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延长退休年龄与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姓名:朱楠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社会保障指导教师:席恒20080520中国延长退休年龄与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作者:朱楠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吴炜论退休年龄弹性制-经济师2006,(2)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究其原因在于制度设计上未调整好权利与义务的对应关系,而退休年龄是调整这一对应关系的关键点,为此应改革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制度,从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角度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2.学位论文陈颖瑛我国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研究2005本文针对学术界关于是否提高法定退休年龄而引发的争议,从维持养老基金安全角度,对退休年龄这一政策变量进行研究,同时兼顾就业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分析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对缓解养老基金财务危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积极意义。本论文将用运用大量数据说明我国养老基金风险的严重情况,同时采用精算学、生命周期理论、效用理论等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退休年龄这一参数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力求在严格的精算基础上,通过加大提前退休养老金给付的扣除,增加延期养老金给付额的调整幅度,以体现个人养老金权利与义务对应的性质,进而有力保证养老保险财务机制的正常运行。通过构造消费者效用函数对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做出效用评估,并且给出确定最优退休年龄的数学模型,考虑个人对退休时机的行为选择,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目标的兼容,使得制度的设计具有更强的可行性。最后总结全文,提出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最佳时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3.期刊论文贾智莲.JIAZhi-lian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影响分析-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5)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以及制度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严重影响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退休年龄作为一个极具潜力的内生变量,成为大多数国家缓解养老保险支付压力的共同选择.我国的退休政策经历了50年的风雨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外经验,顺应生理寿命延长的需要,提高退休年龄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4.学位论文张丽推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研究20071997年,中国明确了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作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实现从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转变。然而,人口老龄化、隐性债务显性化及个人账户空帐运转,种种压力却使传统的公共养老保障制度在财政上出现了支付危机。由此引发的如何增加养老保险收入,填补基金缺口,维持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话题成为政府、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与此同时,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提升空间缩小;扩大养老覆盖面存在长期缺口隐患:提前退休现象严重、女性退休年龄偏低的现实,更是对原本紧张的养老保险基金雪上加霜。上述背景为中国推迟退休年龄方案的讨论提供了必要的现实依据。本文围绕养老基金支付缺口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看法与见解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在中国推行延长退休年龄方案的可行性条件。并运用保险精算的理论知识,分别测算出女性每提高一岁及以60岁为起点同时提高男女退休年龄对解决当前社会统筹基金缺口,降低制度赡养比以及企业缴费率的影响效果。目的是为推迟退休年龄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论文第一章介绍推迟退休建议提出的原由,并介绍国内外关于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动态。纵观国内外学者建议发现,目前选择改革最佳时机,提高退休年龄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基于此,第二章开始进入中国目前退休年龄现状介绍,从中国的现存状况入手分析推迟退休的必要性。综合以上背景,第三章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弥补人口老龄化所引致的劳动力资源不足;高学历人群的初始就业年龄偏大等几方面定性分析了退休年龄推迟的可行性。第四章做了定量分析,针对不同的退休年龄组合测算了推迟退休所产生的影响。第五章得出结论,并依据分析对延长退休年龄的具体方案,提供几点有益的政策建议,同时点明论文的不足之处。总之,本文作者认为在充分考虑人口、社会、经济等因素基础上,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将被迟早提上议事日程。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切合实际提出不同的退休年龄组合,并在结合实事背景基础上设定假设条件。先从定性的角度简单论证了文章观点,而后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两种分析方法的结合,给大家一个客观、直接的认识,进而得出推迟退休方案的可行性结论。5.期刊论文罗元文.LUOYuan-wen养老保险制度中关于退休年龄的探讨-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7(6)运用社会学及经济学原理,分析了世界各国法定退休年龄提高的趋势及中国当前法定退休年龄存在的问题,提出为适应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及缓解养老金的支出,新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变革法定退休年龄的思考和建议.6.学位论文戚霞提高中国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2004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等状况,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遇到了基金筹集和给付的压力.面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如何保证为老年人口提供有保障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如何使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历了将近20个年头,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积极的探索,但是我们发现,有一项内容至今未变,那就是退休年龄的规定.从建立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起,就一直在沿袭.这就是该文研究的出发点,目的是通过对退休年龄的研究,提出改革的建议,寻求解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途径.文章共分为六部分.序言:介绍了中国退休年龄历史沿革、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国内外对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成果与不足,指出了该文的创新点.第一章:退休年龄及其决定因素.界定了退休年龄的含义及相关概念,指出退休年龄的决定因素,并进一步指出退休年龄制定的一般规律.第二章:提高中国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从提高退休年龄与就业形式的关系、提高退休年龄的动力支持及国际经验借鉴三方面说明,提高退休年龄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保险制度危机的有效途径.