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二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研究课题名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设计者姓名李小娟所在学校天河区盈彩美居小学所教年级二年级研究学科数学联系电话15920383863电子邮件121701956@qq.com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学生已经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认识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虽然克和千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但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千克的感知在生活上接触较少,较为抽象。通过在“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合作等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希望学生通过到超市、市场等场所的调查与研究,更深入地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课题介绍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佰物体质量的意识。二、评价要求:①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与1千克的观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描述物体的重量;②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③会看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称物体的重量;④会运用质量单位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⑤在实践中估量物体,逐步形成估量的意识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1、二年级的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没有真实的感知;2、我校为小区配套学校,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能在课外时间给予支持;3、我校处于城区,小区环境好,附近有好几间大型超市和一家菜市场,有足够的环境条件进行研究性学习。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主要采取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研究:1、让家长带学生常到超市去看看包装盒上的标记,并掂一掂、拎一拎、提一提,还可以拿水果、蔬菜去称一称,在生活中不断强化。2、在表示物体重量时,会分辨如何使用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来表示。3、在认识常见的秤时,让家长带孩子去不同的场所看一些常用的秤(如超市的电子秤,市场的盘秤,医院的磅秤,甚至是货场的地磅等),并让学生能真实地称一称,但注意读数时只要求能读出整十、整百克和整千克就可以了。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将以实物展示、PPT等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调查问卷、PPT播放以及数学日记集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现。六、资源准备教师准备资源:课件、教材、网络、与课题有关的图片等。提供一些数学学习网站给学生收集关于克和千克的图片与视频;利用校讯通通知家长做好配合。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图片资料、纸、笔等。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1、初步质量单位和讨论相关问题;2、初步了解本次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3、初步了解学习本次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1、观看购物视频,引发学习兴趣;2、组织学生谈感受,讨论问题;3、利用PPT介绍本次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1课时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1、分析:要了解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以及认识秤可以使用哪些方法调查;2、讨论:①如何记住1克和1千克,1克和1千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②如何正解使用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③常用的秤有哪些?如何看秤?3、以学生最感兴趣或最急于了解的方面来确定选题。1、组织学生共同分析讨论相关问题;2、教师出示参考课题供学生参考:①如何记住1克和1千克,1克和1千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②如何正解使用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③常用的秤有哪些?如何看秤?3、与学生一起确定研究主题。2课时成立课题组1、学生根据兴趣自行选择主题,协商形成研究学习小组;2、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表;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准备收集克和千克的相关资料。1、合理地调配各组的小组成员;2、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成员分工,明确职责。形成小组实施方案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制作调查表和评价量表,预定成果等。1、设计“研究方案”模板,为学生制定研究方案提供指引;2、设计“调查表”为学生调查记录提供指引。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1、收集资料活动:从数学课本、练习册中查找有关克和千克的资料,上网收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2、收集实物:家长配合收集各式标有1、争取家长的配合,指导学生用U盘储存、用调查表记录所收集到的克和千克、秤的相关资料。2、与家长取得联系,由家长组织学生2周重量的物品和各式秤。3、到大型超市或菜市场实地查看各种物品的重量标示,并拎一拎、掂一掂、提一提,感受重量;查看各式秤,并尝试自己秤一秤,读数。4、设计调查表,记录在超市或市场中了解到的各物品的重量。5、开展汇报、展示、评价活动,从中感受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6、回归生活: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秤,会用克和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7、根据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写出数学日记,可记录活动过程,也可写活动感受。到超市、市场实地考察,了解克和千克、秤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3、给学生一些实地调查注意事项的提示。4、给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有关信息。5、指导完成数学日记,并汇编成集。6、及时跟踪了解各组活动进展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指导者,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7、根据活动过程给予评价意见和指导意见。8、指导家长完成“家长评价表”,指导学生自评表和互评表。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在本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各小组活动情况,给整个活动过程提出指导与评价意见,学生始终处于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如何使用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更是学生数学智慧的一次提升,同时插入各种秤的使用方法及读数,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完善。学生在汇报评价活动上通过展示PPT及实物(各种标有重量的物品及各式秤),全面地展示了自己怕研究成果,掌握了各种查找资料的途径和方式。在本次研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真切地感受到克和千克、秤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很广泛也很重要,真实地感知质量单位的大小,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通过家长带领小组成员的研究学习合作,促进了亲子沟通、同学交流。学生更是深深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重要理念。学生在整个研究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交流与合作方面,能更懂得欣赏同学。但由于初次设计评价量表,特别是自己设计的家长评价表,可能内容不够全面,需把评价设计得更全面合理。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