面考核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为主。高一下学期至高二上学期为第二阶段,主要是达成第二层次的目标,要求学生完成指导性课题研究。全校每位教师都列出一个指导课题(通常100个左右),供学生选择,每个学生在这些课题中进行选择,既选课题也选了指导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课题。采用课外完成,课内集中指导、交流、评价的形式,相当于每周2课时。这个阶段的成果为学生完成课题的论文或报告,这个阶段的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同组学生相互评价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为主。高二下学期至高三上学期为第三阶段,主要是达成第三层次的目标,要求学生完成自主性课题研究。由学生自己选择课题,自己聘请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内的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独立完成课题。采用课外完成,课内集中指导、交流、评价的形式,相当于每周2课时。这个阶段的成果为学生完成课题的论文或报告,以及包含完成论文或报告的过程、体会、反思等的个人小结,这个阶段的评价以学校组成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学生论文的评审、学生的答辩和学生自我评价、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为主。第二、第三阶段对于学生的成绩评定不仅重视最后的论文,而更重视研究的过程。采用学分制进行管理,对于优秀的论文或报告给予奖励学分,并结集编印成《年轻的思考——学生研究型论文选》。三、对指导教师的培训研究型课程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即使对教师来说也同样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因此,培养一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型课程学习的师资队伍是十分重要的。我校通过自培的形式,请了市教委教研室的专家、特级教师以及兄弟学校在研究型5课程领域开展较为成功的教师来校进行指导、培训。着重在选题立题的指导、研究课题陈述的指导、研究方法的指导和结题报告的指导。下面节选“选题立题的指导”的部分内容:研究型课程的学习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的。没有问题,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因此,进行课题研究,选题至关重要。选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核心”、“生命线”,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方向、课题研究的进程以及课题研究的成果。一般来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相关内容加以综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选择和确立。我们可以从学科学习、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专家报告等活动中发现和选择研究课题、专题或项目。(1)从专家讲座或专题报告中引发课题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为了弥补课本知识“老化”的缺憾,同时也为了使学生较早地了解科技和人文科学的前沿,学校不定期地利用校会课和晨会课组织一系列讲座,并请在某些领域卓有建树的校友组成的“校友讲师团”来校开讲座、做报告。上海教育电视台也开设“专家讲坛”,例如从“台湾问题”、“中国入世意味着什么”、“人类基因组计划”、“邓小平理论导读”、“国防教育”、“法制教育”、“卫生教育”、“科技教育”等各类讲座中,学生、教师可以产生了许多研究课题。案例一我校2000届高三文科班的周莺峰、张雯洁、陈玉琼、陆成哲四位同学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调查报告》、2001届高二胡霁荣同学的《世纪之交谈上海农业发展》等小论文就是由专题报告或讲座而引发的。案例二我校2001届高三(10)班徐进同学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英雄》是阅读了《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科技日报》、《青年参考》、《北京晚报》等书刊报纸后写成的。(2)从学科学习中引发课题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个课程板块的教学内容是紧密结合、有机联系和互相渗透的。教师只有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带入课堂教学中,带入学科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寻找到可研究的问题。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正像哲学家歌德说的那样,“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背面的话”,纸背面的6话就是指思考,即多问多想。学科学习中遇到的知识,教材上的阅读材料、选学内容,学科间交叉的知识等,都可能存在着“问题”,甚至书上的注释、插图等也可能隐含着问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用“两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