第三章:提高中国退休年龄的时点选择.依据对未来人口结构的发展趋势与养老保险基金储备情况的预测,提出了具体的提高中国退休年龄的方案设计.第四章:提高中国退休年龄方案的实证分析.从养老金的积累、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与老年人口抚养比三个方面,具体对比所提方案与现行退休年龄方案的情况.结论:总结该文的结论性成果,提出政策建议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7.期刊论文李相敏养老保险制度中男女差别退休年龄的定量分析-统计与决策2008,(9)实行了近50年的男女差别退休年龄政策给城镇女职工带来的权益损失、尤其是养老金方面的损失已经越来越明显.为此,文章通过建立模型,测算出了差别退休年龄所导致的城镇女职工与男职工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8.学位论文陈飞飞上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人口老龄化、政策选择和数值模拟2007出生率下降和人均寿命上升导致的人口老龄化使得上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赡养比上升,从而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出现危机。由于个人账户资金被用于弥补统筹基金缺口,因此现行上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上还是一个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本文从人口转变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上海未来的人口和劳动力供给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三大改革措施。第一,提高法定退休年龄。首先要对提前退休进行惩罚,提高实际退休年龄,然后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文章分析了国际上提高退休年龄的经验和上海提高退休年龄的可行性。第二,做实个人账户,将个人账户资金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市场化运作。建议上海个人账户资金目前采取集中管理模式。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部分资金可投资于国际市场甚至于私墓股权投资基金,以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风险管理方面宜采取限量监管模式。第三,采取税收优惠措施,发展企业年金,使之成为职工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本文构建了一个由五大模块组成的养老保险模型。对未来30年内人口、经济和养老保险参数作出假设,测算了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和养老保险制度的赡养比,从而模拟了提高退休年龄对未来统筹帐户平均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在个人账户模拟时提出了标准人的概念,计算了收益率分别为4%和6%时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将两者加总得出了未来总和养老金替代率的发展趋势。9.期刊论文刘钧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山东经济2007,23(5)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压力是必然的.对此,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采取分步骤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积极鼓励和引导就业,消除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10.学位论文陶正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2009社会保障基金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包括养老、医疗、住房、失业等,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建立起来、专款专用的资金,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等。养老保险基金是数额最大的社会保险基金之一,在整个社会保险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为人们在老年丧失劳动能力后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而筹集的基金。@@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1997年国务院决定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确定从现收现付制转向“统账结合”制度。转制过程中,由于历史的继承性,且政府没有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造成我国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巨大的转制成本使得目前的“中人”进入新制度后个人账户继续成为“空账”,基金缺口严重,支付出现危机。在我国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赡养率的提高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将更大,这个问题不解决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必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现状及问题,借鉴其他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验,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制度提出一些建议,以稳妥解决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养老保险基金的给付问题。@@国际上,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是三种模式: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现收现付制的优点是管理简单,不建立以给付为目的的个人账户,体现了保险互惠互济的原则。其缺点是在人口老龄化,就业比例下降及通货膨胀等情况下养老金的缺口增大,支付比较困难。完全积累制的优点是提高个人缴费的积极性,同时可实现自我保障,不会引起代际冲突。缺点是不具有再分配功能,且受通货膨胀、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使基金面临较大的保值增值压力。目前很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都在朝部分积累制方向改革。部分积累制作为一种混合模式,既保存了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的代际转移、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又发挥了完全积累制培养个人缴费积极性以及储蓄率等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国际上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征收社会保障税,第二,征缴社会保险费,第三,强制储蓄制。三种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曾起到良好的作用。@@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改革三十年来,随着经济进步与社会变迁,我国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在建立新型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展。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是1951-1966年养老保险制度初建阶段;二是1978-1991年恢复性改革阶段;三是1991-2000年探索性改革阶段;四是2000-2005年个人养老保险基金账户做实试点阶段;五是2005至今全国覆盖改革阶段。根据1991年6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模式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部分积累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浪潮。人口老龄化是这股改革浪潮的起因和背景。改革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调整现收现付制度,包括改变退休年龄和服务年限规定,改变缴费率或缴费基等缴费要求等。二是建立个人账户制度。1980年智利最先成功将现收现付制度改为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制。三是建立强化公共储备金制度等。研究国际上不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下不同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对促成我国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